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如果007让你失望了,那就去看《秘密特工》吧

阿水
2015-11-15 09:10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人的喜好远没有科技变化那么迅速。事实证明,半个世纪之后人们依然欣赏《广告狂人》里的复古范,对优雅间谍片的热爱也一以贯之。
把二者合二为一,佐以经典骚灵老歌和利落又不羁的配乐,东德的阴冷和罗马的华彩,再加上远能肉搏近能特写的俊男靓女,盖·里奇的新片《秘密特工》(The Man From U.N.C.L.E)虽为爆米花片却是其中典范,和另一部《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Fury Road)并列今年看过的最棒类型片。

类型片的故事通常不会太新颖,但是好的类型片每每能搔到人的痒处。

《秘密特工》改编自1964-1968年热播的105集的同名电视剧,故事线非常简单——美国特工拿破仑·索罗(亨利·卡维尔饰)和苏联特工伊利亚(阿米·汉莫饰)联手效力于U.N.C.L.E(United Network Command for Law and Enforcement)对付反派组织T.H.R.U.S.H(Technological Hierarchy for the Removal of Undesirables and the Subjugation of Humanity)。到了盖·里奇手里,该剧原先的观众群和影响早已不复存在,他却决定从坟墓里挖出这个故事,改头换面重新推出。于是,电影版里不见了T.R.U.S.H组织,取而代之的是野心勃勃绑架德国火箭科学家,欲用原子弹毁灭/称霸世界的女魔头。

《秘密特工》剧照

影片延续了老剧集中的双雄设置,却轻轻抹掉冷战的严酷,代之以“美国鹰”和“俄罗斯熊”之间锱铢必较互相嘲笑对方穿衣品味、特务工具、业务水平,却最终结成盟友的轻喜剧色调。两位主角一正一邪,不为感情不为仇恨不为大义行事,因此角色站住了阵脚,避免了拖泥带水的女性弱点,成为情节推动的独立因素。

总之,这是一部一切都投观众所好(尤其是女性观众),一切都刚刚好的电影。非常出色的命题作文,没有太大的惊喜,但是会期待系列之下一部。

盖·里奇应该是想拍下一部的,所以这一部中他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塑造角色上,主角们的任务不难,最后大反派输得也简单。

本来是阿汤哥要出演美国特工索罗,幸好他因为档期问题放弃。结果英国演员亨利·卡维尔因为导演嫌他把头发染成金色太蠢,于是出演了美国特工索罗;身高1.96米的美国演员阿米·汉莫则饰演苏联特工伊利亚。国籍乱了,但是幸好二人的气质对,尤其汉莫苦练出来的蹩脚俄罗斯英语和一双碧蓝眼睛,在外国人眼里活脱脱就是一头俄罗斯猛熊。

《秘密特工》剧照

盖·里奇通篇不置冗笔,二人不打不相识的开场贡献了精彩的追车戏,伊利亚跑着追打汽车怒而拆掉后盖的镜头定格在脑海中,成为这个角色的第一个注解。接下来,一个一个的镜头拼出双雄的形象。索罗是前退伍军人和江洋大盗、黑市奸商兼惯盗、妇女之友,他的经典镜头是一边吃喝一边从后视镜看着伊利亚在游艇里被追得团团转,然后不由自主开着卡车压沉敌方快艇下水救人,高调又优雅。

同样的,女主角盖比(艾丽西亚·维坎德饰)作为火箭科学家的女儿/修车工,性格干脆直接。喝醉了在酒店房间赤脚跳舞,一个猛冲撞翻不解风情的伊利亚简直太精彩。第二天伊利亚对她说“我喜欢我的女人强壮”,观众一定也在心底赞同。和“007系列”的女主角们不同,她个子小小,穿上色彩鲜艳的洋装短裙像少女一样纯真,性格里也有小男孩的一面,并且非常聪明,很高兴盖·里奇没有把这个角色打造成花瓶。

大反派维多利亚(伊丽莎白·德比茨基饰)是个纳粹。高挑美人的复古装扮很正,许久没在屏幕上看到这样的蛇蝎美人,黑白长裙和高耸的发髻让她像一尊雕塑,是那个年代崇尚的美。一身珠宝都璀璨不过她颜色极浅又闪亮的眼睛,以致最后被一枚导弹摧毁的时候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秘密特工》可以卖腐但是没有,也没有藐视观众的智商。两位特工虽厉害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先后纵身一跃摔在地上真的很痛;观众能看出来的破绽,角色们也一语点出,不会拿着点小花招还当宝。

两位男主之间的感情是男生之间的纯友谊。嘴上永远不肯服输,我嘲笑你“山炮”,服装品味很差,你隔天就笑我“闯祸胚”,这套西服配领结看上去很蠢。他们连特工小玩具也要攀比,更不要说对方搞砸的时候来一句“爱你的活儿”。这种友谊男女通杀,不仅二人符合观众对两国特工的想象——戏谑优雅的雅痞派头、严谨力大的战斗种族血统,也符合对男人之间战友关系最好的想象。

最后一定要说说音乐。一般来讲,配乐讲究又出彩的电影不会太差。盖·里奇对英国作曲家丹尼尔·潘伯顿只有一个要求:“酷,要让它们像是刚好能配电影的好音乐,而非专为电影而写。”

《秘密特工》海报

经常是人物还在热火朝天地干活,音乐就响起了,爵士配打斗,老歌配死亡,奇妙的反差。丹尼尔为了复刻上世纪60年代的声音,特意找了旧设备和旧羽管键琴。大量神经兮兮的爵士riff成为主角们逃离东德的背景。他们还找来初代合成器Jennings Univox,做出来的单音乐曲听上去傻乎乎的,又带着早年默片的狡黠劲。有极简就有极繁,他们还做了一曲《Drums of War》,几乎把伦敦能找到的鼓都找到了。最妙的是主角们高潮时在小岛上的大追逃,六十年代怎么能没有摇滚呢。丹尼尔找来一个人声,让他自由发挥就着速度的鼓喊魂数声,此时画面上的人们开车越野车在水里奔逃,电吉他划破天际,新的时代开始了。

如果你是老爵士爱好者的话,也能翻到几首宝。比如尼娜·西蒙(Nina Simmone)的《Take Care of Business》和所罗门·伯克的《Cry To Me》,听完就心痒,忍不住要打开收音机跟着女主一起醉舞一曲。嗯,也是年度最佳原声碟之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