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央视评论|A股熔断后“一言不发”是不行的,市场疑虑要回应

央视新闻
2016-01-05 07:15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没想到,熔断机制第一天就派上了用场。

1月4日,新年首个交易日,也是熔断机制实施的首个交易日,沪深300指数在午后先后达到下跌5.05%和7%熔断阈值,股民提早1个半小时下班。不少网友苦涩调侃:见证了历史时刻。

我们来简单复盘一下

13点13分

第一次触发熔断阈值,334只个股跌停

交易暂停15分钟

13:27恢复交易

13:33

二次触发熔断,1422只个股跌停收市

沪市成交量示意图—熔断后资金加速流出

熔断机制设置的初衷本是让市场降温,起到“保险丝”的作用。但是实施的第一天,熔断机制在实际表现中并没能稳定市场,很多人害怕熔断后卖不出去,导致争相卖出,加速下跌。

股市在熔断机制的实施下仍出现“千股跌停”,这一局面似乎完全背离了设置这一机制的初衷。真的是像网友说的那样“如果没有熔断,不会跌那么惨”,还是另有原因,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解读

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董少鹏

熔断后不能一言不发

在第一次停盘15分钟期间,无论交易所还是证监会,还是中国证券业协会,都没有发布相关说明性信息。各类投资者逐步形成一致性抛出行动,导致触及7%熔断点位。在触及第二阶段熔断点位后,也没有出现任何说明性信息,这很可能导致投资者继续恐慌。

笔者认为,熔断机制的设置,意在提供冷静时间,让金融机构、上市公司在此期间公开有关信息,让政府在此期间发现市场暴跌或暴涨的原因。我们在熔断后“一言不发”是不行的,必须简短而集中地回应市场疑虑。下一步,要在熔断同时配合信息披露。

熔断机制缺了“一块板”

当然,在熔断机制实施首日出现这样的行情,最核心的原因是市场没有价值中枢,主流机构一致执行技术性止损操作,所谓的利空因素只是配角和佐料。中大市值的成长蓝筹股和权重蓝筹股本该是价值中枢的担当者,是市场的“主心骨”;但它们却往往在异常调整时顺势下跌,估值再低也没有接盘。在核心投行和核心基金的操作下,蓝筹股反而成了“恐慌中枢”的制造者,帮助市场演化为纯粹的趋势交易。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拿出切合实际的制度性解决方案。

2015年,我国股市发生异常波动,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一揽子措施,稳定了局面。痛定思痛,此次严重危机是核心投行缺乏独立定价能力、缺乏稳定价值中枢能力,境内外唱空、做空力量合力攻击我们软肋的结果。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完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也要严惩腐败和犯罪。目前,对违法犯罪分子,“发现一个处理一个”的机制已经运转起来。大家看到,证监会涉及违法犯罪的官员已被采取措施。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场治理市场的硬仗必须打赢。

建立强大有为的资本市场,就需要一支强大的金融稳定力量。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惩治和激励机制,打造强大的投资银行队伍。

财经问题专家 叶檀:

熔断机制细节须完善

首先,市场本就恐慌,没有熔断也会下跌,就像去年年中没有熔断也有千股跌停一样。但是,美国有熔断也少有疯狂恐慌。为什么今天股市的表现与美国的熔断机制的表现有所不同,我认为,“发生急性踩踏”(指竞相卖出)与熔断机制的设计先天不足有一定关系。

熔断本身没错,熔断技术手段有失误。美国多级熔断,A股市场非理性严重,较小的阈值可能容易加剧波动。

中金公司数据认为,沪深300指数11年来有105次盘中波动超过5%,33次超过7%,占交易日总数比例分别为4.0%及1.2%,触碰跌幅阈值的次数明显高于涨幅阈值。波动多发生在市场牛熊风格明显时段,在震荡行情下发生的概率较低。下跌5%触发首次熔断,由于无法出货的恐慌,将导致市场踩踏轻易触碰7%的阈值,进一步产生心理焦虑。

1月4日A股市场暴跌,源于A股信心不足与熔断机制不合理,全球股市到目前跌幅小于A股,期货市场、汇率市场也没有领先传导到股票市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