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台北淘书略记:九份老街上的乐伯

劳晓森
2016-01-10 19:01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十月初去台北呆了半个月,自然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去逛逛书店。侯季然先生曾拍摄过一部名为《书店里的影像诗》的纪录片,以每集四分钟左右的长度介绍台湾各地的四十家独立书店。每家书店风格各异,拍摄的切入点也很独特,令人印象深刻。行前正好看完此片,记下了台北附近几家感兴趣的书店,作为参考。

乐伯二手书店

9日正逢台湾的假期,各景点估计也是人山人海。我不喜拥挤,就在住处呆了一天:整理材料,看看书。晚上又觉得难得来一次台北,不能这么浪费,于是决定次日去九份,主要是知道那边有一家乐伯二手书店。

10日早上九点多先给乐伯打了个电话,询问今天是否开业。在得到确定的答复之后,就出发了。

九份是个山城,山景海景都不错。下车走几步就到老街。一到入口顿感失望,一如计程车司机所说。原来就是一排狭小的老巷子,旁边排着各种各样的小吃店和纪念品店。店内自然不乏好东西,特地来买来吃却未免边际成本太高。而且那天是台湾假期的正日子,老街也是人满为患,拥挤不堪,行进基本是挪一步停十秒,几与蜗牛无二。可是比蜗牛还不如的是:蜗牛至少还可以看清前面的道路!在滞留中欣赏身边的“景物”,这大概就是海峡两岸所有热门景点的正确游览方式吧。

这种小巷在我的家乡所在多有,并不稀奇,各种小吃也是我从小见识过的,吸引力不是很大。闻名遐迩的老街,来过,见过,就够了。走不多远(其实花了不少时间),决定另辟蹊径,直奔书店。问清了途径,从一条小巷子拐出,走一段阶梯,就到了下一层道路,顿感神清气爽,这里行人很少,还能看山观海,比那不见天日的小巷舒服多了。摸索着往书店走去,途中还给店主乐伯打电话问路。

书店分两层,密密麻麻全是书架,中间仅容一人通过。据Y老师告知,他此前曾和一位学者来此,当时二楼尚在整理,他们意欲上楼而不得,颇为遗憾。此次前来,二楼已经开放,我可说是正赶上好时候了。

在乐伯书店呆了四五个小时,大呼过瘾,不枉我长途前来!

杨宽《历史激流:杨宽自传》(大块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早已读过,一直想拥有一册。作者的曲折人生,学界的各种掌故,书中多有描述。当年读到如下一段话:

过去出版的书早已广泛流传,是无从“毁之一炬”的。如果要消除一些祸根,只有把未发表的文稿、写有自己见解的读书笔记以及与朋友来往的信札和信稿烧毁。但是我下不了这个决心,总希望保存下来,因为毕竟自己在这方面费了许多心血;特别是同《战国史》一起写成的《春秋史》讲稿有厚厚一叠,很舍不得自己烧毁的。过了几天,运动的风声越吹越紧,我于是痛下决心,真的如郭沫若所说将它们“毁之一炬”,只保存了未完成的《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和摘录清代学者著作的笔记。就这样自己焚烧自己未发表的著作,万念俱灰。(319—310页)

不禁扼腕叹息。因此,来台之后,一直想寻访一册,可惜此前皆未见到。乐伯书店正好有一册,半价销售,自然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

屈万里《诗经释义》(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92年)正与前几天买的《尚书释义》合璧。关于典籍的书还买了几册:于宇飞《屈赋正义》(台湾中华书局1969年)、黄得时注译《孝经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里仁书局1981年)。其中,《左传纪事本末》近日大陆中华书局已重印。

鲁实先先生是台湾古文字研究的老一辈学者,遇到《假借溯源》(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说文正补 说文补正》(出版社不详)自然要备一种。附带还买了两册小学书:黄侃《文字声韵训诂笔记》(木铎出版社1983年)、董忠司《江永声韵学评述》(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秦汉史及中古史前期研究论集》、《秦汉中古史研究论集》是《大陆杂志》“史学丛书”中的两种(分别是第一辑第四册和第三辑第二册),其中收录了不少名家论文。这类专题论文集与学者论文集一样,也是我搜罗的重点。

