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辛平”再发声:剪不断既得利益脐带,军队就不能获新生

解辛平/解放军报
2015-12-14 11:58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编者按】

今天(12月14日)出版的解放军报以在头版刊发“解辛平”署名文章《胜战之路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展开实施之际论实战化训练》。

“解辛平”是“解放军报新闻评论员”的谐音简称。

这篇逾8000字的文章指出,聚焦强军兴军大棋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展开实施之际的实战化训练究竟向哪里实、怎么实,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课题。

文章称,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军许多年没打过仗了,缺乏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经验,各项建设成果缺乏实战检验。我军战斗力建设的短板和瓶颈还很突出,有的甚至是致命的。缩短从实战化到实战的“一字之距”、缩小从练为战到练即战的“一字之差”,亟须破解这些深层次问题,补齐短板、突破瓶颈,重塑能打仗、打胜仗的新体制。

文章同时指出,剪不断既得利益这根“脐带”,军队就不能在改革中获得新生,实战化训练就必然陷入困境。

全文如下:

(一)古希腊传说中,一位国王请他的大臣达摩克利斯赴宴,命其坐在一根马鬃悬挂的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下——“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得名。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主席又提到这把“剑”: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

这把“剑”,告诫我们:为了和平,必须磨砺胜战之刃。备战能战方能慑战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

这把“剑”,启示我们:为了和平,必须探寻胜战之路。面对现代战争,不抓实战化训练就打不了胜仗,不改革就难以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

11月24日,习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发出号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三军将士闻令而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改革,以高昂的士气扎实练兵备战,一幅恢弘的强军实践画卷正在波澜壮阔地展开。

(二) “军事训练抓什么,我想就是实战化。”

南国边陲,临海观澜强调战训一致原则;中原大地,登高望远强调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闽西古田,见微知著强调端正训风演风考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登战车、上军舰、走边关,查实情、摸底数、务实功,足迹踏遍三军部队。官兵注意到,习主席反复强调的一个高频词就是:实战化!

强军征途上,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殊为关键。实战化训练的战略分量之“重”,源自三军统帅之思、之问、之忧,源自使命任务之需、之急、之迫。

习主席观天下、把大势,深刻指出:要充分认清国家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强化随时准备打仗的思想,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态势,确保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能够上得去、打得赢。

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如果把训练与作战比喻为“两座山”,山与山的距离便是一支军队必须跨越的最大障碍。能否跨越这一障碍决定着军队的强弱、战争的胜负,甚至关乎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存亡。

时代发展到今天,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并没有改变,落后就要挨打、崛起易遭遏制。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不能制衡强敌、应对威胁?我们的“硬实力”取决于实战化训练是实还是虚、是真还是假。

时代发展到今天,战争形态正在加速演变,我军“两个不相适应”“两个能力不够”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不能跨越发展、决胜未来?我们的“真本领”取决于实战化训练能否激流勇进、敢立潮头。

(三) 落子谋全局,布棋重棋眼。聚焦强军兴军大棋盘,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展开实施之际的实战化训练究竟向哪里实、怎么实,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课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主席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战略高度,对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实战化训练的重大意义、本质内涵和标准要求,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强军兴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用强军目标引领实战化训练。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根本指向是提高战斗力,进一步明确了军队一切建设和工作的根本标准,必须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坚持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

——强化战斗队思想。军队作为一个武装集团,是要随时准备打仗的。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意识,强化部队战斗精神,始终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贯穿战训一致原则。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按实战要求去训练,训练与实战达到一体化。

——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平台作战、体系支撑,战术行动、战略保障,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显著特点。我们的战争思维和作战理念必须与时俱进,跟踪现代战争演变趋势,深化对未来打什么仗、怎么打仗问题的认识,把握现代战争指挥特点和规律,提高驾驭现代战争本领,力争知己知彼、料敌在先、掌握主动。

