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汉堡市长及国务秘书:中国经济减速很正常,德国也经历过

澎湃新闻记者 吴艳洁 焦东雨
2015-11-14 09:10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就在德国总理默克尔上月刚刚结束访华之行后,与上海结为姐妹城市近30年的德国汉堡市第一市长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也率代表团抵达中国,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访问。

2015年无疑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往大年”,无论是双方领导人之间的频繁互访,还是欧盟多国领导人接踵访华,都昭示着中欧新一轮蜜月期的到来。

这样的互动高潮还同时表现在城市间的互访上。

就在德国总理默克尔上月刚刚结束访华之行后,与上海结为姐妹城市近30年的德国汉堡市第一市长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也率代表团抵达中国,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访问。

这是朔尔茨市长第二次来到中国,在去年的汉堡峰会上,他还曾透露汉堡是如何“心心念念”期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到来,并最终动用他的“高层关系”令汉堡峰会挤进了李克强密集的行程单。

访问期间,朔尔茨市长以及汉堡国务秘书沃尔夫冈·施密特(Wolfgang Schmidt)分别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专访,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汉堡不仅是中国“通往欧洲的大门”,也是“新丝绸之路上的枢纽”。

汉堡国务秘书沃尔夫冈·施密特(Wolfgang Schmidt)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  澎湃新闻记者 吴艳洁 图

打开中国大门的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就是汉堡人

澎湃新闻:中德之间经贸合作的热度正在变得越来越高,也一直是两国关系的牢固纽带,能否具体谈谈汉堡在这之间扮演的角色?

朔尔茨:德国和中国之间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一路通向汉堡的。鉴于汉堡是通往波罗的海以及中东欧的交通枢纽,汉堡港必定将会在发展“新丝绸之路”中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在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汉堡和中国都通过海陆紧紧相连。这一点通过汉堡和中国之间货运火车不断增多的联系也能体现出来。

除了经济联系,汉堡也是(中国)和欧洲文化联系的中心环节。今年夏天,中国工商银行在汉堡开设了分行,中国商会也在汉堡开设了第一个办公室。汉堡也将在北京新开一个联络处。而汉堡和上海之间的姐妹城市合作也非常有活力,这一系列的互动都证明着,这一维系了几个世纪的关系将会继续发展下去。

施密特:汉堡一直被视作为通向世界的大门,它也是中国通往欧洲的大门。中国如果想要和欧洲国家做生意,它就需要一个大门,而汉堡就是那个大门。此行我们在北京和上海都感受到了中国对于汉堡的兴趣。汉堡有着非常活跃的商业社区,市长也提到,目前中国有超过500家企业在汉堡从事商业活动。许许多多的中国企业都在欧洲设有总部,这样的合作非常之多。而我认为,我们需要一种促进合作发展的“驱动力”,而汉堡就可以被视作为这样的一种驱动力。

这样的推动力还可以表现在个人上。比如最近逝世的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 (Helmut Schmidt) ,施密特出生于汉堡,是汉堡的儿子,对此我们都非常悲伤。而正是他开启了向德国,向欧洲“阐释”中国的大门。我们都以此为豪,也感谢他为我们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澎湃新闻:2015年无疑是中欧关系的大年,许多欧盟国家领导人争先访华,您认为这是否会对中德关系造成竞争和挑战?

施密特:不,我并不认为我们会因此受到挑战。因为我们总是把欧洲视为一个整体,我们是欧盟的成员国,我们也深知,德国相对于一个将要突破80亿人口的世界来说,并不算大,只有加上其他欧盟国家,才能组成一个拥有5.08亿人口,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欧盟。这也是法国人、英国人等所深知的一点,我们知道必须从国际合作的层面上来解决问题,所以在解决乌克兰等问题时,我们会以一个欧盟的整体出现。我们并不害怕竞争,虽然各国之间的确会涉及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但即便是像西门子这样的公司,也是一个跨国的全球性公司。比如德国的空中客车公司,在德国汉堡,在法国,在西班牙,在英语国家,都有着分部,甚至在中国,也有着总装厂。所以我认为如今把公司套上国家的限制已经有些过时了。

“竞争和合作同时存在”

澎湃新闻:2015年是中德创新合作年,您如何看待中德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和面临的挑战?

朔尔茨:中德创新年的设立是在中德之间良好合作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双方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之间的交流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数字化进程不断发展,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帮助我们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是十分有意义的。

尤其是当我们谈到一些在未来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比如风能、航空工业等等,这都是我们应该在创新和技术发展领域关注的重点。

目前,“工业4.0”是中德之间正在热烈讨论的话题。我们不得不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将会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合作的方式。虽然目前我们并不完全知道这样的改变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习惯。在两个工业国家之间,竞争和合作都将同时存在。而从历史上看,我们大部分的合作都能够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而我们之间的竞争也不必每次都走向对抗。我相信,中国和德国今后都能从不断加强的交流和技术合作领域获益。而在这些交流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合作的基础,我们在这一方面拥有着共同利益。

澎湃新闻:上海和汉堡明年即将达成姐妹城市关系30周年,两个城市间有何共通的地方?汉堡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何可传授的经验?

