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济痕迹〡“央妈”的家底

简容
2015-12-08 20:0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昨日,外管局公布了最新的外汇储备数据,截至11月底,外汇储备余额为34383亿美元,较10月底减少872亿美元。受此影响,今天离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曾一度贬至6.4954。

市场的变化再次说明,任何有关央行家底的风吹草动,都会触发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的兑现。而在中国经济下行的当下,这一预期的方向无疑就是贬值。

那我们就先看看“央妈”的家底到底有多厚:

目前,我们有官方储备资产3.5万亿美元,其中98%是外汇储备,理论上这些储备资产央行可以全部用于维护汇率的稳定。

但目前,剔除官方外汇储备之后,我们的外汇存款和外债的差值为-1万多亿美元,同时,按照国际通行的6个月进口外汇支付标准,现在我们6个月进口需用外汇量在8500--10000亿美元。极端的情况下,这两部分就需要2万亿左右的外汇储备。所以,央行真正能用于维护汇率稳定的自有外汇规模为1.4万亿美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一年间,官方外汇储备减少了4000多亿美元(平均每个月减少340亿美元)——要知道按照IMF的统计,同时期内全球外汇储备也就减少了5300美元。从这一速度看,央行的家底还真是有点“悬”。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看好人民币汇率的基本面。理由是,我们是贸易顺差国,光今年前11个月,累计贸易顺差就已经高达5391亿美元。而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贸易顺差,就会有外汇流入顺差国。

话是不错。但坐实这一理论的前提是,持有顺差的人要把外汇卖给央行才行(通常讲的售汇)。而我们的实际情况却是,微观层面不仅不售汇给央行,反而还要和央行买美元(通常讲的结汇)。这样一来,对于央行而言,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变化就出现了反向逆流。而这也就是2014年8月至今一直在发生的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上文也说过,就是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大家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发生了改变。而这种预期的一致程度越高,它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是为什么在8月1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改革之后,市场会出奇一致地兑现贬值预期,之后也只是在央行的干预之下才暂时平抑下来。

换句话说,当前保稳定的汇率政策拼的是家底。既然数据显示家底渐薄,人民币贬值也就是势在必然了。

说到这,笔者想起美国人那句话:货币是我们的,问题是你们的。这话固然稍嫌嚣张,却也底气十足:美元在世界市场上一家独大,全球外汇储备有超过六成是美元。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全球经济与之热恋的,只有美元。

对中国人而言,“货币是我们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虽然人民币已纳入SDR篮子,国际认知度和接受度都有所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就一定不会贬值,何况“央妈”也说了要逐渐让人民币汇率清洁浮动——言下之意,拼家底保汇率只是权宜之计。

既然如此,要想人民币“保值”,就只有把预期扭过来。怎么扭?只要人民币和用人民币换来的东西足够有吸引力(包括股票、债券等各类资产的价格),就不难;反之无利可图的话,再厚的家底也不够拼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