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扬州大学一学院推上课实名制,190名学生上课均配“席卡”

澎湃新闻实习生 朱玥怡 记者 袁杰
2015-11-11 21:05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11月初,扬州大学物理学院2015级新生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授卡仪式——每名学生都领到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席卡,卡上印着学生姓名、专业和班级职务。

之后,每次上课,学生都要将席卡摆放在课桌上“实名上课”。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扬州大学物理学院了解到,该学院设计席卡制度,是出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的考虑。

“原来我也是有‘身份’的人呀!骄傲,新鲜,这是很多物理学院学生对于席卡的第一反应。”扬州大学物理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毕瑜林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设计席卡的想法来自于会议铭牌。“像我们老师去开会,桌上都会摆上铭牌,方便认人,也有归属感。带着席卡上课,学生也会觉得,这里就是我的位置。”

毕瑜林介绍说,物理学院2015级共有190名学生,按专业分为四个班。每班都有班团小组,一个小组在十人左右。席卡统一由小组长保管。小组成员每日轮流在课前摆放席卡,课后收回,座位比较固定。如果学生缺勤,席卡会被摆放在老师讲桌上。

“我们学院迟到、旷课的现象都在逐步减少。老师也不用点名,节省时间。”毕瑜林告诉记者,物理学院的学生和其他学院合班上思想政治教育、军事理论等公共课也会摆放席卡,任课老师反映,明显感觉物理学院的学生“更守规矩一点”。

教授大一年级力学课程的王健老师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学生有了席卡之后,他不用点名,只要扫一眼教室,哪个角落缺人,立刻就能知道。此外,有了席卡,老师很快就能记住班上的学生。“老师把学生的名字喊出来了,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他认为,通过席卡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实现了将教育融入教学之中。

教授大二年级电路理论基础的陈海涛老师则说,实行席卡制度之后,他的课程几乎达到了全勤。“有了席卡制度,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认同,学生也能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陈海涛说。

“现在网络发达,学生上课容易玩手机成‘低头族’。我们希望学生能养成上课不玩手机的习惯。”毕瑜林说,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这也是学院设计席卡的初衷。“到了大三更多的是专业课,如果学生前两年养成了比较好的习惯,有没有席卡,那可能真的只是一个形式问题了。”

据毕瑜林介绍,今年6月份,物理学院2014级学生中试行使用了席卡,老师学生反响都很好,所以,今年11月份正式在2015级全体新生中推行。

对于外界“老师课讲的好、自然留得住学生”的议论,毕瑜林说,扬大每年都会在学生间开展对老师的评调,学院目前更关注的是加强课堂上“学生的配合,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我们想要真正地做一点实事,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毕瑜林说,学院在家长微信群里公布了席卡制度的消息后,大多数家长是支持的,“觉得我们用心思,动想法”。

扬州大学团委办公室的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只要“合情合理,学生接受,老师操作方便”,席卡制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据该负责人介绍说,扬大每年年末都会有学生工作的汇报交流,好的经验做法可以在全校内推广。但考虑到扬大学院比较多,各个学院情况不一,并且席卡制度推行不久,效果如何,今后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