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痕迹〡税负高低与中国的拉弗困局

简容
2015-11-12 17:4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10月23日在中央党校,李克强总理做了一场“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经济工作”的专题报告,在谈及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四个困难时,他说:“中央财政一般性收入同比下降2.7%,地方财政就更为困难。目前,有6个省财政负增长,明年养老金都有问题。由于中央未能统筹全国基本养老金,现时地方财政的很多困难中央也不能一下解决,财政目前处于过紧日子状况。”

实际上,今年以来,全国税收的增速一直低于5%,是1994年分税制以来,增长最乏力的阶段。要知道政府财政收入中,有8成以上是来自税收的,所以税收增长的乏力,直接制约了政府的财政政策,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按照单纯的“税收 = 税率 X 税基” 的公式,提高税收无非是两条:提高税率和增加税基。但对此,曾任美国里根总统经济顾问的阿瑟•拉弗有不同的看法。据说当年,拉弗在一张餐巾纸上画了条“倒U型”曲线(事后被命名为“拉弗曲线”),大致意思是说,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限度,再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因为高税率将抑制经济的增长,使税基减小,税收收入下降,反之,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税基,税收收入增加。

从“拉弗曲线”,自然引伸出一个经济学术语——宏观税负,政府税收占GDP的比重,广义的范畴则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但无论哪种口径,宏观税负的高低都是代表政府在经济蛋糕中占有度的高低,宏观税负越高,政府的占有度就越高。当然,所有政府都会说这个占有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否是这样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我们的实情是:1994年至2014年期间,税收增长和宏观税负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1994年-2000年期间,税收年均增速为17%,宏观税负均值为11%,属于“低税负,低增长”阶段;

(2)2001年-2005年期间,税收年均增速为18%,宏观税负均值为15%,属于“低税负、高增长”阶段;

(3)2006年-2010年期间,税收年均增速为21%,宏观税负均值为17%,属于“高税负、高增长”阶段;

(4)2011年至今,税收年均增速为13%,宏观税负均值为19%,属于“高税负、低增长”阶段

好了,问题来了,宏观税负的提升,没有带来税收高增长,一定是税基出了问题,即经济下行了,而经济下行又需要政府积极作为,例如,赤字财政的有意为之——我们称之为积极财政政策,但是没钱怎么积极?想想拉弗的那张著名的餐巾纸

其实,宏观税负的高低不是问题,如果高的宏观税负,对应着高的福利性改善,就没有问题;但如果高的宏观税负,对应的是福利恶化,那就是为问题了。

***

这是作者打发时间的一个GAME——漫无目的地取几个经济数据,随意拉出几条线来,看看会不会有小的惊喜。喜欢一本书,可能只因为那一两句点中我们的话;读一篇报告,触动我们或许也只是一两个小图而已,因为它们是经历的痕迹。所以有了这个专栏——经济痕迹。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