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每千人中有14人献血,无偿献血量3年达184万人份

澎湃新闻记者 姜丽钧
2015-12-05 10:1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从2011年到2014年,上海134.4万人次市民为陌生人献出自己的鲜血,献血率达到14.04/千人口,无偿献血量累计达到184.9万人份。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上海市血管委了解到,上海无偿献血8000ml以上的志愿者近千人,无偿献血1000ml以上的志愿者达5000人。在这些志愿者中,既有上海人,也有很多来上海参加生产建设的外来务工者。

被火车站流动采血车留住脚步

从2008年至今,高付贵已经累计献血40次,捐献了78份血小板。

“2003年底的一天,我到上海火车站送同乡回老家,看到广场上停着一辆流动采血车,就有了献血的念头。”在上海工作多年的高付贵回忆,以前他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过献血有利于身体新陈代谢,还可以救死扶伤,这次找到了机会。

当时,身旁的同乡不停地劝阻高付贵,但在送同乡上车后,高付贵还是走上献血车献了400ml全血。

第二次献血,也是高付贵送同乡回老家时,不过换到了上海南站的流动献血车上。“护士的服务特别好,还特别热心地向我解释了血小板的知识,鼓励我去捐血小板,我说那我就去试试呗。”工作人员帮高付贵叫了一辆出租车,送他到血液中心,高付贵第一次捐献了血小板,从此他开始定期无偿捐献血小板。此后,一旦遇到休息天,他都会到血液中心去捐献血小板,经过填表、体检、抽血化验等程序,再经过1个多小时的机采分离,从来没有嫌过麻烦。

高付贵的老家在农村,乡亲们对无偿献血有偏见,有一次他献血后无意中将献血证夹带在衣物里带回了家,家人帮他整理行李时看到了,当时就引发了家庭风暴。高付贵的父亲把他痛骂一顿:“年纪轻轻,怎么这么不爱惜身体,万一留下后遗症怎么办?”高付贵向父亲解释,在上海有很多人像他一样定期参加无偿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什么影响。

“我告诉他们,很多人都说我身体比以前更壮实了,家里人也就渐渐消除了顾虑。”高付贵说。

从2008年至今,高付贵已经累计献血40次,捐献了78份血小板。当被问到为什么能够坚持无偿献血时,高付贵的回答很朴素:“在我身体条件允许的时候,要尽量多地去帮助别人;如果将来有一天,我遇到紧急情况,不也会有别人帮助我么。”

为救治白血病孩子将坚持献血到60岁

到2015年5月,朱文军累计献血52次,献血量达到16000ml;累计捐献血小板45次72个单位。

朱文军是中华造船厂一名起重机指挥员,老家在江苏盐城,1994年来到上海工作。

2005年,朱文军在新闻里看到患白血病的孩子需要救助、血库血量告急的消息。白血病孩子求生的眼神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第二天他就向单位请了假,瞒着家人到上海火车站的流动献血车献了200ml全血。其实,在老家盐城的时候,朱文军就曾参加过5次无偿献血,初来上海时因为生活打拼,十分忙碌,这次献血经历让他重拾了十年前的回忆。

从此,朱文军暗暗下定决定,一定要把献血当成事业坚持下去,他开始每隔半年就献一次全血,一次机缘巧合,朱文军遇到了当时的同事高付贵,在高付贵的鼓励下,朱文军开始尝试单采血小板,从此开始了每月一次的血小板捐献。到2015年5月,朱文军累计献血52次,献血量达到16000ml;累计捐献血小板45次72个单位。

朱文军的工作很忙,当单位领导知道他坚持献血后,一度担心他的健康,身边同事也有人说他的行为是为了表现,妻子也曾经和他说:“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如果有个闪失我和孩子怎么办?”甚至天真的女儿也曾经问他:“爸爸的血会不会越献越少啊。”对于身边的不支持,朱文军表示,想起自己最初脑海里白血病孩子的眼神,自己内心就坚定了。

2013年,朱文军和高付贵一起参加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表彰会”,发现在献热血、献爱心的路上远不止他一人,社会上还有这么大一群和他有共同追求的朋友,他觉得自己不再孤单。从此,朱文军对自己献血的行为不再选择沉默,而是试着去向周围的同事、朋友及家人解释,向他们做宣传,他还把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因献血及时而得到救治的患儿故事,讲给身边人听。

“在我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坚持到60岁。”朱文军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