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石泰峰履新江苏代省长满月,调研足迹几乎遍布江苏全境13市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2016-01-04 18:26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接过代省长这副重要的担子,我既感到使命无比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如泰山。我们一定要不动摇、不懈怠,不跑偏、不折腾,多做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2015年12月4日,石泰峰被省人大常委会任命为江苏省人民政府代省长时如此表态。

如今,石泰峰履新江苏省代省长已整整一个月时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在头一个月内,石泰峰的足迹几乎走遍了江苏全境——江苏13个省辖市中,除了他此前曾主政过的苏州市,其他十二个市他全都调研、考察过。为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熟悉省情,他至少有连续有两个周末都放弃了休息。

那么,这一个月内,石泰峰都调研走访了哪些企业?说了哪些话?对各地提出了什么要求?澎湃新闻做了梳理,这或许或多或少地能体现出这位法学家出身的官员在地方治理上的初步思考。

石泰峰

首站宿迁,直言要补“苏北短板”

地方领导人上任后调研首站选在何处,通常都蕴含着领导人某些特定的思考,也备受外界关注。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4年6月就任苏州市委书记时,石泰峰将苏州工业园区选为了调研首站。苏州工业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7.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堪称苏州各区域板块中的“优等生”。

然而就任省长后,他选择的却是“短板”策略。2015年12月5日,也就是履新后第二天,石泰峰便前往江苏的“经济洼地”宿迁调研。

一直以来,宿迁的GDP总量在江苏十三个地级市中稳居榜尾。据《宿迁日报》报道,石泰峰在宿迁调研时直言,江苏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在苏北,短板在苏北,难点也在苏北”。

对此,石泰峰开出“药方”,宿迁要做大发展的“蛋糕”,牢固树立“以工兴市、产业强市”第一方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

在宿迁,石泰峰调研了以机械制造技术见长的可成科技。据公开报道,可成科技此前正是一家立足苏州的大型代工厂,有力推动了苏州的经济发展,如今将“主战场”搬到了宿迁。

此外,石泰峰还前京东商城(宿迁)信息科技园调研。近年来,宿迁将电商作为发展的重要一极。据《宿迁日报》报道,石泰峰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部分电商企业,“不时放慢脚步,边听边看边问,并频频点头”。

石泰峰称,宿迁在每个发展阶段都彰显出“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宿迁气质”。他鼓励宿迁要补齐发展的短板,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推进社会治理法制化,努力建设质量更好、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认可的“全面小康”。

事实上,石泰峰对宿迁并不陌生。在宿迁调研时他曾说道:“我在江苏工作五年多时间,到宿迁来的次数最多,对宿迁的情况也比较熟悉。”

因此,将首站选在宿迁,体现了他直面江苏发展短板、矢志不移“补短板”的决心和期望。

在调研的第二站淮安,石泰峰同样提到了“苏北短板”之说。他说,“建设好周总理家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在淮安,他考察了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及花卉生产基地,了解了淮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还试乘了已经试运营的淮安现代有轨电车一号线。

在苏北的另一个城市徐州,石泰峰考察了徐工集团的起重机生产基地,并提出徐州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考察经济工作,石泰峰还体现出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在徐州考察期间,石泰峰前往徐州的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考察,赞扬了徐州的棚改工作。

此外,他还提到要下更大力气治理大气污染,按时保质完成各项民生实事。

对于苏北,石泰峰认识到了发展任务的艰巨。

他说,苏北包括徐州在内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面临着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双重要求、促进增长与保护生态的双重压力”。

2014年9月30日,石泰峰检查节前轨道交通工程安全。

十二天“跑”了十座城,各有侧重

2015年12月7日离开徐州后,石泰峰于12月8日和9日,陪同来访的江西省党政代表团考察了苏州和常州。

12月11日,他前往扬州,开始了新一轮的调研之旅。

对于江苏各市的发展特点和思路,石泰峰都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因此,每到一地,石泰峰的讲话重点各不相同。

对于扬州,石泰峰说,扬州是“全省三大区域中承南启北的重要节点城市”,并鼓励扬州要“抓住并用好长江经济带建设、宁镇扬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加快跨江融合发展和名城建设”。

11日下午,石泰峰到泰州考察了中国医药城,并鼓励泰州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放大跨江融合的效应,加快建成“长江南北联动发展的示范城市”

