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成都将聘3名市民参事收集民情:非党员、非官员、非代表委员

华西都市报
2016-01-17 09:47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两天前,成都市两会落幕。此次会议不仅向市民描绘出成都这座城市的未来模样,还留下许多政府新的施政理念。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多个新词让人眼前一亮,其中就包括“市民参事”制度。

究竟什么是市民参事?哪些人能成为市民参事?他们能为百姓做些什么?带着一系列疑问,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成都市民参事制度的策划组织实施者之——成都市政协委员商怀贵,为读者解读市民参事的内涵和意义。商怀贵告诉记者,成都将面向21个区(市)县甄选3名市民参事,这些参事的任期为5年,正式名单或在春节前后公布。届时,成都的市民参事,将收集市民的民生、民向和民怨,把来自基层的声音不折不扣地送至党政领导的“案头”。

什么是市民参事?普通市民参政议政

什么是“市民参事”?记者了解到,它指政府聘请普通市民作为政府参事参政议政,以更直接地了解广大群众需求、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提高政府决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特点就是“草根化”,市民参事本身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甚至与弱势群体生活在一起,能够零距离了解民情民意。

成都市政协委员商怀贵是成都“市民参事”制度的策划组织实施者之一。在他看来,市民加入政府参事行列,是对参事制度的一种优化,“政府之所以要设市民参事制度,是为了获得民生、民向和民怨的信息渠道”。

同时,他还透露了成都市民参事的进展。根据方案,成都将面向21个区(市)县(含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甄选出3名市民参事,正式名单或在春节前后公布。

咋成为市民参事?身份要符合“三不是”

究竟什么样的市民,才能成为成都的市民参事?

商怀贵直言,既然是市民参事,肯定对身份有要求。市民参事的身份要符合“三不是”:不是党政机关的官员,不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不是中共党员。直接点说,就是“布衣参事”、“草根参事”。

同时,市民参事的年龄需在35—50岁之间,无学历限制,并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报名者要热心这项工作,并和市民有广泛接触。同时,市民参事并非终身聘用,任期为5年。

担任市民参事的标准定了,那是不是所有达标的市民都能当参事呢?不是。商怀贵表示,这些标准是市民参事制度开出的先决条件,对照标准自审后,担任市民参事要依据“双选”原则进行。

“既要市民主动有意愿,也要得到参事室等的认可。”他说,目前成都市采取的方式是先由各区(市)县推荐人选,经过各地面试初选后,由成都市政府参事室、市统战部组成的工作小组对有意担任市民参事的人员进行面试定选。

根据目前的规定,当选市民参事至少要经过两轮“面试”。商怀贵告知,面试过程中,“考官”会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尤其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考查他们是否熟知基层,贴近民意,是不是真正关心百姓生活。”

市民参事做什么?让政府知晓百姓想什么

市民参事究竟能干些啥?商怀贵说,市民参事会像普通参事一样,以参事建议、参事调研报告等形式向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反映问题,最为可贵的是,这些声音会不打折扣地送到决策者的案头,是一个“直通车”。主要工作即是反映民生民怨,让政府第一时间知晓百姓关注什么。

当然,市民参事也没有特权。商怀贵说,市民参事将和政府参事一视同仁,参加一样的会议、培训和调研,所有调研结果都一样报送。

除了市民参事外,成都还将同步选出13名常规参事,他们将在一批专家和学者中产生。

专家点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市民参事一定要敢说真话

“这个非常好。”听完成都市民参事制度的介绍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立刻给予好评。

“五中全会强调,发展是以人民为主的发展,市民参事制度切实体现对人民的重视。”竹立家说,“身在老百姓这个群体中,更懂老百姓的需求。换句话说,市民参事的建议将更直接地反映民声民怨。”

竹立家认为,政策制定要更全面更具有操作性,需要多倾听老百姓的想法。他特别提醒,在市民参事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市民参事的选拔至关重要。“人员组成要具有代表性。市民参事应当能够代表社会各个利益群体,工人、农民、中产阶级都应该在考虑范围内。”他说,作为市民参事,其本人的道德素质和威信等很重要,“在一个群体中说得起话,服得了众。”

最后,竹立家强调:“市民参事对政府决策提供帮助,一定要敢于说真话,否则就失去了价值。市民参事是市民参政议政的补充力量,依然要以人大代表的建言献策为主力,重视相辅相成,发挥多方力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