《秦汉史及中古史前期研究论集》目录

《秦汉中古史研究论集》目录

近几年,大陆影印古籍颇为兴盛,有志之士或者与出版社合作(如杭州传古楼),或者用更为前卫的方式:众筹(如重庆师顾堂),都陆续影印了不少古书。这些书,读藏两便自不待言,更是嘉惠学林之举。而台湾影印古籍发展得更早,旧书店中常有影印本在,此前已零散买过一些。乐伯书店就有整整一架的影印书,这可以说是店内特色。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挑了较为难得的几种:梁章钜《称谓录(全三册)》(广文书局1977年)、劳格《读书杂识》(广文书局1972年)、《剑侠传》(广文书局1970年)、沈杲之《两晋清谈(上下)》(广文书局1976年)、方旭《虫荟(上下)》(广文书局1976年)、孙诒让《籀䯧述林》(广文书局1971年)。感觉爱好中国古代文学的读者来这里会更有收获。

《称谓录》

《读书杂识》

需要特别说到的是,在乐伯还买到了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明伦出版社1974年)。此书与前些天在旧香居见到的那本同款,品相却要好得多,关键的是仅售159元新台币。我之前那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而又害怕将来后悔的折磨至此烟消云散。据乐伯告知,此书是前一天刚刚上架的,正巧被我买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仅此一书,亦可见店内图书之物美价廉。

《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零零散散地还买了其他一些书,用了“集装箱”(集体装进一个纸箱)的办法,请乐伯帮忙寄到我在台北的住处;实在装不下的几本就自己背回。

乐伯书店是我在台湾逛过的性价比最高的二手书店。店内图书定价不是按照什么行情价,纯粹就是按进价再加一些利润销售,售价普遍比台湾其他书店的要低。据乐伯介绍,台北、高雄等地的一些书商还经常特地来此店进货。

乐伯淳朴、热情,话不多,一切都在行动中:此前他特地出来接我,出店之后还要送我。由于天色已晚,还下着小雨,他担心我迷路(大概之前打电话询问店址让他发现我基本上是个路盲这一个事实吧),坚持要送我出老街,一直送进老街好一段路,在我的再三劝阻之下,才转回去。临走前还拜托刚从他书店出来的一位年轻学生带我出街。这种真诚,令人感念!当然,这也许是从来处来的我少见多怪了吧!

目送走乐伯,又辞谢了那位同学的帮忙,沿着老街往外走。此时游客大都已经返程,街上人不多,雨疏风轻,在各色灯光照射下,老街颇给人一种迷幻的感觉。在乐伯推荐的一家鱼丸店吃了晚饭,便启程回台北,到住处已是晚上十点多了。

四分溪书坊、历史博物馆、“中研院”史语所

此行返程之前,也买了一些新书。9日路过“中研院”的四分溪书坊,买了三册:鲁实先、王永诚《文字析义注(上册)》(商务印书馆2014年),王葆玹《西汉经学源流》(东大图书公司2008年),李贞德《女人的中国医疗史》(三民书局2008年)。

11日去参观台北的历史博物馆,在纪念品商店买了几本博物馆编的图录,却是意外收获:《汉熹平石经》(1981年)、《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汉代砖画》(1991年)、《汉代文物特展图录》(1996年)。历史博物馆出来时间还早,原本想去重庆南路逛逛,转念又想起那边主要是新书店,便觉兴味索然。今后有机会再来的话,再专门去看看吧。