——推进军事训练改革创新。深刻理解新形势下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更新军事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加大军事创新力度,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抓紧解决各种短板弱项,着力破解影响实战化训练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培养造就优秀军事人才。搞实战化训练、抓军事斗争准备,最核心的问题是人才。切实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着力优化作战力量结构,特别是要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为完成军事斗争任务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端正和纠治训练作风。军事训练来不得半点飘浮和虚假,要从根本上端正训练指导思想,下决心解决训风演风考风不实问题,引导部队大胆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坚决纠正练为看、演为看和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等不良现象。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习主席关于实战化训练的重要论述贯穿着改革创新的精神,既阐述思想、又指明路径,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解决“桥”和“船”的问题,为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源头和“聚变”内核。

(四) “中国军队近几年训练强度世界罕见!”透过一场场实兵对抗演习,海外媒体以一种惊讶目光注视着中国军队训练方式的深刻变革。

“习主席抓训练抓得好!”101岁的老红军廖鼎琳以一种赞赏的目光打量着演兵场上的一幕幕变化。这位无数次经历生死考验的老将军振奋地说:“实战化训练掀起了新高潮,抓问题抓到了点子上。”

两种目光,聚焦一个宏伟图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贯彻习主席关于实战化军事训练一系列重要指示,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全面落实中央军委《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力度之大、标准之高、要求之严前所未有。

实战化训练,正向全维拓展。从严冬到酷暑,从寒区到温区,从高原到海岛,从大漠到大洋,从“跨越”系列到“联合”系列、从“机动”系列到“红剑”系列、从“神电”系列到“火力”系列……纵观3年来各系列联合演习演练,不仅覆盖了全季节、全天候、全地域,更凸显“全系统全要素参与、战略战役力量全覆盖、陆海空天电全维展开”等鲜明的时代特点。

实战化训练,正向常态推进。跨区基地化训练常态化、远海训练常态化、“金头盔”争夺战常态化、实兵实抗实弹实射实爆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常态”背后,是实战化训练格局、层次的跃升:陆军广泛开展大考核、大比武、大拉动活动,持续发挥“考比拉”的催化效应;海军三大舰队演兵西太平洋,创下了参演兵力最多、攻防难度最大、战场环境最复杂等多项纪录;空军自由空战训练放开对抗空域,突出全天候、打临界;第二炮兵组织导弹基地全型号连续发射、整旅导弹火力突击;武警部队一次演习带动70个军师级单位提升应急反恐处突能力。

实战化训练,正向新质跃升。陆航主导合成演习、特战分队渗透斩首、电子对抗无形绞杀……多种新型作战力量纷纷亮相,成为战斗力新的增长点,一批新型军事人才在磨砺中加速成长。

放眼三军演兵场,向“和平积弊”开刀、打破“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势、整治实战化“标签乱象”、突出问题导向……无论是“还账”“补课”式的追赶,还是转型发力的冲刺,种种变化背后,是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的势能之变:越来越多的“量变”力量,正在倒逼和呼唤着破解深层次矛盾的“质变”力量。

(五) 越是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就越能触碰到实战化训练的“痛点”。 有些是细节之痛,有些是全局之痛;有些是反复发作的“老伤”之痛,有些是从未经历过的新创之痛。有的安全顾虑难解除,想实不敢实;有的指导思想有偏差,能实不去实;有的训练条件跟不上,想实难落实;有的能力素质有差距,想实不会实。

触摸这些“痛点”,有些可以伴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自行消解,有些则越深入推进越成为不能承受之痛。

都说“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但怎样看清明天之仗?都说构建“一张网”,但这张网谁来牵头织?都说“目标中心战”,但“目标”谁来精算细算?都说“真难严实”真字当头,但逼真战场从哪里来?都说“训法要循章”,但条令大纲如何与训练创新同频共振?

