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同衡城市研究|互联网+城市的乌镇样本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 王鹏 徐畅 陈清凝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2015-12-16 12:32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2014年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把一个本来就火得很的古镇景区跟“互联网”这三个字联系在了一起。去年,60位互联网大咖,在纪念林种下了60棵青桐树,寓意将凤凰引到乌镇。

之后的这一年里,乌镇的确发生了无数变化。大家似乎已经公认,这个小小的、甚至算不上“城市” 的地方,即将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展厅”甚至“特区”——会有各种政策,可以让各种新兴概念和产品在这里示范孵化、生根发芽:全覆盖的WIFI网络,无死角的视频监控,随处可见的信息亭和公租自行车站,二维码和移动支付更是普及到了每个民宿客栈,最先进的ICT技术在一年内几乎使这个小镇直接跨越了整个工业时代。

这个过程似曾相识,使我们不禁想起前几年刮起的“智慧城市”之风,改变了几百个试点城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CT技术,当然是智慧城市概念的核心,但当我们提起智慧城市建设时,是否只在说,花掉数以亿计的钱财,买来一堆软硬件,堆积在一起?

乌镇智慧小镇建设

事实上,单一自上而下、技术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正是多年前IBM和CISCO等大型跨国IT企业在发达国家倡导并取得无数教训的方式:单纯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投资巨大,但对城市运行效率和市民福祉的改善极其有限;另外,技术的快速升级往往导致建成便落后的尴尬局面。

在不断的实践当中,西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其主流模式已逐渐转向公私合作、小微企业创新和社区参与等自下而上的行动。政府的角色,更多是通过顶层设计建立数据收集与利用的生态,通过数据开放激活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以极低的成本鼓励创新创业企业利用公开数据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不仅获得各种IT产品和解决城市问题的APP,更促成了整个社会创新体系的形成。

一系列政商领袖的出席,把今年第二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规格进一步提升。而对乌镇而言,能否以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姿态,为中国的智慧城市2.0做出真正示范,让互联网基因真正融入城市的血脉之中呢?

这个问题,乌镇和桐乡的政府班子早就开始思考,年初就开始组织邀请国内知名规划单位高标准地对乌镇进行概念规划咨询,探讨互联网对城镇空间形态以及城市运行管理带来的全新可能。

作为参与者之一,我们在规划设计中跳出了传统空间规划的范式,将我们多年来思考实践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模式与城市规划的问题与目标导向方法结合,以“互联网时代的共生城市”为根本理念,对乌镇进行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线上与线下、古今中外四方面的融合共生规划,并有幸脱颖而出成为中标单位。

虽然规划内容很多,但我们认为,CIM(城市信息模型)和公众参与平台作为智慧城市最重要的两个载体,分别代表了”城市大数据“与”人的智慧“这两个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制作并在互联网大会上重点展示了这两个平台的原型,并会在未来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作为乌镇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

如果您不能亲临现场,且让我们为您解读这两个有趣的东西。

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平台

最近几年里,“大数据”已经变成了一个流行词汇。各行各业都相信,大数据会改变自己的行业规则,意味着几十亿、几百亿的新兴市场。基于闲置资源的互联网交易平台,改变着城市居民出行、住宿甚至工作的方式,互联网线上购物冲击改变着线下实体市场,这背后都是大数据技术的支持。

作为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城市无时无刻不在运行中产生海量的大数据。数据记录着城市的运行状态,也改变着城市的发展轨迹。但是,城市将如何被大数据改变?这个问题并未得到应有重视。这是因为,虽然BAT等互联网企业掌握了关于城市交通、商业、市民行为的大量数据,但城市数据的主体,仍然是政府手中的官方数据,其中包括公安、医疗、财税、人口等最为关键的城市部门数据。而这些官方数据,往往分散在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系统里,如同一个个分散的城市数据子细胞,一方面无法集中在一起,让人用以分析城市的复杂问题;一方面无法开放,躺在各部门的数据库里直至作废。

清华同衡数据运营结构

对此,我们尝试,在乌镇构建一套以共享信息为前提的城乡CIM平台。该平台包括由下向上的数据收集、数据挖掘分析以及智慧模块。融合从城市地理空间尺度的GIS数据到建筑尺度的BIM数据、城市人口数据、法人数据,收集整合各维度各尺度的城市数据,从而构成CIM平台共享数据库。共享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不同行业部门间的信息贯通,城乡间的信息统筹。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乌镇的政府人员,企业,居民都可以从城乡CIM平台上快速直观了解到乌镇城市数据的方方面面。

