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养老基金靠更多财政补贴

2015-11-13 19:30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今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直在努力推进“养老基金入市”:一说是滚存积余的3.5万亿养老基金“趴在账上”,另一说是入市的养老基金“规模或超2万亿”, 还有一说是2016年“入市额度不低于6000亿”。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4》也说,中国目前有9个省份的养老基金储备已经超过了1000个亿。其累计结余共计20291亿元,占全部累计结余的66.3%。

但最近,一份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的材料披露:全国已经有22个省份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扣除财政补贴后,当期收不抵支。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仅有黑龙江省是当年收不抵支的,缺口为40.4亿元。但其历年滚存结余的资金尚有429.5亿元,相当于一年缴费收入的半数。以全国数据作为旁证,上述养老基金收入包含财政补贴。也就是说,在2013年,其他省份在得到财政补贴后,也还是可以做到收支相抵尚有盈余的。

实际上,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很多地区的退休人员领不到养老金已经成为“常态”。所以,改革初期,不但要支付当期的养老金,还要补上以前的欠债。当期缴费收入显然不够,于是就有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补贴。历史欠账直到2001年以后才没有再提,应该是还清了。也是在这一年,公报中第一次明确列出:当年征缴收入2551.4亿元,中央财政补助408.2亿元。

2007年,新政策要求将养老基金个人账户“做实”。当时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等11个试点省份。在“做实”的资金中,应该也有各级财政的补贴。

也就是说,自改革后,养老保险基金中一直有“各级财政补贴”。从公报披露的数字看,从2003年“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530亿元”开始,到2014年,财政补贴实际上已经达到3548亿元。

有媒体披露,2014年,除了黑龙江,还有河北和宁夏也加入了财政补贴后仍然收不抵支的行列。发展趋势如此,应该怎么办?其实,除去再加大财政补贴之外,似乎一时也没有别的办法。

放眼当今世界,一般情况下只“扮演最后出台角色”的各国政府,现在都已经走上前台。“少子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新的参保者趋于减少,而靠国际国内投资来使基金保值增值又风险太大。可以说,绝大多数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都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

所以,千万不要对“财政补贴”过于大惊小怪。在未来,对养老基金的财政补贴还会更多。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