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五角大楼称B-52轰炸机上周飞近南海岛礁,但未进12海里

澎湃新闻记者 高卓
2015-11-13 09:13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五角大楼发言人彼得·库克。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据路透社11月12日报道,美国五角大楼当天宣布,两架B-52战略轰炸机本周曾飞近南海的中国控制岛礁15海里处,并被中国的地面控制人员呼叫要求离开,但它们没有理会而继续飞行。

就在本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指出,美方近来不顾中方强烈反对,执意派军舰进入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这是对中国主权和安全的严重损害,加剧了地区局势紧张。究竟是谁在破坏国际秩序、制造麻烦,事实已经十分清楚。

“最近只飞到了15海里”

这次对南海最新一次的“航行自由”行动,发生在11月8日-9日晚间。

根据五角大楼发言人比尔·厄本的说法,在这次行动中,两架B-52飞“进”了南沙群岛附近海域,但并没有进入中国在南沙控制岛礁周围的所声索的12海里领海线,“最近只飞到了15海里”。

厄本说,在这次任务中,中国方面发现了它们,中方地面控制人员对这两架轰炸机进行了两次呼叫,要求“远离我们的岛屿”,但两架B-52没有回应,继续飞行。

12日早些时候,另一位五角大楼发言人彼得·库克在一次新闻简报中声称“我们一直在地球的这个部分(指南海)的国际空域派出B-52进行正常巡逻飞行。”美国军方官员称,美中两国军舰军机在亚太地区水域或空域相遇时经常会有相互交流。这位官员还说,尽管此次B-52飞近事件恰好发生在上周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访问这一地区之后,但飞行计划是很久以前就制定好的,纯属巧合。

针对卡特7日在加州发表讲话时谈及南海航行自由,洪磊10日表示,“关于南海航行自由问题,我们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没有改变。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有权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建设,这不对任何国家造成损害,也不影响该地区的航行和飞越自由。中方始终致力于同有关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同时我们愿与东盟国家一起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中方上述立场合情、合理、合法,美方无权说三道四。”

奥巴马会在APEC提南海吗?

10月27日,一艘美国海军战舰挑战了中国渚碧礁的12海里线,进行了所谓的“航行自由”宣示。

下周,奥巴马预计就要在APEC会议上重申华盛顿对南海地区所谓“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

白宫发言人约什·厄内斯特之前称,他不知道南海问题会不会成为奥巴马即将参加的三场亚洲峰会中的正式议题,但他表示这个问题肯定会被与会的世界各国领袖时常想起和说起。奥巴马的第一站是马尼拉的APEC峰会,届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会在场,接下来奥巴马将前往吉隆坡参加东盟和东亚的两场峰会。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1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APEC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贸合作论坛,不引入政治安全等敏感问题是各成员多年来达成的共识,也是APEC机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APEC不是讨论有关敏感问题的合适场合,也不应为炒作敏感问题提供方便。“我们注意到东道主菲律宾也表示,APEC会议不会也不应引入政治安全等敏感问题。希望各成员共同维护APEC经贸论坛性质,多发挥建设性作用,聚焦区域经济发展和务实合作,营造积极良好氛围,确保会议成功,为本地区繁荣、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美国B-52战略轰炸机。

而作为美国对南海问题明显态度的一种体现,奥巴马即将参加一个被白宫描述为“展示美国海上安全力量是如何帮助菲律宾”的活动,目前美国官方还没有具体说明活动的细节。但在今年9月,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哈里·哈里斯海军上将已经访问了由华盛顿帮助马尼拉建设的,用以提高其在南海方向监视能力的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国家海岸警卫中心。

分析认为,类似本周的“轰炸机飞近”的行为,很明显是对中国在南海主权声索的挑战,可能是考虑到与中国关系的敏感度越来越高,一些美国官员现在想让这类行动至少能够“悄悄地”进行。在亚太再平衡的大背景下,美国希望和中国保持一个和平稳定而又卓有成效的关系,并在从经济合作到气候变化再到网络安全等诸多领域展开合作。在即将于本月底举行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美国也希望得到中国的合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