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来信|一位上海中学校长走马台湾学校写下的三点感受

杨士军(复旦大学附属第二中学校长)
2015-12-11 21:00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此次参加2015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学术研讨会,是缘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潘国青先生的邀约。自再次踏上宝岛台湾的那一刻起,便不断感受到两岸教育界频繁学术交流的徐徐清风。在主办方嘉义大学和台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等院校的精心筹划准备下,令延续19年的该项交流活动得以顺畅进行,领悟颇深。下面谈三点感受:

感受之一:实践出真知

本次学术活动中共23份主题发言及论文发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南投县爽文初中教导主任王政忠老师的“MAPS(心智绘图)教学法(以语文教学为例)”。王老师短短15分钟的演讲富有激情,言语幽默,观点明确。

王老师坚持关注的是语文课堂中的差异化教学问题,通过他的“心智绘图教学法”的改进,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语文学习方面均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可喜进步或突破。他演讲时的数个详实案例表明,他的踏实实践、关键切入的做法均是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普适意义的。而我也为这位长年扎根于山区深处的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精神而感佩不已。

回沪后,我在网上检索并浏览到了《老师,你会不会回来》一书,作者正是王政忠老师。书中,王老师说到,这座南投地震时变成废墟的学校,经各方援助、支持,硬件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学校的整体环境与原来相比,可以说是有了质的变化,接下去,大家都关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学校的软件,是否也有机会发生质的改变?

王老师以及他的团队,从引导学生的生活教育着手,开始了软件条件的提升,在教师们的努力下,通过有效的课程切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生活态度等均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而经历一段时期后,孩子们也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改变周围,真的也可以改变自身的命运,而这最终会为家庭带来质的转变与希望。

王老师特别注意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在他们的努力下,各方面的学者名流纷至沓来开课教学,家长义工和志愿者成为“编外员工”,而学姐学兄也纷纷回到学校,为学弟学妹们提供着各种公益服务。学校的老师们结合学校周围的环境以及自身优势,设计了符合“多元智能”思想的课程体系。于是,画廊建起来了,乐团诞生了,垒球队组建起来了,“爽文青年军”也成立了。自主的管理、自主的学习,自主的服务,逐步深入到每一个爽文人的心田中,这些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王老师他们不将升学率作为唯一指标,而志在考虑让农村的孩子们获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机会。

写到此处,我不禁又想到:事实上,类似爽文这样的学校,各地并不少见。我们是否也可以从爽文初中老师的有效实践中学习和借鉴到些什么呢?

感受之二:创造力培养乃教育真谛

我们参观了位于云林县斗六市的维多利亚双语中小学,这所私立学校因为扎实有效的课程改革,卓越的成效,而被评选为“优质学校”。这是一所跨度15年的学校,但优质的办学成效并没有使学校只聚焦于诸如规模的扩大,这所仅有800多位学生的学校,关注更多的是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资源,全方位夯实孩子们后续发展的基础。

“给予孩子通行全世界的力量”是该校董事长对于管理团队的要求。在此理念引领下,学校锐意课程改革,聚焦鼓励孩子们“通过各种实践积极探究”,尤其强调“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逐步掌握开展探究和研究的技能。知道如何独自或与他人一起开展学习”,“要使学生对于学习充满热情,并终身保持对于学习的热爱”。我个人认为,该校寻到了教育的真谛,找准了教改的突破口: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品质。

而董事长更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性,她深谙“学校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该校的实践于我而言,实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如,创造力的培养首先是精神的自由和解放,关在教室里谈创造力的培养,无疑是“近视眼”。

如,对于创造力培养的理解,应当放在独有的文化背景中。离开了文化环境谈创新,则有根基不牢靠之忧。

又如,创造力不是单独的过程和事件,它往往离不开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自然滋养孩子的灵性,就像理查德·洛夫说的,“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环境接触。”

所以,“在环境中”、“在团队中”、“在生活中”等,理应是我们教改推崇“拔尖人才培养”所必须考虑和关注的焦点所在。由此,我认为,未来的学生创造力培养或者说创新教育,必然要涉及孩子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多样性、可能性、娱乐性和参与性。正如《寂静的春天》作者蕾切尔·卡尔逊写到的那样:“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

感受之三:爱是教师永远的魅力

在车上,我还欣赏到司机师傅为我们播放的名为《五个小孩的校长》(又名《可爱的你》)的电影。影片讲述一所学校校长吕慧红放弃与丈夫环球旅行的计划,毅然应聘一所面临关闭的幼儿园,倾注心血,最终帮助5个孩子及其家庭走出困境的感人故事。

这部据真人真事改变而成的感人影片,也道出了“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简单道理。个人觉得,教师的工作要得到认可,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你,也是教师的魅力所在。

吕老师原来为一所国际幼儿园的园长,因对教育制度感到意兴阑珊,遂辞掉园长的高薪厚职,原本计划要与丈夫谢永东去环游世界。可是,当她从电视新闻上,看到位于元朗的村校——元田幼儿园,仅剩五个学生,行将倒闭,加上幼儿园财困,只可用4500元聘请园长兼校工,竟重燃起她对教学的热情,毅然应征,希望帮助5个小孩转校。

影片也揭示了教师让学生喜欢的“诀窍”——爱。比如说,先让自己变成孩子。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里,吕老师应该是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一个童心未泯的老师,是一个具有好奇心、孩子气的老师,是理解和宽容学生的老师,是能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的教师。

又比如说,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小孩子对于学习的认知,是需要循序渐进、联系生活的,吕老师让孩子们采访家长,“(让家长)来说说小时候的梦想”,此举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增进了亲子间的沟通,也更好地诠释了“教育需要家校社会的合作,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而通过这样“爱的教育”,吕老师也赢得了孩子和家长。此后,在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后,也大大提升了吕老师所在幼儿园的教育效果。

再比如说,教师要时刻以身示范。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尤为显著。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朝,我们的确需要并呼唤涌现出一大批吕慧红式的教师,用人性的关怀、人道的方法、人文的素养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撒人性与仁爱、理想和智慧的种子,促进他们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天真地成长。

结束语

短短的8天赴台学术交流之行,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嘉义大学及其教育学院的主要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期间,我们结识了新朋友,大家一起交流了关于中小学教育的思想,相互交换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信息,也增进了两地间的教育理解,在相互之间则建立了良好的情感与友谊。

而围绕“中小学教师教育与课程改革”这样一个主题,无论是大学科研院所的专家还是一线的中小学校长们,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视角或高度,总结和分享各自已经做过的工作。

这样,会不会使我们这些“业内人”更清醒、更自重、更主动一些去面对我们的教育改革和孩子们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