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IWEP国际经贸评论|印度参与亚太FTA为何很纠结

周睿 张琳
2015-12-08 11:3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印度当前在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中比较积极。 视觉中国 资料

2014-2015年,印度在全球经济和世界贸易疲软的情况下,保持着高速增长,成为继“中国奇迹”之后,世界经济又一大亮点;印度与中国相似,同属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土广阔,人口众多,市场潜力无限,国内基础设施薄弱落后,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大象起舞”令世界和更多的亚太国家对印度抱有更多的期待和关注。特别是推行重商主义的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积极推进改革新政策,加快发展制造业,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和大力吸引国外投资,“改革组合拳”大大刺激了印度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出口。

亚太地区作为当前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是印度对外出口最具有潜力的市场,通过参与亚太FTA(自由贸易协定)合作,融入亚太产业分工,是落实“莫迪经济学”的有效途径。然而,事实上,由于印度长期以来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大国意识的作用,印度在参与亚太FTA合作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纠结和徘徊,导致其参与亚太FTA合作进程非常缓慢。
中印之间建立FTA可以给双方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中国、印度同属新兴经济体,劳动力资源充足、商品廉价、市场广大,发展阶段相互契合,发展目标相通相容,双边经贸合作潜力无限,充分发挥两国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和产业互补的优势,“龙象共舞”,共同携手打造中印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必能编织出中印的美好的未来。正如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学教授乌顿(UTTAM)所言:“印度将通过与中国的相互牵制和平衡,掌握国际秩序,减少对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过度依赖;同时也会凭借服务业的优势,要与制造业强大的中国实行‘双赢’”。 
尽管中印FTA对双方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目前建立中印FTA的条件似乎并不成熟。首先,印度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巨大规模经济效应的世界工厂,同类产品的价格要比印度的产品便宜,如果建立中印FTA,印度担心中国商品会席卷印度市场,给失去关税保护的印度工业带来冲击;其次,印度认为中国并非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出口实施补贴,且容易人为的低估人民币币值,这些行为会给印度企业带来不公平的竞争;最后,涉及到中印两国的进出口产品的结构,印度认为中国出口印度的商品为工业制成品,而印度出口到中国的商品中有60%属于原材料,如果中印建立FTA,贸易壁垒的减少,印度有可能成为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市场,并沦为原材料的供应方,从而阻碍印度工业的崛起。
孟中印缅(BCIM)地区经济合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并得到了四国的积极响应。借助于BCIM经济合作机制,印度可以实现“东进”和“南进”。向东可以借助于和中国的合作,参与远东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向南可以借助于缅甸加强和东盟的合作,强化南亚和东南亚之间的经济合作。整体来说,印度参与BCIM的建设,能够扩大印度的国际经济合作空间,符合莫迪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但是印度要成为BCIM经济合作中的重要力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BCIM地区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极为薄弱,印度不仅缺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也缺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和施工管理能力;其次,BCIM地区的经济合作需要提供基本的合作秩序,印度长期以来形成的相对保守的对外经济合作理念和大国意识,阻碍了印度为该地区提供基本的合作秩序;最后,由于中印在政治上仍然不够互信和印度的“印度洋”战略,限制了印度参与BCIM经济合作的步伐。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是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共同参与,旨在通过消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印度既不是APEC成员,也不是TPP的成员。APEC下的经济合作还停留在概念的状态,离付诸实施还有一段距离。
RCEP相对于TPP来说,考虑到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国家需要,在进入门槛上则比较低,对印度比较适合,印度也因此对参加RCEP谈判持有积极的态度。RCEP是印度连接东亚经济体,打开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良好契机,并可以显著地提高印度与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贸易额,印度的信息技术、电信、商业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银行业等印度服务部门将从中获益。但是,印度在成员国降低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的问题上不愿做出更多让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RCEP的谈判进程,以至于一些国家希望将印度排除在谈判之外。此外,印度还担心中国将区域一体化作为制约其他国家的手段,如果大幅度降低贸易壁垒,印度经济可能会加大对中国的依赖,而中印之间存在着边界问题、中巴等问题,这些也都会使得印度在RCEP谈判中倾向于采取更加保守态度。
虽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涉及到除了亚太地区之外的国家,但是也不缺乏亚太因素。印度当前在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中比较积极。首先,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中所涉及的内容能够有助于印度经济的发展,譬如,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未来有可能为改善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提供帮助;其次,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中所涉及的对国际经济秩序的诉求,同样也对印度有着积极地影响,尤其是改变对当前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话语权;再次,金砖国家的合作能够为印度的大国意识提供平台,印度一直希望可以在国际舞台上作为一个有分量的国家出现,但是受制于自身经济实力的影响,使得印度在国际舞台的分量不足,借助于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能够放大印度的声音,增强印度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最后,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是一个多边合作机制,不直接涉及印度较为敏感的印度洋、中印边界等问题。尽管如此,如果随着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深入,尤其是在区域一体化的问题上,印度可能又会出现退缩。
尽管在“莫迪经济学”的引导下,印度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想真正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亚太地区一体化仍然任重而道远。中国“以开放促改革”,建立试行试验区、试验田、对外开放窗口;以创新驱动,打造对外经济和贸易中的综合竞争优势;打造“三自”产品、创立“中国制造”品牌等政策措施,可以给印度提供一些成功经验和启示借鉴。当然,打破惯有的大国保守意识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在亚洲一体化进程和地区合作中承担与经济地位和影响力相匹配的作用,才是印度真正成为开放性地区大国的根本。
[周睿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博士后、张琳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助理研究员。本专栏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IWEP)国际贸易室开设,解读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势。全球视野,中国情怀。]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