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过度捕捞:我们的后代还能吃到海鲜吗?

关媛媛 蔡元慧
2015-12-29 18:16
来源:澎湃新闻
美数课 >
字号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近海在四十年的掠夺性生产方式和严重过剩的捕捞强度下,如今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业结构完全变化,优势经济鱼种崩溃式退化。
1980年代初,中国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以及南海)的实际捕捞能力就已经超过了最适量的上限,而且仍然在持续突破这一上限。如今,黄、渤海实际捕捞量已经超出理论最大持续产量4倍。

渤海:单位网产下降98%

渤海渔业资源危机极为严重,单位鱼类捕获量急剧下降,1959年单位网产平均在221-431kg/网之间,而到2000年单位网产降至5.017kg/网,几乎下降了约98%。

东海:四大经济鱼类难觅踪迹

东海区域的捕捞强度是最适捕捞强度的3倍,实际捕捞量已经约是理论最大可持续捕捞量的两倍。最主要的四大经济鱼类中,大黄鱼和乌贼已难觅踪迹,小黄鱼和带鱼已经被严重过度捕捞,包括幼鱼和低龄鱼的过度开发。这四种主要经济鱼类占总渔获量比例从1950年代的63.7%降低到了1990年代的18.8%。

南海:捕捞强度远超负荷

资源相对较好的南海海域同样面临着远超负荷的捕捞量和捕捞强度。特别是南海北部区域,捕捞强度已经是最适捕捞强度的3倍左右,渔获大部分由小型鱼类以及低价值种类构成。

“扫海式”捕捞将给渔业资源带来什么?

中国持续多年在全球海洋捕捞量居首,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报告中显示,2012年海洋捕捞机动渔船数量为19.42万艘,合计总吨位为652万吨,总渔船规模是欧盟国家总和的4倍,日本的6倍,韩国的11倍。这些渔船长期大规模的捕捞使得中国近海资源遭致严重破坏,雪上加霜的是,占捕捞力量绝大多数的底拖网渔船也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遍布全球多地,也将中国近海的“捕捞传统“随之带出国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14年报告统计,全球90.1%的经济鱼种已经被过度开发或者完全开发。

在此之际,遵循着近海“扫海式”捕捞传统的中国远洋渔业的高速扩张,无疑给全球渔业资源持续下滑的现状蒙上了一层阴影。据统计,2014年中国籍或中国所有的远洋渔船已经达到2460多艘,总产量达203万吨。中国的远洋船队总体规模和远洋渔业产量已远远超过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和传统渔业强国。若不能有效更正近海严重过度及掠夺性的捕捞习惯,全球渔业资源的崩盘之势将难以逆转。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