朔尔茨:汉堡和上海都是国际化的港口城市,都扮演着引领国家向世界开放的指向作用。我们的城市几乎容纳着来自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民众。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比如如何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建立住宅。虽然上海比汉堡大很多,但上海面临的挑战也因此更大。我们能够在城市发展和一系列其他领域彼此分享经验。2016年,我们还将共同庆祝汉堡和上海结成姐妹城市30周年。我们的伙伴关系,已经演变成为一个成功的范例。这种合作不仅基于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而达成,更主要是基于开放的对话和可信赖的关系。无论是在文化层次的对话上还是学生交流上,乃至协作研究和科学合作,港口合作,开设分公司,每个领域的合作都在不断增长。

澎湃新闻:汉堡是著名的“空中客车”的诞生地,近日,中国也拥有了第一架自主研发的飞机。您如何评价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表现?

朔尔茨:汉堡的大都市区域是全世界最大的三个民用飞机制造中心之一,一直以来都和中国有着密切的商业联系。中国在这方面的设备和技术也比较精良,这也是空客公司除了希望进入中国市场之外,在中国天津成立总装厂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波音也将学习空客,在中国设立总装厂,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技术。每年,许许多多的中国的航空专家也会前来汉堡参加在汉堡举行的航空内装展。

中国的经济减速是正常化,德国也曾经历过

澎湃新闻:此前有报道称,因为中国的经济减速,汉堡港的货运业受到一定影响。您如何评价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中国的经济减速?

朔尔茨:汉堡一直以来都是北欧地区中转中国货物前往欧洲以及波罗的海的中心港口,在我们非常仔细地分析了汉堡港的交通和货流变化后发现,汉堡经手运往一些国家(比如俄罗斯)的货运量的确有所减少。但无论如何,中国的经济减速虽然减少了对外贸易,但至今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并没有影响到汉堡港的就业率或者是影响到汉堡港升级基础设施的项目。

施密特:的确,在一个全球化的,相互联系的世界里,尤其是在水路运输和陆路运输这样的毛收益率标准化的行业里,这种影响不可避免。但即使现在的毛收益率低于6.5%,你依然可以看到我们之间仍然有着许许多多的交易往来,所以我们对汉堡港依然充满信心,近期我们也正在不断加深和拓宽易北河,以此保证即使是最大的船舶也能进入汉堡港。

而且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样的现象其实很平常,有段时间交易量较少,但之后又会升高,只要德国和其他国家依然需要中国制造,而中国也需要德国产品,这样的交易往来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我相信,像汉堡和上海这样的港口城市的未来都非常光明。

我认为中国不能够一直以两位数增长,这种减速是一种正常化,这也是德国在过去快速的经济增长之后同样经历过的阶段,而且现在中国也正在改变,更为注重国内需求,中国的中产阶层也正在崛起,他们对德国品牌的需求也在增长。

住房供给是汉堡难民问题的最大关切

澎湃新闻:德国的难民问题现在怎么样了?汉堡市政府目前做了什么,计划做什么?如何帮助难民度过将到来的冬天?

朔尔茨:德国在今年预计将接受超过80万难民。帮助他们安排合适的住处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汉堡这样的城市,我们如何在两三周的时间里建成可供他们居住的房屋?而为那些希望长期留在德国的难民提供住所对于难民融入德国社会也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正在竭尽全力在符合德国建筑规范的情况下,使用一切可能的救济来扩展我们的住房建设规划。汉堡政府也正在尽可能早地开始难民融入社会的计划。因此,我们开发了相关的语言和融入课程,在注册三个月后,难民可以开始在德国工作。汉堡还同时开启了一个名为“难民工作和融合”的计划,来了解难民中的人才,帮助他们融入劳动力市场。我们也非常感谢那些对难民表示欢迎的德国民众的责任心,在这里我们拥有着一种懂得分享和给予的文化。

我们最大的关切是住房供给,让每一个人都有安全的住处。这不像我们通常建设的那种公寓,但起码随着天气变冷,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让他们可以抵御天气变化。因此我们非常努力地为他们寻找足够的住处。这不是一件易事,因为我们城市的经济发展表现良好,所以显然绝大多数房屋都在使用中,一些被人租住着,一些被人买了下来自用。另外,汉堡也没有太多废弃厂房、商场,可以让人们直接住进去。所以给难民提供足够住处比较难。

施密特:每天,汉堡大约要接受200到600名难民,或许这对于中国的大城市来说并不是很多,但是对于汉堡这样一个仅有18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接收4万难民,为他们准备住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随着冬天的到来,这些问题正亟待解决。

我们还会继续沿用集装箱,因为我们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建造新楼房用于难民居住。但是随着冬天的到来,我们会放弃使用所有普通的帐篷,大约会留用600顶军用帐篷,这些军用帐篷可以保证取暖,也能抵御零下20摄氏度的寒冷。目前住在普通帐篷里的难民会被转移至其他避难所。

目前我们正在同德国其他政府机构进行协调,并且同欧盟其他国家共同协商,最终找到一个欧盟层面的解决方法,比如保护边境。这不仅仅只是保护德国边境,也意味着保护欧盟的边境,同时我们也要保证难民们在欧盟拥有寻求庇护的权利,保证欧盟内部公平的难民分摊政策,防止所有的难民都进入德国和瑞典。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