历史博物馆

此次淘书的最后一站是“中研院”史语所,所获皆是所内出版图书。其中以出土资料整理与研究为大宗。史语所居延汉简整理小组近年利用红外线扫描仪,重新整理所藏居延汉简,为学界提供了更为清晰的图版和更准确的释文,值得特别推荐。当时这套书只出版了《居延汉简(壹)》(2014年)一册,接下来还将陆续刊印(行文至此,得知第贰册已于年底正式出版)。容庚《秦汉金文录》(1992年)八开两厚册,图版比大陆新版清晰得多。又有容庚《金文续编》(1992年),算是《秦汉金文录》的姊妹篇。《史语所购藏甲骨集》(2009年)则用比较全面的方式著录甲骨,分照片、拓片、摹本、释文四个部分,摹本还特地用半透明纸张制作,覆在拓本上,直观明了。劳榦《汉晋西陲木简新考》(1985年)对三百多条汉晋木简加以考证,并略分专题,值得一读。

《居延汉简(壹)》(图片来自网络)
《秦汉金文录》(图片来自网络)

其次是会议论文集或专题论文集,包括《古文字与古代史》(第1—4辑)(2009-2015年。第一辑为陈昭容主编,后三辑为李宗焜主编),邢义田主编《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历史组:中世纪以前的地域文化、宗教与艺术》(2002年),李宗焜主编《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出土材料与新视野》(2013年),邢义田、刘增贵主编《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古代庶民社会》(2013年),杜正胜、王汎森主编《新学术之路——中研院史语所七十周年纪念文集(上、下册)》(1998年),史语所编《傅所长纪念特刊》(1951年)等。

《古文字与古代史》辑刊

最后是关于先秦秦汉史的著作。中国上古史编辑委员会《中国上古史待定稿》(1985年)不仅质量大,精装四厚册;而且质量高,各专题撰写者均为所内名家。陈槃《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譔异(全三册)》(1997年)自是经典著作,若干年前的大陆版不过是将台版影印了一下而已。此外还有钱宝琮《中国算学史(上卷)》(1997年),张忠培、俞伟超《考古、文明与历史》(1999年),饶宗颐《古史之断代与编年》(2003年)等。

《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譔异》

又有一册《景印解说高邮王氏父子手稿》(2000年)。此书首先吸引我的自然是乾嘉巨擘的手迹,其中颇有未曾发表的书稿,再辅以李宗焜先生的释文和解说,颇便读者参考。

其间还去参观了史语所历史文物陈列馆,在纪念品部买到魏正始石经《春秋》拓本的原大复制件(100cm×98cm)。据馆内工作人员告知,魏石经《尚书》拓本的原大复制件正在制作中,不久即可面市。这是离开台湾前留下的一个念想。

在台半个月,淘书的时间只有五天,时间上比较紧张,因此大多走马观花,所得的印象自然也不免是肤浅的。总体感觉是台湾的新书比大陆的贵,但旧书反而更便宜。由于抱着机会难得、能买则买的心态,所获自然不算少。上文所列,当然不是全部。这些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先秦秦汉时期:一则典籍、二则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三则历史。选购标准无非三条:感兴趣、用得着、买得起。至于书的内容,多数未读过,不敢妄加评论,顶多是略作介绍罢了。

如果说此次淘书最大的收获,那就是在某家旧书店买到的周法高先生旧藏《尚书通检》,扉页上有“法高”二字的题签,售价却仅179元新台币。题签二字连写,我本也没太注意,还是店主提醒我才知道的。据店主告知,此书来源可靠,保真无疑。因为此书,我又在书店翻了半个小时,想再找几本周先生的旧藏,却再也没找到。这大概就是缘分吧,强求不得的。

《尚书通检》及扉页上周法高先生的题签

此行所得,大多数可以算是文史类的常见书,当然不能说本本精品,跟线装古书、绝版珍本之类的相比自然是“小巫见大巫”;在价格上逃不掉斤斤计较的嫌疑,捡点小漏也不免沾沾自喜。然而那种获得好书的心情,却似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回来之后又把《书店里的影像诗》中关于逛过的几家书店的片子看了一遍,聊作回味。乐伯在片中基本是以背影出现,少数的几次正面也都被帽子、饭盒等各种东西挡住了面庞,不过一听到片子开头乐伯那熟悉的声音,我不禁又想起在台北淘书的美好时光。

2015年12月31日写完
(本文图片,除了注明者之外,皆为作者拍摄、扫描或制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