实战化训练关键在“实”,目的为“战”,常态靠“化”。要害在“化”字上,痛点也在“化”字上——

打通实战化训练的“门槛”,需要“化”课题设置不新之痛;打通实战化训练的“路径”,需要“化”训练模式滞后之痛;打通实战化训练的“血脉”,需要“化”战法创新闭门造车之痛;打牢实战化训练的“根基”,需要“化”训风不良之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三尺之冰,也非一日之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军许多年没打过仗了,缺乏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经验,各项建设成果缺乏实战检验。我军战斗力建设的短板和瓶颈还很突出,有的甚至是致命的。这些“短板之痛”和“瓶颈之忧”,凸显在实战化演兵场上,却深深植根于“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之中。

短板制约着木桶的实际容积,瓶颈决定着溶剂的实际流速。缩短从实战化到实战的“一字之距”、缩小从练为战到练即战的“一字之差”,亟须破解这些深层次问题,补齐短板、突破瓶颈,重塑能打仗、打胜仗的新体制。

(六) 难得者时也,易失者机也!

正在展开实施的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为解决我军实战化训练积累的痼疾提供了契机。对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进行一体设计,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重新调整划设战区,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这些重大改革举措必将重塑和再造实战化训练的结构和路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

以改革推动实战化训练深入发展,呼唤新的思想解放。克劳塞维茨说,战争阻力主要来自敌方。军事变革的阻力则主要来自自己,来自旧的观念和习惯。当前,我军实战化训练亟须尽快适应改革后的新体制编制,破除守旧观念、守常思维、守成思想,将原来传统的、机械化的、大陆军的思维定势,迅速向以体系为中心、诸军兵种联合的一体化训练转变。

以改革推动实战化训练深入发展,呼唤突破利益藩篱。这一次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剪不断既得利益这根“脐带”,军队就不能在改革中获得新生,实战化训练就必然陷入困境。建立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实质上是领导指挥权的再配置,必然带来诸多利益关系的再调整。“联身”之后是否真正“联心”?“联动”之后能否做到“联保”?“联训”之后能否实现“联战”?迫切需要走出“小我”、打破利益之囿、跳出本位主义,让改革产生链式反应、形成倒逼效应,以改革的深化推动实战化训练效益最大化。

以改革推动实战化训练深入发展,呼唤高度的执行力。“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改革的组织者,又是改革的执行者,抓住这一“关键少数”就抓住了改革的关节点,也就抓住了实战化训练的突破点。面对这场时代大考,敢不敢叫响“看我的”,排除各种干扰,把功名抛在身后,模范带头促改革?能不能叫响“跟我上”,补齐能力短板,把使命扛在肩上,立起领兵打仗好样子?这,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用行动来回答! “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任何蓝图都不会自动变成现实。改革之际正是推进实战化训练之机,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主动作为,奋力而为。

(七) 劈柴要找纹路,实战化训练必须在科学化轨道上推进。

不同战争形态下,实战化训练的基点和方向都不同。“要想通晓战争,必须审视一下每个特定时代的主要特征。”近观我军实战化训练,还存在对未来打什么仗、现在怎么练打仗的“迷雾”:

对制胜现代战争的规律认识若明若暗——不少人如同苏联话剧《前线》中那个固步自封的戈尔洛夫,嘴上说的是明天的战争,实际准备的是昨天的战争。一些演训仍停留在陆军唱主角,空军象征性地飞几圈,坦克、装甲车呼啦啦跑几趟;一味地集结、开进、冲击、突破、夺取前沿高地、向纵深发展“一条线”式进攻。

对制胜现代战争的练兵要求若即若离——一些训练课题陈旧老化,机械化战争的痕迹浓厚,尽管涂抹上了时代色彩、冠以信息化之名,实质是“新瓶装旧酒”,“换包装”不换内容。

对制胜现代战争的创新招法若有若无——一些部队作战样式模糊化、作战行动粗放化、作战目标概略化,深研敌情、我情不够,战法“腹中空”的情况还十分明显,有时以“四六句”“新奇特”吸引眼球。 一位军事家感慨:“战争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战争中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四分之三好像隐藏在云雾里一样。”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时代在变,战争在变,即使原来清晰的那“四分之一”,如今也变了模样。

