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TPP不是美国的阴谋,是150年前就有的“帝国梦”

澎湃新闻记者 林夏
2015-11-19 17:50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2015年11月初,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了备受关注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全文,这份号称“史上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揭开了面纱。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加入这一协定、它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各界争论不休。

11月15日,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马建标在“上海史学会青年论坛”上发表论文《“帝国之梦”:1921年美国<中国贸易法案>出台的前前后后》,探寻美国国际贸易战略的历史源头。马建标认为,“美国用TPP孤立中国经济”的“阴谋论”并无历史依据,150年来美国始终有一个“太平洋商业帝国”战略,1921年的《中国贸易法案》和2015年的TPP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马建标

中美贸易关系转折在1919

马建标指出,1919年是中美贸易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一战结束后,中国成为欧美列强及日本、俄国新一轮竞争的主战场,但各国染指中国的方式各有不同。”马建标说,“日本以军事力量向中国进攻,俄国人输出革命,美国则以和平的商业手段,用门户开放政策去求取利益。英国人的策略和美国人一样,因此美国在华商业利益的增长首先引起了英国的警惕。”

1919年,英国政府出台《香港公司法修正案》(Hongkong Ordinances),规定“只有英国侨民才有资格担任对华贸易公司的主管”。而当时许多美国商人为逃避美国的企业税收,多选择在英国的属地香港注册公司,成为名义上的英国对华贸易公司。这一规定使得美国商人无法再以英国企业的名义在中国经商。

英国的这项规定严重打击了美国商家在中国的商贸活动,几家美国大企业只得在香港注销,另寻生存空间。其中有闻名上海滩的著名美国木材商人、中国美商总会领袖蔡士(Carl Seitz),他辞去了一手创办的木材进出口贸易公司“祥泰木行”总经理职务;另一位著名美商莫顿(Captain H.E.Morton)也辞去了上海饭店(Shanghai Hotels)的经理职务。

此后,上海美商总会、中国美国协会等美国在华利益集团代表开始发起一项游说运动,推动一项旨在促进美商在华发展的法案在国会通过。1920年春,上海美商总会派出17名代表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大会,提交有关该法案的倡议书。随后,关于此项法案的大规模游说运动积极开展,并得到美国所有商会的鼎力支持;而美国在华利益集团向国内邮寄的各种书信材料也使这一法案的倡议活动更具说服力。

《中国贸易法案》催生的商业巨头

192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国贸易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联邦公司法”,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中国贸易”的法案。根据这一法案,在美国各州登记注册、总部设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尤其是中小企业)将享有免税特权。此外,法案还允许中国资本进入美国在华企业,鼓励本土中国人参与投资。

美国的商业冒险家随之蜂拥而至:从1922年法案正式生效到1949年,约有250家美国公司因受惠于此设立。究竟有多少美国资本进入中国尚无统计,但我们能从一些个案中窥见这一法案给美国在华企业提供的发展空间:

“今天外滩17号的AIA(友邦人寿保险)大楼恢宏富丽,它是从一家小小的‘皮包公司’发展起来的。其母公司AIG(美国国际集团)的前身,正是《中国贸易法案》在国会辩论期间设立于上海的一家保险代理公司。”据马建标介绍,这家公司起初只是代理美国保险公司在远东的业务,并无雄厚资本,借助《中国贸易法案》提供的条件发展壮大,如今已发展成为横跨太平洋的国际金融集团,在13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事实上,友邦人寿的原始股东蔡士(中国美商总会领袖)、雷文(美丰银行老总)、史带(美亚保险公司老总),都是《中国贸易法案》的发起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甚至可以说,该法案就是为同时期成立的友邦人寿保险公司‘量身定做’的。”马建标说。

从1921-1930年,友邦人寿保险在近十年间占据了中国保险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此后逐渐发展成今天横跨金融、保险、传媒的大集团,势力范围囊括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日本、菲律宾、越南、缅甸、马来西亚、中美洲、南美洲、美国等。马建标指出,由于法案鼓励中国资本进入,友邦保险的股东中有不少中国人,“包括国民党中央银行总裁、宋子文的助手贝祖贻,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徐新六等有头有脸的工商界人士”。

AIG创建人史带与中国朋友

由来已久的“太平洋商业帝国”构想

《中国贸易法案》的通过并非一蹴而就。除却英国政策的刺激以外,美国国内在思想上的准备早已趋于成熟。

早在林肯总统时期,国务卿西华德(William Henry Seward)就曾明确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理念。他极力鼓吹美国海外贸易的重要性,在1852年对美国国会的演说中称“美国必须控制海洋帝国,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海洋帝国,而是一个囊括大西洋与太平洋的海洋帝国”,他还预言,“大西洋在美国海外贸易上的重要性势必下降,而太平洋凭借其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以及浩瀚无垠的海面,必将成为未来世界国际贸易的主要舞台。”

马建标认为,这段话基本体现了西华德的太平洋商业帝国理念。西华德鼓励华工移民美国,参与北美大铁路的建设,还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日本、中国的邮轮航线。就在他发表上述演说的第二年,美国的军舰抵达日本,叩开了日本的国门。

