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曹雪芹诞辰300周年∣1962年,曹雪芹祖坟北京秘寻记

陈徒手
2015-11-27 15:49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编者按】

虽然曹雪芹生卒年迄今仍无定论,但2015年,多方仍在用各种方式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澎湃新闻特刊发一组稿件,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以及他的那部经典之作——《红楼梦》。

1962年是京城生活供应匮乏的年头,高层提出“物资困难,文化要丰富起来”的想法,于是,掀起一股“文化名人纪念热”。主管文化的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是研究《红楼梦》的专家,他就一门心思地想挖到曹雪芹祖坟,于是就有这一番费尽周折、绝密的寻访、挖掘活动。

曹雪芹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社会上突然掀起一股“文化名人纪念热”,每次纪念活动都颇为张扬,或许这能给食品供应紧张的局势平添一些精神的慰藉。有人考证出1963年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的纪念年头,素爱红学的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就心有属意,在1961年12月28日就悄悄地布置自己分管的市文化局,提前做好有关曹雪芹故居、墓葬和文献资料的调查工作。

王昆仑

1962年1月3日,市文化局奉令组织一个小型调查组,其中包括王昆仑办公室工作人员、市文物工作队成员等。他们先遍访郊区有碑无碑的大小坟茔,重点落在朝阳门、东直门外到安定门外一带,因为清政府规定正白旗下葬在这一片,曹雪芹祖家的归属就是在正白旗。调查组查到的坟茔有一千二百多处,辛苦走访,但是收获甚小。他们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是依满族人习俗,大多坟茔不立碑碣、墓志,有碑碣的坟头也因人民公社的粮食生产和修路被削平或深埋,不易查找。

北京市公安局提供了全市四百多户满族曹姓户口册,调查组就此分头访问了其中二三百户满族曹姓后裔,试图能找到有分量的线索。调查组1962年5月8日向市文化局报告说:“发现大部分曹姓住户只了解其父亲、祖父的情况,个别人了解曾祖父的情况,再往上就不知道了。据说这与满族人无家谱有关。”

在查访墓葬和人证无果的情况下,调查组开始翻阅留存的清代档案,遇到满文档案就有了阅读障碍。王昆仑获知后,当即引荐了两位懂满文的民间高人协助翻译,一是在民族学院第二教研室临时帮忙的关振华,二是北京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工作的李德启。

这种“短平快”的文献查阅也一时难出成果,焦急的王昆仑又指示重点访问熟悉清代文史资料的老先生,点了陈云诰、叶恭绰、朱启钤等经历晚清高层生活的文史大家名字。在走访了一批老专家之后,调查组汇报了许多重要收获,其中内部评价最有价值的有两条,一是许多专家认定恭王府是大观园的“模特儿”,二是传说曹雪芹的坟地在香山南辛庄村南方园五七高地。

在寻找的困局中突然有了一个转机,调查组在朝阳区双桥公社司幸庄生产队遇到76岁的陈义风老人,他说:“村西口有曹姓坟墓,至今已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坟主姓曹,在内务府当差,祖上有当过尚书。在庚子年前还常有人看顾修葺,庚子年初来了一个名叫曹润甫的年轻人,将坟周围的大树卖了,跟着来了八国联军,把坟前的砖房烧掉了,从此荒芜下来。”调查组随着老人来到坟地现场,发现坟外土围子已风化坍塌,村民们在围子里种上了谷子和白薯,只孤零零地残存一个大坟头。

调查组成员见此一阵心喜,因为陈义风老人所述的坟主来自内务府,任过尚书之职,与曹雪芹家世颇为相近。从当年李煦的奏折中可知曹家在城外确有祖茔,民间传说曹雪芹祖坟在通县,而此地又原属通县。而且这座坟茔规模较大,占地面高,尚有虎皮墙、山字墙等建筑样式,与曹家地位相称。

