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政协委员吁关注“生物污染”:潜伏期长,破坏性大,贻害万年

澎湃新闻记者 龚菲
2016-01-20 12:26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朱冰梅指出,除了生活垃圾分类,实验室、医院的体液及排泄污染物的处理,也应该严格按照相应法规进行。视觉中国 资料

肉眼可见的污染,如变色的河流、漂浮在空中的工业废气等,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但肉眼看不见的生物性污染,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近日,在南京市政协举行的“坚持绿色发展”专题议政会上,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针药结合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朱冰梅提出,政府应该加强对生物污染的管理,除了生活垃圾,像高校实验室和医院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必须统一收集,并且严格考核收集、处理上述污染废弃物的物业人员。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近几年的地方“两会”上,南京市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多次就改善南京的空气污染、环境污染等问题用不小的篇幅加以强调。

“事实上,生物污染对环境造成的风险,更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像生活用水中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虫、实验室排出的有毒物质都有可能成为生物污染的来源。”朱冰梅在议政会上指出,由生物有机体对人类或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造成的污染是致命的、易扩散呈爆发性的。她说,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工厂废水、动物饲养场、实验室、医院的排污……都可能是生物污染的来源,“治理起来比较难,这种污染预测难,潜伏期长,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甚至危害到子子孙孙”。

据朱冰梅介绍,生物污染(biological pollution )由可导致人体疾病的各种生物,特别是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引起的环境(大气、水、土壤)和食品的污染。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实验室、工厂废水、垃圾和人畜粪便,排入水体或土壤,可使水、土环境中虫卵、细菌数等病原菌数量增加,威胁人体健康。污浊的空气中病菌、病毒大增,食物受霉菌或虫卵感染都会影响人体健康。海湾赤潮及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某些藻类等生物过量繁殖,也是水体生物污染的一种现象。

“生物污染与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的不同之处在于:生物是活的、有生命的,外来生物能够逐步适应新环境,不断增殖并占据优势,从而危及本地物种的安全。”朱冰梅说。

“这里举一些我们可以注意到的周围的污染源和可纠正性。”在美国生活过10年的朱冰梅说,很多年前,她就曾呼吁将生活垃圾分类,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开。一开始,有些小区也贯彻了,收集垃圾时,物业分给住户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分类”,每个单元门口也放置了标有“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垃圾桶。但过一段时间后,垃圾桶就变成了一个,垃圾都是混装的,垃圾分类进行不下去。在日本,家庭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处理起来就非常干爽,厨余垃圾都用干燥机、粉碎机处理过,扔出去就是干粉。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居民可以丢掉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则在另外指定的时间才能扔到外面。但在国内却往往没有办法持之以恒,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近几年陆续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但仍然各种垃圾混杂、用免费发放的可降解垃圾袋也被用来装其他垃圾。北京、杭州等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已经推行了十多年,却未见明显实效,垃圾或随意堆放仍然大量存在,并对生活区域形成围困态势。

朱冰梅指出,除了生活垃圾分类,实验室、医院的体液及排泄污染物的处理,也应该严格按照相应法规进行。“这一点是存在较大问题的,比如有些大学的实验垃圾后期处理还有混合现象;有些致癌性的试剂还没有限制使用。”她建议,高校实验室内的污染物、医院产生的废弃物等,都应该有专业的人士统一收集,而不应该是普通的物业人员。但目前就南京而言,还没有严格做到这一点。

“有些高校,老师和学生都会将实验室内的实验垃圾进行分类,并且拿出实验室。但实验楼内的物业管理人员拿到这些污染物后依然会放在一起,因此,我认为像高校实验室和医院产生的废弃物、实验室污染物必须统一收集,进驻实验楼内的物业人员应该经过一定的培训和考核,不然所谓垃圾分类都会成为一句空话。”朱冰梅表示,就拿实验废水来说,无论是直接排放还是稀释后排放的实验废水,它带来的危害具有“隐蔽性”。从实验室排出的污染物对水资源的伤害最大,“这些垃圾、污染物就如同我们自己投放的炸弹,潜伏在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随时可能繁殖,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贻害万年”。

除此之外,朱冰梅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要对每个市民都要进行公民教育,比如,戴口罩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她不提倡带病坚持工作,因为也会传染他人。一些公共设施,比如健身房等应该强行配备消毒纸巾,穿戴干净服装进入健身房,等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