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10年3迁流浪6000公里,谁还记得这支球队曾是甲A亚军

澎湃新闻记者 宋承良
2016-01-11 17:11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中国足球史上允许俱乐部最后一次跨注册协会转让的“窗口”在1月10日关闭。而有一支球队在过去10年3次搬迁“流浪”超过6000公里。

这支被网友戏谑为“人和流浪者”的球队在此前完成了最后一次搬迁。据新华社报道,近两个月来,顶端的三级职业联赛,共有26家俱乐部涉及股权转让,其中有7家涉及跨注册协会的转让。

最后一波搬迁浪潮过后,职业俱乐部能否如中国足协期待中那样从此“安定”,这需要时间检验。

上海中远。

“人和流浪者”10年流浪6000公里

上海中远、陕西浐灞贵州人和、北京人和,很难想象这些繁乱的名称背后其实是同一支球队。随着,2015年12月底,贵州人和进京全部事宜正式确定,全新的北京人和足球俱乐部成立。这支球队2006年从上海西迁陕西,又在2012年从陕西搬迁贵阳,2016年又从贵阳北迁北京,短短10年时间,俱乐部三次搬迁,累计搬迁距离近6000公里。

于是,在社交网站上,这支曾经活跃于东西南北的球队被球迷唤作了一个更加形象的队名——人和流浪者。

北京人和前身最早要追溯到1995年的上海浦东队,期间俱乐部经历多次股权转让,累计更名17次,中国职业联赛历史最悠久球队之一,缘何在20多年的时间中成为“流浪者”?这支球队的一再“流浪”也成为中国职业俱乐部“搬迁史”中最典型的缩影。

陕西浐灞。

跟着投资方的利益搬迁

2006年年初,脱胎于上海浦东的上海国际西迁陕西。当时球队在上海滩难以撼动申花的霸主地位,生存环境艰难。

此前还能在转会市场挥舞金元大棒购买大牌球星的国际队已蜕变为平民球队,甚至还出现了欠薪情况。由于当时球队的幕后老板徐泽宪涉足西安投资房地产业,加之陕西方面愿意给出一定的资金和政策解决国际队的生存问题,上海国际队最终选择西迁,并更名为西安浐灞队。

6年后国际队从西安搬至贵阳,而在此前,球队的投资方已经发生了变更,原先徐泽宪的中远置业退出,戴秀丽和戴永革姐弟的执掌的人和集团接手。

为了人和集团的商业利益考虑,在与当地政府发生分歧后,人和集团放弃了陕西的金牌球市,带着刚已扎根西安的球队搬迁至贵州。当时人和的如意算盘很简单——陕西方面的扶持力度大不如前,贵州茅台则愿意给球队每年至少5000万元的赞助费,贵阳方面也给了球队各种政策支持,而人和集团也在贵阳拿下了商业项目。

今年年初,球队北迁是人和俱乐部的主动行为。因为降级,根据合同主赞助商茅台集团未来不再提供巨额赞助资金,人和自然没必要继续蜗居贵阳。

按照投资方人和集团的考虑,北京不但是人和集团的总部,也有大城市的先天优势,球队未来若是再度转让,北京球队的属性也远比贵州球队来得“吃香”。

贵州人和。

接纳城市走捷径也酿苦果

“过去十多年时间中,很多俱乐部为了资金和政策扶持来到某地,一旦上述承诺条件不复存在后,投资者就会寻找新的金主,给人感觉就是有奶便是娘。”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每次搬迁看似有一堆理由,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利字,却忽略了足球文化和社会公益上的属性。”

当然,在中国足坛屡屡重复上演的球队“搬家”中,俱乐部绝非是唯一的过错方。不少相关接纳球队的城市也多少抱着走捷径的想法,想通过足球打造城市名片,却不愿意真正花时间从基层和底层做起。

以陕西和贵阳为例,以政策和减免各种费用为条件吸引球队,短时间内表面上有了顶级联赛球队,但等到球队再度搬迁后却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空中楼阁。

职业联赛中的参与者抱着如此心态参与,这恰恰是这些年中国足球伪职业的一种体现。

球员和球迷都是受害者

“我们不想俱乐部搬迁,谁不想在家乡踢球?”经历过国际俱乐部西迁陕西的一位上海籍球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不去说适应新的环境、气候和饮食,就说照顾家人,在陕西踢球难得假期飞回来一次有时候一天就要走,和孩子聚少离多的日子太难熬了。”

谈及球队搬迁这位球员也颇为无奈,“有时候,或许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如果连球队都没有了,那真是一切都没有了,对于球员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当时还没有自由转会,国内球员还没有现在紧俏,一旦俱乐部生存不下去,打个比方解散了,接下去再打官司、再找球队,耽误太大了。这样想想,搬迁就搬迁吧,至少还有球踢是吧。”

球迷同样是受害者,“我们理解俱乐部,但谁理解我们球迷?”当初国际队离开上海后,国际队球迷也会偶尔自发或在俱乐部组织下去西安看球,国际队回上海比赛后也会有球迷集体去现场看球。

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很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早就不关注这支球队了,已经和我没什么关系了。球迷被伤害的感情伤口会慢慢愈合,但最终伤害的是中国足球。我们的遭遇又发生在陕西和贵阳球迷身上,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吗?”

单单禁止异地转让不是万能药

2015年11月底,中国足协在西安举办的注册工作培训班会议上表示,2016年1月10日后,职业俱乐部将被禁止跨省、跨市转让。

这一提案过去一年时间被几次提及,支持者的理由是实现真正的属地化,让俱乐部和球队更有归属感,形成地域性特色,有利于维护联赛的稳定,有利于形象的提升。当然也有反对者认为,出台这样一项规定有悖于足球市场化和职业化。

足改方案中也有相关内容体现:鼓励地方政府创造条件,引导一批优秀俱乐部相对稳定在足球基础好、足球发展代表性和示范性强的城市,避免俱乐部随投资者变更而在城市间频繁迁转、缺乏稳定依托的现象,积极培育稳定的球迷群体和城市足球文化。

最终,这次注册会议上,足协通过了禁止俱乐部异地转让的相关规定。不过反对者的顾虑依然不容忽视,眼下的中国足坛文化建设还是一个长期过程,投资人逐利的本性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一旦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又无法异地转让,俱乐部将面临解散。如何善后,这是中国足协需要面对的一大问题。

最后的球队迁移潮

中甲:贵州人和迁移到北京;哈尔滨毅腾迁移到浙江绍兴

中乙:广西龙桂达迁移江苏南通;福建超越更名为江苏盐城鼎立,迁移江苏盐城;安徽力天涉及迁移,更名为黑龙江火山鸣泉;普洱万豪迁移上海;南京钱宝迁移成都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