濯足再入,已非前水。法军在一战中采用阵地消耗战,于凡尔登一地尽耗德军主力,最终战胜了德军。一时间,阵地防御战被法军上下奉为训练之圭臬,导致其对飞机、坦克等机械化武器装备所激活的战争形态转变熟视无睹,热衷以举国之力堆砌各种“防线”。结果,二战中德军一番“闪击战”,就使法国6周内上演了军败国亡的悲剧。

在过去的方向和标准上用力再多,实战化训练也无异于刻舟求剑——越是从难从严,越有可能脱离实战;走得越远,越有可能南辕北辙。

习主席深刻指出:一些军事斗争准备工作深不下去,深层次原因还是对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缺乏认识。因此必须深化对打什么仗、怎么打仗问题的研究,把握现代战争特点规律,使各项准备工作真正体现现代战争的本质要求。

越是任务紧迫艰巨,越要讲究方法科学推进。当前,我们必须借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之势,实现实战化训练深层次的跨越,加速训练转型——

深化作战问题研究。重视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观念。立足复杂困难情况,加强形势研判,把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作战指导、战法运用、指挥协同、综合保障等重大问题搞清楚,做到一场战争多种预案、一种行动多手准备。

推进训练体制转轨。以建立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为牵引,健全实战化训练领导管理体制、优化训练组织体系、创新训练保障机制、强化训练监察机制,逐步形成精干高效、关系顺畅、衔接紧密的组织领导体系,确保训练有效运行和训练任务落实。

实现训练流程再造。科学确立实战化训练的路径,真正按使命任务设计内容,按实战环境设置条件,按作战进程组织演训,按打仗要求评估能力,加快实战化训练由机械化体系向信息化体系升级,实现军事训练体系重塑。

未来不能去适应,只能去创造。战胜下一个敌人,不仅需要规划战争,更需要设计训练,最终实现“像打仗一样训练”和“像训练一样打仗”相统一,让国防和军队改革各项成果更符合现代战争制胜之道。

(八) 法治是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实战化训练必须在法治化轨道上推进。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主席视察广州战区部队,就鲜明提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

刑起于兵,师出以律。古今中外军队,都把严明法纪作为治军通则,无制之军不堪一击。如何将战斗力生成、保持、提升的各个环节规律化、体系化,并以法规形式固化,是战斗力生成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依法治军的应有之义。

纵观我军实战化训练领域,依法治训依然面临着许多沉疴痼疾——

“法”未能先行。随着训练实践的创新发展,我军军事训练法规体系纵向不到底、横向不到边、衔接不配套日渐突出,特别是有的训练无法可依,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现象,组训盲目性、随意性大。

“法”依然难行。有令不遵,有章不循,按个人意志抓训练,想训什么训什么,想怎么训就怎么训,想训到什么程度就训到什么程度,乱象频出;危不施训,险不练兵,消极保安全,有的单位怕出事故,随意降低训练标准和难度强度,该拉的实兵不拉,该带的实装不带,该打的实弹不打。

“法”不能严行。训练不落实,考核走过场,评估搞平衡,对演训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讲、不敢批,奉行好人主义,听之任之。

依法治训是历史的昭示,更是现实的呼唤。只有紧紧围绕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为加快推进军队组织管理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部队履行使命任务提供法治支撑,才能不断提高我军实战化训练水平,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依法治训,必须借改革之机铺好“新轨道”——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新体制运行后,战斗力建设和军事训练创新发展面临许多新的矛盾问题亟须破解,需要滚动发展训练法规内容、健全训练法规更新机制: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体制要求的,该废改的立即废改;对打赢未来战争迫切需要的,该新增的抓紧新增。做到重大训练改革于法有据、改革与立法相协调,注重运用法规制度固化训练改革成果,真正使训练法规与使命任务相统一、与能力需求相适应,才能保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依法治训,必须借改革之力扎牢“铁篱笆”——

