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孔子是高个子无疑,但他真有两米高吗?

丁四新
2015-11-20 11:04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编者按

丁四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先秦两汉哲学、出土简帛文献和周易经学的研究。

关于孔子的身高,学界向来多有争议。有的说2.2米多,有的说1.91米,还有说1.92米。追究起来,这三种推测都以司马迁“九尺六寸”的说法为依据。《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北京大学李零教授等人曾说孔子身长221.76厘米,尺量采用的是一尺为当今尺23.1厘米。一说孔子身高191厘米,认为古一尺为当今尺19.91厘米。据说,北京孔庙的孔子像采用的是1.91米身高。而曲阜孔庙采用的是1.92米身高,相较前者略有增益。

这几天,由于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件画有孔子像并记有孔子身长尺寸的屏风,大家对这一问题又变得兴奋起来,网络上多有讨论。关于海昏侯墓出土屏风所记孔子身高,先后传出两种说法,先是说“九尺六寸”,同司马迁的记述;后来(11月18日),“新浪网”等发文《专家推算孔子身高1.82米,昏侯墓又出新发现》则说:“该屏风上记载孔子身高‘七尺九’。”中国社会科学网即予以转载,看来这一说法的可能性更大。

江西海昏侯墓出土孔子画像屏风。

不过,在笔者看来,孔子无论身高“九尺六寸”还是“七尺九寸”,都应看作汉人的记述,甚至造说,未必真的就如此。

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讨论:其一,汉人对于孔子身高之具体尺寸的说法,真的完全是客观如实的记述吗?其二,在“九尺六寸”和“七尺九寸”这两种说法中,哪一个更为合理,或更为真实?其三,汉人为何要将孔子的身高“定制”为“九尺六寸”,或者“设定”为“七尺九寸”,这其中又有何种依据和特定的涵义?

在讨论这三个问题之前,值得指出的是:根据考古发现,从东周到两汉的一尺相当于今尺23.1厘米,此为学界定论。而所谓“古一尺当今尺19.91厘米”的说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因此,说孔子身高“1.91米”或“1.92米”的意见,自然不能成立。

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即汉人对孔子身高之具体尺寸的说法是否完全客观如实?笔者完全认可孔子生前是一个身长十分出众的高个子的看法。这一说法是有充分根据的。除了《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为“长人”、人皆“异之”外,山东东平出土的汉代孔子壁画和最近出土的海昏侯墓屏风所附记的文字都说明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在先秦,荀子曾说“仲尼长,子弓短”。(《荀子·非相》)根据《史记·孔子世家》的相关记述可以推论,孔子生前似乎对于自己身为“长人”曾流露出些许自鸣得意的神情。

不过,关于孔子的身高具体是多少尺多少寸,传世及出土先秦文献都没有丝毫记载。然而到了汉代,却可以看到《史记》不但有“长人”的说法,而且具体说孔子身长为“九尺六寸”,最近出土的海昏侯墓屏风也说其身长为“七尺九寸”。在此,笔者不禁要追问,这两个尺码是千真万确的吗,是孔子生前身高的如实记载吗?笔者认为,身长“九尺六寸”和“七尺九寸”的两种说法都包含着一定的真实性,是对“长人”的量化,但很难说,这两个尺码就是孔子生前真实而具体的身高!简言之,无论是司马迁所谓“九尺六寸”的说法,还是海昏侯墓出土屏风所记“七尺九寸”的尺码,都不是对孔子生前身高完全客观、完全真实的反映。

山东东平汉墓出土孔子见老子壁画。

第二,在“九尺六寸”和“七尺九寸”之间,是否存在哪一个更真实、更合理的问题?笔者认为,这两种尺码虽然未必就是对孔子生前身高的实录,但在两者之间,存在何者更为真实合理的问题。根据古尺一尺当今尺23.1厘米,可知九尺六寸就是221.76厘米,七尺九寸就是182.49厘米。而在春秋至战国时期,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男子的平均身高约为163厘米。如此,身长“七尺九寸”意味着孔子高出众人约20厘米。由此可以称为“长人”,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如果像《史记》所说长“九尺六寸”,那么孔子就高出众人约60厘米,和篮球明星姚明几乎一样高。这一尺码即使放在今天,也会给普通人带来一定程度的压迫和紧张感,犯“恐高症”。相比之下,将孔子的身长设定为“七尺九寸”、182.49厘米,这是比较合理的,也更为真实。我们看到,在多种出土的汉墓孔子壁画或石画像中,孔子大约高出他人20厘米的样子。至于它们是不是根据“七尺九寸”的标准来绘制的?这是可以讨论的。