王昆仑等市领导听了汇报后,有了发掘之意。但中央文化部在同年7月5日刚刚发布禁止挖掘古墓的通知,王昆仑和市文化局官员为此在发掘请示报告中几番酌定用词:“如果祖坟所葬之人确系曹雪芹先辈,则依其辈分次序推出曹雪芹坟墓,然后进行科学发掘,从发掘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文字材料,以便帮助我们进一步解决目前学术界尚在争论的问题。”在8月13日致中央文化部的请示报告中又避重为轻地表示:“据向朝阳区人委文化科了解,此处系无主坟,如果发掘也不致产生不良影响。”

文化部于9月3日批复同意,文中谨慎地称:“如果主坟发掘中发现有与曹家无关之证据即可结束,不必再挖掘小墓。”文化部强调:“在发掘期中,希望勿作任何宣传及消息报道。”王昆仑接到批复后马上指示:“保密,非最必要关系不可通知。”

待农民庄稼收割后,9月21日调查组才悄悄地进驻司幸庄,请来了140位壮工参与挖掘,历时五天,共付工费280元,运输费用50元,买土筐40个,消毒药品20元,总共花费400元,由市文化局入账报销。

墓葬结构为土坑竖穴,推测为夫妇合葬,主坟封土直径为7.2米。领队兼考古组长张向群、文物工作队员苏天均(北大考古系毕业)希望能在墓中发现石砖雕刻的墓志铭、用朱砂写在砖上的买地文件,或是用墨笔写在纸式绢上的墓主姓名、生死年代。但在实地挖掘中没有发现任何带文字的东西,只是出土一些康熙至乾隆年间的铜钱,而且墓地已经多次被盗,已无值钱的陪葬品。

调查组在致中央文化部的发掘报告中,认为此处坟茔颇像曹雪芹祖坟,因为九口棺椁均用上等木料,棺内外均涂甚厚的红漆,这在北京地区清初的族人坟茔中还比较少见,显示墓主的地位、身份是很高的,这和曹雪芹的家世是吻合的。报告中还称:“该墓满汉葬俗同时存在,可能死者原为汉人,后来被编入旗,在生活习惯上渐带满人的特色。曹雪芹先辈原是汉人,清初被编入正白旗。”

这个发掘报告的内容只能是一厢情愿,充满了美好的推测。但是在整个挖掘过程中,调查组苦于找不到墓主的确凿材料,推论无法成立,始终不能确定为曹家祖坟。看坟人陈福亭后来说墓主为正兰旗满人,一下子否定了原先的判断,更给调查组带来莫大的失望和扫兴。

这段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发掘工作由此结束,仓促收尾。主事人王昆仑心存遗憾,他只能指示施工工地恢复原状,参与的工作人员对外一律守口如瓶。

红楼梦

这是从档案中淘出来的一则史料,文件中当时都盖着“秘密”的戳子,如没有翻找出来,这段发掘故事就可能不为人所知。

副市长王昆仑是一位品味极高的文化人,他写的《红楼梦》系列人物篇章剖析到位,至今还是红学的代表作品,读来钦佩。身处高位,有动土挖掘的权限,他自然不会放过寻找任何曹雪芹资料的机遇。我很喜欢王副市长做事干脆利落的劲头,你瞧他布置一桩桩秘寻的工作程序,看得出他是一位明白的内行人,期望很高,投入才会很深。

没挖到曹雪芹祖坟,对他而言,肯定是遗憾之事。王副市长是民主人士,是当年没有公开身份的特殊党员,实际上他并不掌实权,干不了多少实事。挖挖曹雪芹祖坟,只是他的一时雅兴之举,可惜就是这么一桩他能干的事情,也没有好的结果。另一位副市长吴晗爱挖明皇陵,十年中几番提议要挖定陵、长陵,意志坚定,也是同样闲得发慌、不离文化人性情的举动。

(本文原载于《北京青年报》,经作者授权转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