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佳玮│科比暮年,得分王们相似的无奈结局

张佳玮 著名作家
2015-11-30 17:04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编者按】

在科比宣布赛季末退役后的第一场比赛,湖人以103比107不敌步行者。13分4篮板的科比赛后感叹道:“尽管我打得屎一样,但我一直都非常努力。”

事实上,NBA历史上有太多的得分王迟暮之年都颓唐不已。从曾经的乔治·法尔克斯、多米尼克·威尔金斯,到大名鼎鼎的艾弗森、麦蒂,再到如今的科比,这些得分王尝试过转型,甚至试图改变投篮动作,但年龄、伤病还有原本就并不健康的球队体系最终都成为他们的落井石。

从中你可以窥探到科比的努力还有无奈的挣扎。

那些得分王们相似的暮年

1953-1954季,32岁的乔治·法尔克斯在费城勇士混替补,61场比赛,投篮率27%。他的工作包括,每场平均投4个篮,投进其中一个,劝架,无聊的摆弄自己的鞋子和腿,给球迷签名(他在板凳上的时间太多了)。

1958-1959季,29岁的内尔·约翰斯顿在费城勇士发呆。每场打一节,6分5篮板。

1983-1984季,38岁的埃尔文·海耶斯身披火箭44号,听着观众怀念摩西·马龙的名字,准备着替换拉尔夫·桑普森。每次站起时,假装没注意到观众席稀稀拉拉的嘘声。他还是坚挺的打了81场比赛,场均老老实实得到5分。

同一季,35岁的阿奇巴尔德在密尔沃基打了46场比赛。他名义上是首发,可是每到关键时刻,蒙克利夫和布里吉曼就会接管后场,留他在板凳上眼巴巴的数绵羊:一个场均7.4分的老头子,首发地位更像是照顾和讽刺。

1985-1986季,34岁的鲍勃·麦卡杜成为费城的第六人。从1980年代开始,他就已经忘了首发的滋味了——自从离开底特律六年,他一共只打过一场首发。比起同队的巴克利,他就像台一动就会发出响声的老机器了。

同一季,33岁的乔治·格文离开了效力八年的圣安东尼奥,在芝加哥过了一年。他去芝加哥是为了代替脚骨折的二年级巨星迈克尔·乔丹。只是,乔丹季末复出后,他老人家只好去蹲了替补。

1998年夏天,多米尼克·威尔金斯踌躇满志。39岁,他自信依然可以支撑起一支球队,天地宽广任翱翔。可是在奥兰多,他一共只有两场首发机会。27场比赛,他得了135分。

他们的过往曾是那么辉煌

他们以前,不是这么惨的。

在乔治·麦肯出现前,乔治·法尔克斯就是篮球世界的首席攻击手。他的跳投使他成为了NBA头两届得分王。

在鲍勃·佩蒂、张伯伦们出现之前,内尔·约翰斯顿是50年代前半期的进攻机器。虽然世界归麦肯统治,但1952-55年三届得分王却归约翰斯顿名下。

那个38岁在火箭混事的44号埃尔文·海耶斯,在自己的新秀赛季就拿下了得分王。

那个在密尔沃基成为联盟最惨首发控卫的精灵阿奇巴尔德,曾经在1973年成为NBA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位同年包揽得分王+助攻王的人物。

鲍勃·麦卡杜,那个1980年代之后只首发过一场的费城第六人,在自己的二年级成为得分王、三年级成为常规赛MVP、四年级达成得分王三连冠时年不过24岁。

那个被马刺扫地出门用来顶替乔丹的老头儿乔治·格文,曾拥有NBA单节33分的历史记录(今年才被克雷·汤普森破掉),和仅次于乔丹与张伯伦的四次得分王头衔。

那个在奥兰多骗钱的39岁老头子威尔金斯,是1985-1986季的得分王,是文斯·卡特出现之前,篮球史上毫无争议的暴力美学的扣篮第一人。

超级得分手们总是老得很快

我们知道四届得分王阿伦·艾弗森,暮年是如何颓唐。知道麦蒂最后的NBA生涯,是怎样过去的。

以及:今时今日,两届得分王、NBA史上最好的得分手之一,科比·布莱恩特,曾经随心所欲的投篮,如今却挣扎着不肯往篮筐去。

为什么得分王们,老来会落到这般地步呢?

NBA有三类球员,不怕变老。

A 技艺娴熟的巨人,进攻弱化后,还有防守、传球与策应:比如邓肯,比如迪瓦茨,比如大卫·罗宾逊。

B 扎实的射手,因为无论多老,哪怕膝盖发力不如早年,投篮手感总是不会背叛你的,总还可以做个副攻手射手,老来也可以在外围站脚助威,比如豪斯、科尔、雷·阿伦们。

C 是天生老辣的聪明球员,懂得变换角色,给队友做嫁衣裳,比如杰森·基德。

而得分王,确切说,超级得分手们,总是老得很快。

近代的得分王中,翼侧球员居多。当他们巅峰时,可以用各类方式刷分:反击、无球走位绕掩护投篮、持球突破、持球单打……所以在三分球时代到来前,典型的翼侧得分王大多如此:娴熟的无球走位、惊人的爆发力、速度、袭篮能力、小球步伐、靠谱的中投和近筐袭击能力。

