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断片|Daft Punk:无脸之下,他们既是神灵又是野兽

神罗
2016-01-14 10:14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2016年1月,迎来了Daft Punk两位自千禧年录音室爆炸事件后荣升为机器人的第16个年头,一部名为《Unchained》的纪录片试图从各个侧面,客观的、主观的;从他们的朋友、合作音乐人眼里,及过去的影像中还原出Daft Punk长久以来的音乐历程与他们的理念。当然,由于机器人表达上的局限性,以上皆为侧面。

“我们对一些劣质音乐已经习以为常了。”

90年代,在第一张单曲发行不久后的某场演出的后台,两个一脸青涩(露脸)的法国年轻人接受了采访:“我们收到的传真来自丹麦、瑞典、西班牙、日本、纽约……虽然才卖出1万5千张,但这表明,是存在对我们这种音乐感兴趣的听众的。”

几年以后《Discovery》火热打入美国及全球市场,如片中叙述,两个来自从巴黎的年轻人却成功地普及了源于底特律和芝加哥的美国黑人音乐。虽然这种说法并不够精准,可能某天我们会说“哦,这种音乐听上去非常daft punk。”而不是非常“欧洲”,或者“黑人”。70年代后,欧洲流行电子与美国的最大区别是,大部分前者延续了New Wave和Punk的美学,而根源上,美国人常用Blues、Jazz、Soul等音乐思考方式。显然,Daft Punk成功地解构、融合并再造了它们,这不是底特律的,也不是来自巴黎。无论是在采样与拼贴的过程中,及合成器音色的设计上,他们都没有盗窃素材(音色)本身意象的粗鄙行为。任何买了一台Moog模拟合成器的人都算是个的声音艺术家吗?当你随意按下一个完美的预设音色,或者找一段Ableton Live自带的Loop。

几张专辑后,Daft Punk逐渐建立了自己对音色、结构、律动、旋律的统一观点,甚至体现在2013年以原声乐器为录音主导的《Random Access Memories》上。尽管一些乐评人认为这根本不算一张电子音乐专辑,觉得Daft Punk偏离了初衷,特别是对于第一张专辑来说。而且,从第二张开始,Daft Punk就变得POP了。

科切拉音乐节上,Daft Punk的“金字塔”把现场所有人的脑子、手机都震呆了。

广义还是狭义?总有部分电子音乐听众要的只是合成器的吱吱嗡嗡,玩一些Karlheinz Stockhausen几十年前就玩过的所谓先锋,在滤波器不知所云地扭动中仿佛洞穿了宇宙的真谛,就像书架上的几本线装版易经、玄学、包了浆的手串,因为这是跳过基础知识而直奔“最高灵魂智慧”的捷径,与无才华者的遮羞布。

记得乐队The Human League曾在接受采访时辩解说,“不,我们本身就是流行音乐!”我也记得第一次听见Face to face时的新鲜与激动,那个年轻、波普的声音。

除此之外,在片中,你还会目睹那对著名“头盔”的制作、与日本动画大师松本零士的合作过程等等,Face to face的献唱者Todd Edwards还会突然蹦出来清唱两句。

最后说一些关于这哥俩的插曲,有网友戏说2013年在格莱美上领奖的并非本人,而坐在席下的两位中年大叔才是本尊(最终被证实为经纪人)。在网络上可以搜到一些Thomas Bangalter的照片,当年美少年已经变成秃顶大叔,有点像GTA里面长发版的崔佛。最有意思的一个说法——两人长年隐居于苏州某软件园。

电音的“无脸主义”面具下,Daft Punk行踪诡异。亚里士多德曾说:离群索居者,不是神灵,便是野兽。可惜的是,他们既是神灵,又是野兽。

片名:Daft Punk Unchained 《被解放的蠢朋克》

导演:Hervé Martin-Delpierre

制片国家/地区:法国

语言:英语

上映日期:2015-06-24

片长:85分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