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防止埃博拉悲剧重演

2016-01-14 19:36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1月14日宣布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结束。

本次埃博拉疫情于2013年12月在几内亚出现,此后传播至邻国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并最终通过陆地和航空旅行扩散至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多国,主要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造成28600余人染病,死亡11300余人,防控教训是沉痛的。本次疫情之前,埃博拉是一种罕见病,基本局限于西非与世隔绝的农村地区。这次成为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致死率最高且最为复杂的埃博拉疫情,主要原因有:

其一,疫情早期预警系统失灵。本轮埃博拉病毒疫情最开始在几内亚、随后在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出现的较早一批病例被忽略了。等到疫情从非洲传蔓延至欧洲、美洲等地,国际社会和组织才开始联合行动。后期研究表明:预警失灵和干预迟缓助长了疫情规模。

其二,埃博拉疫情演变背景较为特殊。与2003年爆发的“萨斯”(SARS)明显不同,SARS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在高端医院环境中,而埃博拉疫情则主要出现在当今世界最为贫穷的西非国家。极端贫穷造成医生和护士、隔离病房、医疗用品、救护车等医疗设备严重不足。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国家的交通运输和通信系统异常原始,很多地区无通讯覆盖。

防控埃博拉疫情过程的宝贵经验是WHO主导和大国参与。

“地球村”时代,传染病也是世界难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此次抗击埃博拉疫情过程中,WHO发挥了重要作用。WHO保持了对埃博拉病毒的监测,推动危险国家制定了防范计划来预防疫情,并组织医疗队赶赴疫情严重国家和区域开展救援。发现疫情时,WHO采取了支持监测、社区参与、病例管理、接触者追踪、感染控制、后勤支持和培训以及协助采取安全埋葬措施等做法,降低了疫情的传播。

第二,大国积极参与。埃博拉疫情爆发后,中国方面率先紧急驰援,迄今已向疫区派出千余人次的优秀传染病专家和医务人员,累计培训当地医护人员上万人次。中国还帮助相关国家重点加强了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美国帮助疫情严重的国家建设了大型医疗培训中心。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也相继向疫情严重国家派遣医疗队。

此外,非政府组织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如美国的盖茨基金会向疫情肆虐的国家慷慨捐款,积极开展防控工作。

“后埃博拉时期”,疫情仍需警惕。WHO官员表示,几内亚终结埃博拉病毒传播是抗击该疫情的重要里程碑,但也指出,未来数月仍是防止埃博拉疫情反复的关键阶段。病毒可能还会在幸存者的精液或其他体液中存活。因此,WHO呼吁对疫情保持高度警惕。

此时,说“再见,埃博拉”或许为时过早,相关国家正在全面开展“后埃博拉时期”的经济社会重建。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应当携手,帮助疫情严重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特别是重点加强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这样才能防止埃博拉病毒的悲剧重演。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