而这些,是会随时间流逝的。

一次膝伤或者背伤,就可能毁掉你的爆发力,比如伯纳德·金。

简单地老去,就可能让你失去力量与速度的优势,比如威尔金斯。

以及最重要的:得分王们,除非天生是射手类型,否则,很难转型,去当远射手或副攻手。

并不健康的球队进攻体系

NBA有许多练不出三分球的攻击魔王。他们的投篮共同点,便是起跳极快、出手点极高,没有过多的下沉弯膝动作。这样的中投,是专门练来攻坚的。

缺点自然是:这样的投篮,弧度极平,射程越远,越有问题。

比如,阿伦·艾弗森他的投篮方式——重心向后,起跳前便托高球,高出手点,很少带出手后的手指跟随动作——是专门为了在乱军中做撤步跳投使的。这就注定了他无法在晚年成为一个靠谱的远程射手。

有极少数的球员可以转型,比如,早年的格兰特·希尔。晚年在太阳,希尔的投篮是单动作投篮,所谓one-motion shoot,出手点很低,又快,很适合投空位三分球——那是他刻意修改过的了。

而且,NBA的得分王们,本身就有点无奈。一个细节:NBA历史上,单季拿到得分王和总冠军的球员,有且只有:1971年的天钩,2000年的鲨鱼,以及乔丹那六个冠军。没有其他例外。实际上,在乔丹1991年身为得分王夺冠前,“得分王不夺冠”是个公认的魔咒。乔治·卡尔曾经这么形容:

“得分王球队的进攻体系,是不健康的。”

大多数得分王们,或多或少,是处在一个“球队已经这样了,就只有我来开火”的宿命中。他们多数并不算全面。当他们有朝一日,老去到无法担当攻坚主角时,就很难跟角色球员们抢饭碗了。

如上所述,许多得分王企图转型射手或副攻,但他们没法改变投篮姿势。

就像曾经出阵单挑的猛将,已经骑不得马,只好改去当步兵时,通常还不如那些当惯步卒的老牌龙套。曾经的得分魔王大狗罗宾逊,晚年到马刺去蹭饭,结果攻又不够,守也不足,投定点三分又不够稳,只好走人。

过去15年,科比一直尝试转型

阿伦·艾弗森企图过转型。2004年,他想从拉里·布朗治下的得分后卫改打组织后卫。那年,他甚至改了投篮时的步子,用更窄的步子,寻求更快的远射出手。但终究,他的尊严、性格和打法,让他无法变成一个组织者。

麦蒂企图过转型。2006-2007季,他减少持球强攻,增加了大量的卷切走位和挡拆;下一年,他减少了招牌的“运一步强拔三分球”。但终究,伤病还是找到了他。

科比漫长的职业生涯,一直在试图转型。2000年夏天,科比每天投进1500个中投,来让自己变成一个全面的进攻手;2002年夏天,他给自己加了7公斤体重,加了背身和三分球属性;2005年,他加了体重,想变成一个更残暴的低位攻击手。2009年,他跟大梦去学背身,想变成一个更好的无球走位攻击手。2010年,他减了体重,想让自己变得更轻盈。

2015年,科比·布莱恩特还在试图转型。他甚至试图再次改变自己的投篮姿势。2006-10年,他的投篮姿势一望而知:双脚分开、膝盖并拢、起跳、绷紧、朝后送球、右肩前左肩后、右臂弯曲、左臂绷直勒住球,到最高点,右手食指送球。招牌的“双动投篮”(2-motion-shooting)。

而2015年秋天,科比的三分球越来越近于单动投篮(one-motion-shooting)了。他不再滞空、扭身了。起跳抬肘送球,很快,简直都让人怀疑他要学库里。

他们都试图努力适应过,但没法子,这就是大多数得分王们的归宿,时光负责雕刻皱纹、腐蚀他们的四肢。他们在得分王时期的纵横宇内,只会助长周围的愤恨。

“独”、“自我”、“霸道”,每位得分王或多或少,都会获得类似的评语。世界惯于趁你富贵时溜须拍马,趁你落魄时落井下石。

尊严让他们无法接受角色球员

最后,他们的敌人,是尊严。

1985年得分王伯纳德·金,在34岁那年擅自做了手术,被球队开掉,退役了。《新闻日》采访他:为什么以34岁高龄还要做手术、休养,以期继续在NBA打下去?

“我的理想有两个。”36岁的他慢吞吞的说,“一个是得一枚戒指,没有;一个是得满二万分。我退役时,得了19655分。”

“所以,冬天到来时,我膝盖会恢复一点。我会跑到后院的球场,投进350分。对,就是这样子。这样,我就能够进入二万分俱乐部了——这就是我一直想继续打球的原因。”

对许多得分狂魔而言,他们已经习惯了纵横天下如无物。他们一辈子都在将自己从精神到肉体,向着攻击手的方向雕琢。他们的尊严与打球习惯,让他们无法接受自己成为一个角色球员。就像好的杀手,不会死心塌地去当个厨子。

现在,您大概可以理解,如今还在不断试验新投篮姿势的科比·布莱恩特,到底在想什么了。

黑曼巴蛇总是要试图啮咬人的,哪怕毒牙已经掉尽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