此后,鼓吹“边疆是美国文明赖以生存的基础”的“边疆学派”学者进一步为美国的太平洋扩张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太平洋商业帝国之梦”也上升为一种理论化的意识形态。

1900年,边疆学派代表、威斯康辛大学教授芮恩施(Paul Samuel Reinsch)出版专著《世界政治:19世纪末远东问题影响下的国际局势》,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本探讨门户开放政策的学术专著,指出门户开放是实现太平洋商业帝国梦想的伟大政策。1913年芮恩施被威尔逊总统委任为驻华公使,在使华期间他竭尽所能推动中美两国的商业贸易往来,同时积极扶持美国在华利益集团的发展。

在此过程中,以芮恩施为代表的美国学术界和外交界权威掌握了门户开放政策的话语权,他们关于远东贸易对于美国海外贸易重要性的学术见解已变得不容置疑。尽管后来《中国贸易法案》在美国国会遇到了阻力,但议员能够反对的也只是法案内容的细枝末节,无法挑战远东贸易与门户开放政策的合法性。

芮恩施(Paul Samuel Reinsch)

帝国之梦的操盘手

如果说西华德、芮恩施等人制造了“太平洋商业帝国之梦”,那么一战期间旨在促进中美商贸的各种外交活动则推动了梦想的实现,《中国贸易法案》也因此而开花结果。

马建标指出,1915年是中美商贸关系史上最活跃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美商总会成立,驻华公使芮恩施也专程返美鼓动美国资本家投资中国;同一年,来自中国工商界、教育界的亲美团体组织“游美实业团”访问美国。

中国美商总会领袖大来(J.Harold Dollar)正是中国“游美实业团”赴美考察的幕后推手。1915年4月9日,大来亲自带团从上海出发,前往美国旧金山。实业团成员会聚了当时中国工商界一流的企业家,如聂云台、张振勋、陈遇春、吴蕴斋、孙润江、厉树雄、梁鼎甫等等,这些团员的职业来自银行、缫丝、冶铁、棉纱、矿业、茶叶、面粉业、农业、珐琅制造等商业领域,而江苏省教育会的黄炎培及基督教青年会的余日章则作为教育界代表参加。此游美实业团集中代表了当时中国的亲美势力,他们对美国发达的政治、教育、商业文化佩服得五体投地。

马建标认为,这样的中美两国工商界友好互动,在民初历史上并不多见,其结果是大大促进了中美两国的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

另一方面,1920年,96位美国国会议员、国家商务机构代表及家属组成“美国全太平洋国会议员游历团”,实现了对华访问。其中许多正式代表是全家出行,阵容之强大极一时之盛,在中美关系史上史无前例。

中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此事极为重视,北京政府外交部特派专员赴沪商办迎接事宜。上海总商会、江苏省教育会、银行公会等亲美团体的领袖如聂云台、余日章、王正廷、朱少屏、李登辉、钱新之等人也反复开会,商讨如何才能盛情接待美国议员团。

美国议员团在中国期间,所到之处都受到热情招待。特别是在上海,他们与美国在华利益集团进行了深入沟通,认识到美国税收法案对美国在华商人的严重束缚,也认识到如果要实现“太平洋商业帝国之梦”,中国贸易法案的出台已是刻不容缓。事实上,美国密苏里州众议员戴尔在行程中就已做出承诺,将全力支持“中国贸易法案”的通过,从而确保“美国商人可以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商人进行更加公平的竞争”。

作为“门户开放政策”理论家、“太平洋商业帝国理念”的鼓吹者,前驻华公使芮恩施是此次美国议员团访华之行的主要“操盘手”,他希望此行能引起美国社会各界对远东市场的重视。此外,戴尔、中国美商总会的领袖蔡士等人都是“环太平洋商业帝国”梦想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从1921到2015:美国的贸易战略一以贯之

2005年,TPP签署时只有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个国家,后因美国加入而势起,中国迄今尚未加入。2015年10月5日,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协议取得实质性突破,“TPP让中国经济孤立于世界之外”的论调一时甚嚣尘上。

马建标认为,“美国用TPP孤立中国经济”的“阴谋论”、“阳谋说”皆无历史依据,“美国的‘太平洋商业帝国之梦’,主导了其150年来的对外贸易战略。”

“这种战略并非新鲜事,从林肯时代开始,其自由贸易、门户开放的诉求就一以贯之,今天的TPP不过是其思想战略的进一步落实。而1921年的《中国贸易法案》是这一过程中的里程碑。”马建标说,“‘太平洋商业帝国之梦’是美国精神的体现,它根源于美国基督教文明的‘世界主义精神’,是一种进取、挑战的扩张主义精神。”

“重新认识这一历史遗产之后,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今天的中美贸易关系?竞争还是合作,这是现实问题。”

马建标表示,美国要建立环太平洋经济贸易共同体是既定战略,经济全球化是趋势,二者都是难以抵挡的潮流。但另一方面,美国的自由贸易背后有其政治文化理念,“通过商战来改变文化,这是美国人一直以来奉行的战略,我们必须了然于胸”。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