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胡慎之谈心理|为什么有人爱“装”?

胡慎之
2015-12-04 09:52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网络时代,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其中当红的网络名词,不仅传播速度极快,词语本身也耐人寻味,如“人艰不拆”等词。什么是“人艰不拆”,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一个人的人生已经很艰难,不要去拆穿他的伪装了。与此类似的还有,“装逼”、“端着”等延伸词语。

装也许是时下最流行、也最贴切的状态。我们手机上的“朋友圈”就是一个舞台。一些人在现实中很乏味,人到中年,生活在社会底层,可是他们的朋友圈,一水的“高大上”,哲学、心灵鸡汤、养生、国家大事的关注、法国遇袭后的蜡烛,甚至有人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我为大众传福音的人生境界里。可是,面对真实的世界,又似乎缺乏承担的勇气,甚至连看一眼,都感觉到无法呼吸。

他们的生活很分裂,从心理学的精神分析角度来看,分裂是一种防御机制,并且是很幼稚的防御方式。分裂,成为一种被大众认可的合理解释,只要在人前不失态就可以。就好比一个充满索取欲望,并且工于心计的女孩,呈现出来的状态是“付出者”和“对人畜无害的”萌妹子;一个非常“爱”宠物,把宠物当“宝贝”的人,又一次一次的对自己宠物虐待。姜文导演,赵薇主演的电影《绿茶》,讲的就是一个内心极端分裂的女孩的故事,后来网络名词“绿茶婊”,出处估计就来自这部电影。

所以,网络上的心灵鸡汤和成功学才会那么受欢迎,这些鸡汤让人们找到解释自己人生的合理借口,让更多失意者,找到心灵慰藉,但只是网络的慰藉而已。有时,偶尔冒句牢骚——“狗日的中年”,也会生出一种自恋的感动,那种伤感,成为了自己不愿意改变接受现状的合理化理由。

事实上,在生活中,有太多合理化的理由,用于掩饰自己的无能、破坏规则的欲望。当我们的人生任何事都需要找个合理借口的时候,也就是不为自己负责的时候,你感受到自己失败的人生、自己的错误,而意识上不愿意去承认和面对,当然,也就没有勇气改变。

爱情是无力自我照顾和滥交者最常见的合理化借口

我的熟人老李最近要结婚了,梅开二度,迎娶比自己年轻15岁的美女苏苏。老李爱苏苏的年轻貌美,青春活泼,苏苏爱老李的成熟和地位,两人各取所需,老李没有子嗣,想要孩子,于是整过容的苏苏成为他的烦恼,他担心孩子的样貌不好看。随着结婚的日子临近,老李做梦都梦见一个丑女无敌拿着一把刀走向自己,脸上还有伤疤。这样的担心,无法与人诉说,折磨得老李日渐憔悴。

而苏苏不闻不问,保持着“天真无邪“的笑和刻意嗲嗲的那种姿态筹划着婚礼,花着老李的钱。有朋友劝告老李,老李反而觉得生朋友气。最后老李终于发现,苏苏在和他交往的同时,与其他三个老男人保持着暧昧的关系,苏苏真正喜欢的是一个年轻男孩。

这样的关系就是谎言,老李和苏苏都生活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他们希望让自己的生命通过另外一个人变得圆满一些。有人说,恋爱中的男女会变得很愚蠢,其实不然,是因为我们自己选择了退行。退行(regression)。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简单的说,退行,把自己放到一个需要照顾的人的角色中,就好比一个婴儿需要妈妈照顾,并且,婴儿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假如说有些事情感觉自己做错了,错也不在于我。所谓的不负责和幼稚,可以被理解为个体的退行状态。

以爱为名,成为很多内心空虚的人让自己感受存在和“剥夺者”证明自己付出最好的借口。在“爱情”设定的情景中,退行似乎是允许的,只要找到个合理解释:比如因为你爱我,必须承受我一切,这是情感绑架;比如,我已经很痛苦了,你还想怎样?这是道德感绑架;比如: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可以为所欲为等等。

不懂“爱”的人把爱当成了控制,把逃避自我的责任当成“依赖”,由此生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借口,从而逃避真正的现实。

我们不敢面对真正的现实

有次和同行聊天,谈到中国人得“礼”和“理”的问题。我们发现,“礼”几乎成为中国人应对外界世界的一个工具,可以装入所有我们无法自我理解的东西和不情愿的东西。

从小,一个小孩子,就开始活在父母评价系统中,他们学会变成一个懂礼貌的人,懂事的人,或者说有眼色的人。因为中国人的“礼”可以让我们获得好处,成为所谓的好孩子,而真实的孩子,往往会被忽略。于是,父母和孩子一开始就处在两个世界里,扮演不同的角色,父母要成为好父母,而孩子也要照父母的要求扮演好孩子的角色。

