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那个写科幻小说《金陵十二区》的“桂公梓”,其实是名法官

澎湃新闻记者 蓝天彬
2015-12-08 08:41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今年32岁了,生日那天,初秋夜晚,赵俊把疲惫的身体抛到床上,窗外的城市马达轰鸣。闭上眼睛,似乎满眼都是自己22岁的影子。

那年,他在河南郑州的中原工学院读大三。头发染成淡黄色,左耳戴着一只硕大闪亮的耳钉,身上穿着肥大的罩衫和垮裤,周末和一群同样感觉“自己很帅”的狐朋狗友跳着拙劣的街舞。那时,一无所有,但总觉生活背后有无限可能。

10年后,工作按部就班。打过耳钉的耳洞,早就长匀实了。

这是生活中的一个插曲,人在瞬间总有类似闪念。眼前的赵俊并非一味沉湎于青春往事的人。

赵俊长着一张微胖的有些喜感的脸,浓眉、高鼻、小眼。虽然和大多数80后一样,要面对接踵而至的工作、生活压力,他的一张“碎嘴子”仍散发着平民阶层的乐观情绪。

赵俊是一个多面而有趣的人。他用网名“桂公梓”出版过反映法官生存状况的长篇小说《决不妥协》,曾脑洞大开写过科幻短篇小说《金陵十二区》,获得2014年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其实,他是江苏省高级法院助理审判员。

法官和作家两者的交叉,让更多人知道他,也让他有着轻微的身份尴尬。“科幻圈对我的法官身份更感兴趣,法律圈更多因我的文章知道我,而不是案子。”他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

“正经扯淡”和“一夜成名”

“业余时间是个碎嘴子”,赵俊在他的微信公众号“桂公梓”自我介绍,在妻子黄晓娟和朋友眼中也是这样。朋友曾和黄小娟开玩笑说,你怎么受得了赵俊,我们真想找个针线,把他的嘴巴缝起来。

一群朋友吃饭,赵俊往往成为饭局的中心,这个事情怎么看,那个事情怎么看,他会从法律角度讲,从各个角度分析,直到说服你为止。有时候大家只是不在乎地闲聊,他也要来回说,厘清问题,较真到底。好在,他讲话比较好玩、诙谐,不会有冷场。

“有时候不想听他啰嗦了,就说好吧,就算这样,然后他才会放过。”发小、朋友朱舜尧曾笑问他,在单位是否也如此。对方说,在单位我就闭嘴,所以才和你们说。

2014年8月,赵俊把“碎嘴子”淋漓发挥在脑洞大开的科幻短篇小说《金陵十二区》。在一万八千字的小说中,几乎都是两人的对话。

在层层深入的对话中,虚构了江苏南京有第十二个行政区,就在奥体中心。奥体中心表面看是个体育馆,其实是个藏有外星生命的秘密基地。第二代和第三代外星人混杂在南京市民当中,他们想通过颠倒人类文明来控制地球……

科幻作家阿缺认为,《金陵十二区》科幻与现实色彩结合得好,并有独到的南京地域特点。

这篇小说首发在微信公众号“桂公梓”,一周之内阅读量达到49万次。小说在南京传播尤广,赵俊在公交车上都能听到人们在议论。赵俊同事的女儿在上小学,有一天和妈妈说要分享一篇好玩的东西,结果就是《金陵十二区》。一些影视剧公司来洽谈版权合作,一些人竟然询问十二区是否真的存在,还发各种奇怪的视频给他。

这些都是赵俊没想到的,当初他“只是想认认真真、正儿八经地扯个淡”,顺便嘲讽一些不守规则的人。他有着强烈的规则意识,讨厌不讲规则。

在《金陵十二区》中,他写道,“你在大街上看到的那些无视红绿灯横穿马路的人,很可能就是外星异种”。

南京否认撞人的彭宇,醉驾致5死4伤的张明宝,饿死女童的吸毒妈妈乐燕,“都不是地球人,而是伪装成地球人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外星人”,“他们成功地扮演成人类社会中的说谎者、无知者和冷血者,成百上千倍地放大了人性中的无耻和卑劣,并把它们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小说出炉的过程非常简单。他每天上下班开车经过奥体中心,在等红绿灯的时候,看到奥体中心像飞碟,就想到是否会有外星人,是否外星人就在南京人当中。然后,他用两个晚上就写完了。

而此前,赵俊从来没想到写科幻小说,也几乎没看过科幻小说。他看的文章比较传统,最喜欢的是钱钟书《围城》,反复看,有时候随便翻到哪一页,就一路往下看。他的习惯是不轻易看一本新书,因为“看新书有风险”,万一不好看,那就是浪费时间。

“决不妥协”和“现实打磨”

认真“扯了个淡”,让赵俊一夜之间广为人知。这类戏剧化的场景,一再出现在他的身上。

他的家庭曾在安徽滁州较为知名,上世纪90年代初首个安装私人电话。后来家道中落,父亲一度连朋友女儿婚礼的200元份子钱都拿不出来。不过,这对于粗线条的赵俊来说,并未留下阴影,他还是乐呵呵,他继承了母亲开朗乐观的性格。