将遵法令,可正训风;兵遵法令,可立军威。确保实战化训练在新体制下高效推进,要改变训练重组训轻检查、重形式轻质量的局面,健全训练监察机构、明确训练监察职能、理顺训练监察机制,依法维护训练秩序,严肃法规意识、严把训练标准、严格训练奖惩。

前路迢迢,任重道远。将“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不仅需要刀刀见血,更需要久久为功。只有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意识培育,让法治为本的治训思维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确保实战化训练在法治化轨道上推进,真正在部队落地生根。

(九) 现代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实战化训练必须在一体化轨道上推进。

作为“和平时期最后一场训练”,实战化训练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全时段、宽领域、多维度的系统工程,要跳出一隅看全局。然而,一体化推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难就难在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碎片化”思维。一些部队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把实兵实弹等同于“从难从严”,重视高难险课目却忽视基础训练,认知上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然带来工作上的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难就难在事不关己、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心态。有的认为“仗打不起来、打起来也不一定轮上我”;有的缺乏“主战意识”、习惯于当“配角”;有的认为实战化训练是领率机关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单位关系不紧,作为普通一兵作用不大。凡此种种,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

难就难在各用各招、各唱各调的“独角戏”行为。搞联演联训,各兵种不得不带着长长的保障车队一路跟随;新型导弹与部队原有防空装备摆在一起,却形合神不合,还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只用右手,无法鼓掌”。如果将打赢未来战争看作一个大系统,往小里看,政治工作、后装保障等与军事训练均是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往大里看,军事、经济、科技等也是这一大系统的子系统,哪一环缺位、哪一项弱化都会导致“马掌效应”。这次改革是“全军一盘棋、全国一盘棋”,必将有利于军地各种训练资源有机融合,有利于实战化训练向一体化推进。

坚持官兵一体化。实战化训练没有上级与下级之分,没有机关与基层之别,必须覆盖到全体官兵。强兵先强将、练兵先练官,各级党委和指挥员要加强科学统筹,统好各项工作,统好力量资源,统好大项活动,推动各项建设和工作向实战化训练聚力、为实战化训练服务,激励官兵人人思打仗之责、干打仗之事、强打仗之能。

坚持人装一体化。今天,人的因素、装备的因素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人与装备已经高度一体化。实现武器装备由“技”到“器”的物化、由“器”到“用”的“人化”过程,既不能患“高技术依赖症”,更不能像“叫花子捧个金饭碗,没有饭吃”,要坚持锤炼“勇敢的心”与锻造“强有力的手”一体并进。

坚持三军一体化。提升战斗力是深化改革的基本着眼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新的编制体制必然推动联合训练向深度、广度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改革契机,推动联合训练由战略层次向战役战术层次延伸,由分军兵种分领域筹划向联合筹划拓展,提高跨军兵种、跨领域的联合作战水平。

坚持军地一体化。这次改革提出了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必将以“国家总体力量”作战效能的提升,带动军队体系作战能力的跃升。

“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而作一心。”大胆革除一切妨碍战斗力生成和战斗力标准落实的积弊矛盾,才能确保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都能运用到战斗力建设上,真正让一切有利于“准备打仗”的力量整合成一个“能打胜仗”的有机整体。

(十) 实战化训练永无止境,胜战之路更应不懈跋涉。

一时契合战场需求,不代表永远跟上战争节拍;一支部队训战一致,不代表全军皆是胜战之兵。

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在党的领导下,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路走来,改革创新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改革既要乘破竹之势,又要迈扎实之步。坚持战斗力标准不偏向、不失重、不守旧,实战化训练之路才能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

“不应忘记,战争是不会宽恕训练差劲的军队的。”当那一天来临,我们准备好了吗?历史期待着我们这一代军人的回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