什么是好孩子,就是不爱哭,爱笑,懂事,听话。所以,有人说中国人特别讲道理,但不会讲感受,因为谈论感受是不被允许的,从幼年的时候开始,孩子表达悲伤,就会让“完美父母”的自恋受到挫折。父母常说,不要哭了,至于为什么不要哭,父母都能讲出100种以上的理由。感受一旦被压抑,总会在合适的机会表现出来,就好比是高压锅里的蒸汽,不释放出来,就会有爆炸的可能,不能用正常的方式释放,就用怪异的方式释放, 压抑久了,不会表达了,一表达就是强烈的攻击性。我有个熟人,在母亲节的时候,在朋友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可是私下聊天中,她谈到母亲,恨得咬牙切齿,因为这是她与母亲相处中的真实感受。

在“礼”和“理”面前,我们变成了两个分裂的人,人前,我们很有道理,用符合大众评判的方式与人相处,而人后,我们缺乏界限,渴望亲人无条件包容自己,同时,我们也渴望改变他人,控制他人,因为改变他人一直以来是我们熟悉的相处方式,“礼”和“理”成为完成控制和服从关系的最好方式。

然而,这样的分裂,造成了很多恶果。

比如说, 真诚在中国社会极为稀缺。在一个不允许表达真实感受的社会里,真实,往往被人认为任性和不懂事。没几个人敢于挑战这样的社会规则的。曾经有销售培训的讲师很大言不惭的说:做销售,就是厚黑,嘴上捧着,脸上笑着,心里骂着。

不遵守社会规则,也是恶果之一。因为,在中国社会,规则没有内化,规则是符合他人对自己评价的标准而已。在我的个案中,有很多有行为障碍的孩子,母亲来求助,特别焦虑。看下这些孩子的共同点,基本上在妈妈面前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听话”和“乖”,特别维护母亲的利益。这些孩子无法完成社会化过程,是因为规则都使妈妈建立的,而妈妈对规则的理解也是混乱的。

《大明宫词》电视剧里有这样一个场景,武则天登基做皇帝的第一句话:你们,要听话。是的,在这些妈妈眼里,听话就是遵守规则。延伸达到生活中,不被人指责和惩罚的事情,就是可以做的。随地大小便,别人也在做,自己就可以做。为什么那么多的熊孩子,是因为这些孩子一开始就没有学习到社会化的规则,他们认为规则是要在人前遵守的,但也是用来打破的,“真理”也会被我们用作合理解释的借口。

合理化有三种方式:推诿,酸葡萄和甜柠檬。解释等于掩饰,这句话的发明者是个天才。解释代表着推诿,比如迟到者,不想被人看成自己是不守承诺的人,马上说是堵车,其实明明是赖床出门晚了。抱怨整个世界的不公平,接着用许多理由来说明不公平存在,并且很合理的理解了自己生活在不公平的世界里成为个“失败者”;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很多五岁左右的孩子经常用的方式,看到别的小朋友溜冰很好,告诉妈妈说自己也可以溜得很好,只是溜冰不好玩;

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否认别人的东西。目前有很多人“信佛”,把世界一切归于因果,甚至前世来生,看上去是虔诚的佛教徒,并且到处宣扬自己的宗教信仰,别人不认同,就产生很怜悯的目光看着别人,好像不信TA的宗教的人就很无知,不能活下去一般。但仔细去感受一下TA,TA只是逃入一个自己选择性认同的教义中,甚至连最基本的戒律都无法遵守。哦,原来宗教变成了TA的工具,为了逃避现实世界中的失落和挫折。

多么可怕,在合理化的借口之下,我们成为无法自我负责的人,人生,就这么被合理化的借口毁了。

我们称有这样性格特质的人为“巨婴”,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住着一个等待他人照顾,无力自我负责的婴儿,是不是很形象?豆瓣有个小组,专门是黑自己父母的,对父母的攻击赤裸裸的,看后感觉他们的父母真的罪大恶极,就是造成他们痛苦的原因。但三年后,攻击还是如此强烈,哦,怪责父母,他们需要父母为自己现在的不幸承担,原来这也是个很合理的借口。有些人学心理学,也只是想让自己现实的困惑找到解释,至于改变,那需要勇气的。

所以,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这句话很鸡汤,但还是要点个赞。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