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司马辽太郎的历史观为什么是扭曲的

[日]小岛毅
2016-02-17 18:03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扭曲的“司马史观”

司马辽太郎这个名字,多次出现在我的前作中。为了不造成误会,我一再向大家说明,我并不是讨厌司马先生本人而批评他的历史观。绝对不是那样的!我只是想提醒大家注意:司马先生的史观特立独行,明显与现今学界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但他的史观的影响力却正在逐渐扩大中。

司马辽太郎(1923-1996),日本历史小说家。本名福田定一,笔名司马辽太郎是“远不及司马迁”的意思。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常常(这绝非随口说说的无聊话!)将他和赖山阳放在相同的位置上。赖山阳的名著《日本外史》在包括明治维新的元勋在内的许多日本人心中,深刻地种下了“日本在镰仓、室町时代,就已经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独立国家”的历史认知;

而司马主张的“明治维新的改革是正确的,但在日俄战争中获胜后,路就走偏了”的解释,也广为大家所接受。他们的主张都是“单纯而容易理解的历史”。然而,却没有什么比“单纯而容易理解的历史”更危险了。因为人类并不是单纯的生物,而是相当复杂的。

已经有不少历史学者对所谓的“司马史观”提出了批判。我要在这里,从那些批判声中,向你们介绍中冢明的《司马辽太郎的历史观》(高文研,2009年)。如同这本书的副标题“问其‘朝鲜观’与‘明治荣光论’”,作者对司马辽太郎无视朝鲜问题与日俄战争,一味赞扬时代言论之观点,做了根本性的批判。这本书是以很平易的文字完成的,所以你一定要看一看。

中冢明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近代日本与朝鲜(韩国)的关系,是这方面的专家。他的书,以2009年在NHK电视台播放的《坂上之云》(星期日的大河剧)为评判的对象。司马的原著是描写日俄战争的长篇小说,不过文中也穿插了实录风格的详细考证,以这样的形式来描述日俄战争为日本带来了什么。不过,这样的基调也正是中冢氏所批判的“明治荣光论”。

中冢明著《司马辽太郎的历史观》

中冢氏在书的开篇这样写道:

我每次想到日本人的历史观,或者了解欧美大国、却不了解邻国韩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之事的国际观,及现在日本的对外政策选择等问题时,就会感觉到《坂上之云》的最大问题,便是司马辽太郎关于朝鲜的叙述。(第22页)

为什么“司马辽太郎对朝鲜的叙述”有问题?问题在哪里呢?其实,问题不在于他在《坂上之云》中如何叙述朝鲜,而是在于他几乎没有叙述。

司马开始执笔《坂上之云》的时间,是1968年(昭和四十三年)。我记得这一年是全世界政治与社会十分不安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有自民党主导的“明治百年”庆祝活动,而将这年作为著作的开始。司马认为“昭和的战争”是错误的,但明治的建国是绝对正确的。把明治时期与昭和前期切割,就可以美化明治的历史,而司马的《坂上之云》在这个美化的过程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他无视明治日本对韩国(朝鲜)的作为及犯下的错误,建立了那样的历史观。

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司马在自己撰写的《韩国纪行》中,描述了古代韩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但他的关注的层面只停留在古时候韩国与日本的交流,却在旅行中绕过不远处的东学党起义的遗迹,对那场战争避而不谈。

东学党起义就是以前被称为“东学之乱”的民众起义,那是清日战争之前,在朝鲜国内发生的武装暴动。为了镇压暴动,朝鲜向宗主国(清朝)请求派兵支援,而日本也伺机出兵登陆朝鲜。该事件也成为中日两国冲突的导火线。因此,忽视这一事件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性的司马史观,可以说是扭曲的。

对《坂上之云》的见解

《坂上之云》所叙述的日俄战争也一样。日俄战争是日本为了确立对朝鲜及中国东北的支配权,与俄国爆发的战争。司马在《坂上之云》中,详细地描述了战争的经过,但却无视这场战争其实是日本侵略朝鲜政策中一环的事实。这是中冢的论点。司马辽太郎认为,日俄战争是日本为阻止俄国南下侵略的防卫战争;但通过观察明治初期以来日本对朝鲜的政策,就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

我不在此叙述日俄战争的详细经过。司马也写道,当初攻击旅顺虽然是一场无谋之战,但却获胜了。战胜当然是好事,但战后缺少反省,还把乃木希典奉为英雄,这样的结果与昭和的悲剧实在脱不了关系。

旅顺攻围战后乃木希典大将与施特塞尔中将(中央二人)会见

就这一点而言,司马对这场战争是有意见的,只是,他的观点还是建立在全面肯定明治维新的历史观之上,以由上往下看的怜悯眼光,看着朝鲜的牺牲。中冢便是因此而感到愤怒的吧!

“韩国”与“朝鲜”

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后,接下来并没有对俄国有所行动。总之,韩国应该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之一吧!在美国的居中协调下,日本与俄国和谈(《朴茨茅斯条约》),朝鲜从此变成受日本保护的国家。噢,不,不是朝鲜,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大韩帝国”。

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签定《朴茨茅斯和约》

中国在清日战争中败北后,朝鲜即不受中国保护,“朝鲜王国”因此改名为“大韩帝国”。因为君主的称号由“王”提升为“皇帝”了,所以国家也变成与“大日本帝国”或“大清帝国”对等的国家。但为什么不是改名为“大朝鲜帝国”呢?因为“朝鲜”王朝的名称,是14世纪末的中国(明朝)赐予的(也或许是因为受到日本的干涉)。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便自称为“韩”。

在此先说一下,后来日本并吞大韩帝国,这个地区再度被称为“朝鲜”。不过,当朝鲜半岛独立后,“大韩帝国”的南部改名为“大韩民国”,北部则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虽然“韩”与“朝鲜”的汉字写法完全不同,但英语都是Korea;此外,“共和国”和“民国”的英语也同样是Republic,不同的地方只是在“民主主义”和“人民”。附带要说的是,“民主主义”“人民”及“共和国”等,都是和式汉语。

日俄战争后,日本在韩国设置派驻机构“统监府”,第一代统监府长官便是伊藤博文。他也是日本第一位内阁总理大臣,是重量级的政治人物,以此表示日本对韩国的重视(但绝对不是友好的善意重视)。然而这样一位日本政治人物,却被韩国人深深憎恶,最后被韩国人安重根刺杀于中国哈尔滨。

不过,这一暗杀事件并未能阻挡日本对韩国的进一步侵略,更没有促使日本反省。之后,韩国被日本吞并,这就是所谓的“日韩并合”。“并合”其实就是强大的一方吃掉弱小的一方,并不是对等的“合并”。

那是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的事。

(本文摘自[日]小岛毅《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2》,郭清华译,北京后浪出版公司2016年1月版。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