他高考复读考到中原工学院,成为学校首届法学专业本科生。他逃课玩游戏、打篮球、踢足球。临近毕业,他随大流准备考研,考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法学专业研究生。

在本科同学高阳印象中,赵俊看起来懒懒散散的,爱玩、睡懒觉,不怎么用功。但是,一旦目标确定了,聪明的他可以放弃杂念,拒绝同学叫他玩游戏,一门心思读下去。

考司法考试、考公务员,赵俊也总能刻苦一阵子,顺利过关。

但工作后,他遭遇了此前所不曾预料的,一度在心里无法闯关。

2008年8月,赵俊考入江苏省高级法院,被安排在审判监督庭,从事案件申诉复查、再审和信访等工作——一些明明是依法判决的案件,当事人却频频上访、闹访,最终会拿到补偿。

2009年初,26岁的赵俊以“桂公梓”之名,一股脑在天涯论坛上吐槽。他化用“南京大学碎尸案”为故事线索,描述中国法官的工作、生活状况。白天正常工作,晚上写小说,持续一年多时间。

在他笔下,上访、截访、拆迁自焚、行政干预、舆论影响、畸形考核、无奈判决等轮番上阵,主人公甚至直言“这是病态的司法”

2011年4月,赵俊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决不妥协》出版,长达39万字。赵俊写道,“献给所有还不愿妥协的人,你们是勇敢的。献给所有已经妥协的人,你们是无辜的。”

这本小说开局有点像流行肥皂剧、青春小说,略显粗糙,在100多页后渐入佳境,笔调幽默,对话精彩,但故事依旧松散,匆匆收尾。“当时主要是发声发牢骚,相当于用故事的壳,装自己的牢骚。”赵俊说,回头看这本书有点不好意思,唯一的优势就是真实感。

“齿轮漂亮”和“活得有趣”

《决不妥协》出版后,在法律圈内引起关注,有点“圈外冷圈内热”的意思,赵俊借此认识了很多朋友。

在此后近3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没再写网文。2011年12月,他调入江苏省高院研究室,在办公室里写领导讲话、起草规范性文件等。2013年9月,他调入审判管理办公室至今。

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动,赵俊可以看得更多,也参与过一些改革文件的起草,更能从宏观、客观的角度理解一些东西,而不是一味吐槽。

他说,以前老是吐槽法院、政法委,觉得领导是古板的。接触后才发现,领导也期待法律地位的提高、法治的完善,想尽力而为。改变现状,不是某一个领导,或者某一级别的法院就可以做到。想通了这些,赵俊尝试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工作。

赵俊在单位是个受欢迎的人。在江苏省高院研究室主任孙辙看来,这个80后小伙子很阳光、干净,聪明,有才华,工作上手很快,能踏实做事。另一方面,内心有一种不太轻易流露出来的理想主义的成分。

高中同学、朋友张计也认为,赵俊身上还保有理想主义,“如果大家本来的理想主义有八九十分,现在我只有三四十分了,那么他身上会更多一点”。

在机关憋屈的原因之一,有时候想做事,但做不了事。“比如,你想做发动机,但现实可能只能做齿轮。那我就做个漂亮的齿轮吧。”

2014年3月,赵俊开了微信公众号“桂公梓”,以更轻松的姿态重回网友视线。他回忆青春,也探讨法官的自我修养、职业尊荣感,以及收入。

说到收入,赵俊曾对亲朋好友数次解释过每个月只有5000多元,但亲友们总认为他有各种福利和灰色收入。

既然亲戚不相信,他干脆声称,一年收入60万元,这样亲戚就闭嘴了,同时“心怀嫉妒”。

连妈妈徐凤一开始也不相信。徐凤对澎湃新闻说,当时她觉得工资、奖金、补贴加起来不可能就这么点,结果儿子生气了,她才知道是真的。

赵俊开玩笑说,当初他抱着“期待灰色收入”的心理来到法院,“贪赃枉法的事我不会干,但我想应该会有很多福利、补贴吧,结果真没有”。

刚工作就赶上第一个中秋节,整个单位若无其事,没发任何东西,除了纪检发了一则《关于做好中秋、国庆期间廉政工作的通知》。

赵俊慢慢接受了这份工作的现实、收入……以前,喜欢超级英雄的他想着能影响更多人,如今,他想着做好自己,“身处大时代,实际上大家都很渺小,都是水滴,那么我就做个让周围人看到你的态度的水滴”。展现态度的工具之一,就是文字,好玩的文字。

赵俊用文字取悦自己,取悦别人,如果能顺便普及法治思维,那就更好了。

“如果你评价我是一个好法官,我会很高兴;你评价我是一个有趣的人,我会更高兴。”他说。

11月,赵俊新书《不写判决时写些什么》出版,收录随笔、杂文、短篇小说等,包括《金陵十二区》。署名仍然是“桂公梓”,赵俊希望把法官身份和“桂公梓”区隔开来。他不停地给预售的2000本书签名,“手残志坚心里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