数据共享不止于此。乌镇还将通过交通、旅游等数据的开放,引入大量依靠数据进行产品研发的中小创新企业,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使游客的乌镇也变成创业者的天堂。在互联网时代,物理时空距离渐渐模糊。互联网使用者不出门就可以购买全球商品,学习一流大学的优质课程。生活的便捷高效越发不再受到物理空间的局限,高中低城市级别金字塔逐渐被打破。综合来看,对创业者而言,乌镇与北上广的吸引力差距可能不会那么大。与此同时,乌镇开放城市数据,引导孵化中小创新企业,将极大增强乌镇的互联网优势,实现创新产业发展的“弯道超车”。

基于共享数据,城乡CIM平台的建立也为预测复杂城市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我们提出构建城市大数据实验室,实现城市数据挖掘分析,辅助政府决策,搭建一个可感知、可判断、快速反应的智慧城市。针对乌镇水乡小镇的特点,我们为其建立了一套水环境监测系统,实现水环境的自我感应,自我调控。

乌镇的智慧模块远不尽如此,我们试图在这个小镇实现最完整的智慧化公共体系建设,把不同行业部门分散的智慧城市单项技术变成技术集成,充分运用数据的力量改变城市。而伴随着内容的逐渐完善和丰富,城乡CIM平台将逐渐成为乌镇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平台和最核心的智慧中枢。

乌镇规划公众参与平台

无论智慧城市还是城市规划,“以人为本”都是大家喜欢挂在嘴边的原则。但如何能做到以人为本呢?是高高在上帮人做规划,帮人解决问题?城市问题往往涉及复杂的利益相关方,而各方诉求各不相同。一个可行的寻找解决方案的途径,是将所有利益相关方联系起来,对涉及的问题充分讨论,各自表述利益诉求,在考虑各方需求后,得出科学的、真正智慧的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和ICT技术的核心,正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我们一直在试图探索一种通过信息平台让公众讨论城市公共问题的方案,真正实现我们在城市规划理论中倡导的公众参与,而并非简单把已经内部讨论通过的方案半遮半掩贴出来给市民看上一眼。

我们曾经做过很多在线公众参与平台的探索,比如在北京钟鼓楼周边拆迁事件中,我们作为志愿者制作的“钟鼓楼片儿区关住团队”及钟鼓楼社区参与平台。后来,在广东梅州围龙屋遭遇大规模破坏后,我们也同样召集了“梅州围龙屋关注团队”,并制作了志愿者数据平台。二者都是在地图上汇集了关于城市文化遗产的各种信息,为政府、市民和志愿者讨论城市问题提供了公共平台。进一步,我们制作了北京文化遗产APP(Android & IOS),使市民可以在了解和游览城市遗产的同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情况进行监督,及时举报破坏行为(参见《市政厅|一位规划师的建设性呼吁:我们还能为旧城做点什么?》& 《市政厅|城市创新:不止是北京文化遗产地图》,2015.1.7发表于澎湃新闻)。后来,我们将这套技术移植到了更为普及的微信轻应用上,用HTML5技术制作了《武汉记忆地图》应用,并在2015年12月登陆“众规武汉”公众号。

文化遗产只是城市问题的一个方面。为了更为广泛的城市问题收集和公众参与,我们与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合作制作了《深圳负面清单》APP并即将上线,真正让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上传带有位置标签的城市负面信息,并由城市管理部门处理与反馈。

在乌镇,我们将所有这些经验与技术融为一体,制作了《乌镇规划公众参与平台》。只要关注“乌镇发布”公众号,就可以在菜单里找到“乌镇规划公众参与”功能,可以看到我院编制的整个乌镇概念性总体规划内容,包括图纸和说明,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图文内容上发表自己的评论,规划团队和政府将随时获取所有意见,并对规划进行相应的检讨和调整。

更为炫酷的是,用户从场外任何一个地方的手机发出的评论,在互联网大会的现场CIM平台,或者未来智慧城市实验室的大屏上,都可以实时看到——也许习主席欣赏乌镇展位时,恰好能看到你对规划提出的意见呢。

当然,技术平台只是必要手段之一。实现公众参与,最为重要的,还是城市政府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即对各种质疑和建议虚心接受,并有及时反馈。

我们在互联网大会展出的这两个平台,远不能概括我们对乌镇未来的憧憬。因为,当讨论乌镇样本时,我们不是在庆祝一个会议召开,或一个规划完成,而是在观察和探讨,互联网与一个小镇发展结合的各种可能,探讨智慧城市的未来,探讨IT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探讨利益相关方和居民如何参与自己城市未来的讨论,展现城市数据的无穷魅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