最后,汉人为何要将孔子的身高“定制”为“九尺六寸”或“七尺九寸”?其中有何种特定涵义吗?笔者认为,这两个尺寸都有其特定的数理依据,是汉代的哲学思维和经学诠释观念的一种曲折反映。

实际上,孔子的形象在汉代经过了一次持久的圣化和神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多个方面,对其身体的圣化和神化乃是其中之一。孔子的圣化和神化类似于“肉身成道”或者“道成肉身”的问题,而这个“道”,在汉代是以“天”、“阴阳”和“五行”来表示的。而且,“身体”的神圣化,往往是通过“天”的“象数化”来表示的。战国以来,儒家常常通过此一方法来圣化和神化尧、舜、禹、文王和孔子等人,并上升为一种信仰。而在谶纬神学中,这种圣化和神化先师的做法表现得最为突出。吴龙灿教授说,出土屏风所记孔子身长“七尺九寸”的说法乃董仲舒所说“人副天数”(《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之一征。笔者赞成这一看法。不仅如此,为了确定自家书籍的权威性和经典性,儒家也采取了同样的论证手法,认为“经传篇数皆有所法”(《论衡·正说》)。例如,关于“大衍之数的揲蓍法”,《周易·系辞传》说:“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又如,关于《尚书》“二十九篇”之数,汉代经师认为其二十八篇数法象四七宿(二十八宿),其一法象北斗。

那么,孔子身长“九尺六寸”和“七尺九寸”这两种数字,是否为历代相传的实录,或者纯为汉人无意识的设定?都不是!首先,这两种尺码已自矛盾,不能两可。在古人的意识中,九、六或者七、九都是很重要的数字,具有特别的宇宙论涵义。在汉人那里,九、六分别表示老阳、老阴之数;在《周易》文本中,九、六分别用为阳阴爻题,并分别表示“阳”和“阴”。这一点,今、帛本《易传》说得非常清楚。对于“九尺六寸”,中国人民大学杨庆中教授有一种说法:“九、六寓意天地之间孔子最大。”这个解释符合汉人的观念,值得参考。至于七、九两数,它们分别为少阳、老阳之数,也是对天道的反映。比较这两组数字,九、六两数阴阳相配,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理;而七、九两数则均为阳数,可以表现西汉中后期儒家之“尚阳”的观念,当然这一尺码可能还顾及了“长人”的现实性和合理性问题,出土的多种汉代孔子画像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

山东嘉祥齐山出土汉画像石局部-孔子老子相见。

至此,我们还需要追问,既然“九尺六寸”是一个极端的尺码,那么司马迁为何要采用这一尺码来“极端地”刻画孔子的身高呢?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促使他如此作为?笔者认为,可能还有具体的历史原因。《史记·孔子世家》说:“鲋弟子襄,年五十七。尝为孝惠皇帝博士,迁为长沙太守,长九尺六寸。子襄生忠,年五十七。忠生武,武生延年及安国。安国为今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蚤卒。”孔子的后人孔襄亦为身长“九尺六寸”!司马迁的老师叫孔安国,孔安国曾为武帝博士;孔安国的曾祖父叫孔襄,孔襄曾为惠帝博士,他的身长也被《史记》记载为“九尺六寸”!笔者相信,这个数字很可能是由孔安国亲自告诉司马迁的。如此,我们可以说,孔子身长“九尺六寸”的尺码,乃是由孔安国和司马迁二人共同设定的。而他们二人是否已知“九”、“六”二数的天道寓意?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总之,孔子属于所谓“长人”,这是可以肯定的。目前看来,关于孔子的身长,无论是《史记·孔子世家》的“九尺六寸”说,还是海昏侯墓出土屏风的“七尺九寸”说,都很难说是可靠的、如实的。在笔者看来,它们不过是汉人根据当时天道观的数理而将孔子的身体形象予以“人副天数”,进而神圣化的结果。其中,“九尺六寸”这一尺码,使用的是老阳、老阴之数,而“七尺九寸”使用的则是少阳、老阳之数。不过,比较起来,设想孔子身长为182.49厘米(“七尺九寸”),似乎更合乎所谓“长人”的常情。另外,一个人一生的身高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两种尺码究竟是在说其壮年的身长,还是在说其70岁左右的身高——这也是在客观地认识孔子的身高时,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