12月12日,正值周六,石泰峰马不停蹄地继续向东,前往南通等地调研。算上之前一个周末在苏北调研,石泰峰上任后连续两个周末放弃了休息。

在南通,石泰峰要求进一步发挥好江海联动的潜力和优势,在新的区位优势日益突显之后,要更加充分接受上海辐射,对接好上海发展重大战略举措。

他说,到江苏工作后多次到南通来,每次来都能感到“南通有新的发展、新的变化、新的亮点”。

据南通电视台报道,2014年12月,时任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曾率领苏州党政代表团前往南通考察,并称赞南通人是江苏“最有闯天下勇气、意识和气魄的”一个群体

在盐城,石泰峰则重点强调沿海战略,要求“大力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开放,做好沿海开发的文章,努力在沿海基础设施建设、临港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而对于连云港,石泰峰给出的期待是“打造国际性海港城市”。

13日上午在连云港,石泰峰会见了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马西莫夫,并陪同参观考察了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当天,连云港开通经哈萨克斯坦至欧洲的“连新欧”班列,石泰峰宣布班列发车。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被石泰峰称作“江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先导区”

结束了江苏长江以北八个城市的考察后,石泰峰回到南京出席了全省扶贫工作会议。

澎湃新闻记者通过其行程发现,石泰峰在江北八市的考察之行可被分为“苏北城市”、“沿江城市”和“沿海城市”三大块,而不是传统的“苏北五市”和“苏中三市”。

12月15日,石泰峰的足迹踏上苏南,来到镇江调研。16日,他又前往常州考察。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和在苏北和苏中的城市不同,在镇江和常州,石泰峰均提出要“大胆试、大胆闯”,勇于先行先试,加大攻坚力度。这体现了他对苏南城市要继续成为江苏发展“排头兵”的期望。

从12月5日至16日,石泰峰在短短十二天内,由北向南、密集调研了江苏十座城市,展现了他勤勉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16日之后,石泰峰暂放缓了考察步伐,出席了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徐宿淮盐高铁开工仪式等。

12月24日和29日,他又分别调研了无锡和南京。至此,他在履新首月,把江苏除苏州外的十二座地级市都“跑”了一遍。如果算上他陪同江西党政代表团在苏州的行程,履新首月,石泰峰省长的足迹已遍布江苏全境。

2014年11月,石泰峰在苏州相城区调研。

仍然聚焦“转型升级”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2014年6月就任苏州市委书记头月调研时,石泰峰强调最多的词汇是“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此番就任江苏省代省长,“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依然是石泰峰调研时的主题思想。

近年来,苏南城市普遍面临着“投资需求放缓、生产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多重问题。苏中和苏北城市除了经济总量需要跟上,也面临着创新力不足的问题。

在无锡,石泰峰重点考察了新常态下无锡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情况。

在南京,石泰峰的调研重点为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增强持续增长动力。石泰峰走访了以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为主题的垠坤南京大数据产业基地,以及江宁区智能电网产业园。

同样,石泰峰要求南京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力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加快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此前在徐州,石泰峰则要求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城市、生态“四个转型”,促进徐州更好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新突破。

从宿迁的京东商城信息科技园到盐城的大数据产业园,从常州众泰汽车生产基地到南京江宁区智能电网产业园,石泰峰调研的企业以高科技新兴产业为主。

澎湃新闻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梳理发现,据不完全统计,石泰峰在江苏十二个省辖市共调研了企业或单位41家,其中33家为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涵盖了大数据、新能源汽车、航空发动机叶片、新型LED照明技术等多个领域。

此外,“中高端”也是石泰峰调研之旅中提到的高频词汇。

比如在常州调研时,石泰峰对“常州智造”大加赞赏,并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而在南通,石泰峰也提出要继续坚持集聚高端人才、发展中高端产业这一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石泰峰提出“中高端”并非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专属,传统产业也可以做到“高大上”。

比如扬州牧羊集团。据介绍,目前该公司粮食饲料机械产量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二,连续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连续七年占据全国饲料机械出口总量的60%以上。

石泰峰在考察完牧羊集团的生产线和科研情况后深有感触地表示,饲料加工机械是典型的传统产业,但是牧羊却靠技术创新走到了产业的中高端。

不是说高新技术产业就一定是中高端,也不是说传统农业就一定低端。“传统产业也有中高端,高新技术产业也有中低端,你干哪一端的活,你就在哪一端。”石泰峰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