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出席

澎湃新闻记者 龚菲
2015-12-13 12:29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参加了本届公祭仪式。 澎湃新闻记者 雍凯 图

12月13日7时,南京的天空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位于南京水西门大街至江东中路早已拉上警戒线,第二届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称纪念馆)举行。

78年前,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开始了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2014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年是第二届国家公祭日。13日上午,在纪念馆悼念广场上,从奏唱国歌、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鸣响防空警报、默哀毕四个环节后,现场奏响了《安魂曲》,16名礼兵抬着八个花圈走向公祭台,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

“每次听到《安魂曲》响起,想到过去南京同胞受过的苦难,心里就特别不好受。”自纪念馆建成后,每年都会参加的悼念仪式的幸存者夏淑琴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只要自己活着,就一定会参加这样的活动,用自己的故事告诉世人,曾经发生过在自己身上及国家的苦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参加了本届公祭仪式,他表示,“我们公祭遇难同胞,缅怀抗战先烈,谴责侵略暴行,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为了携手开创和平美好的未来。”

李建国说,同时,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任何美化侵略战争、试图开历史倒车的言行,防止历史悲剧重演。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经历风雨,取得长足发展。中日两国应该在《中日联合声明》等四个政治文件确定的原则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不断推进睦邻友好合作,共同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201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首个国家公祭日规格非常之高,现场由军乐团演奏《安魂曲》,国家仪仗队为死难同胞敬献花圈,这在12月13日未确定为国家公祭日之前,都是没有的。”南京海军指挥学院海军史研究专家高小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12月13日被设立国家公祭日,在规格上确实与此前有了很大的改变。

据纪念馆名誉馆长朱成山介绍,国家公祭祭奠的不仅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还有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七类遇难对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