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名校访谈①|清华附中校长:大学先修课将推动高考改革

澎湃新闻记者 吴玉蓉 发自北京
2016-01-20 14:49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名词解释】

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的缩写,中文一般译为美国大学先修课程。

CAP课程:China Advanced Placement 的缩写,中国大学先修课。

MOOCAP课程:MOOC 为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的缩写,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中文一般叫做慕课。MOOC 与 CAP 的融合,即 MOOCAP,中文名为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

中国慕课大学先修课(MOOCAP),是目前由中国部分大学与中学共同推进的、“时髦”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2015 年 11 月 28 日,MOOCAP 在清华大学正式启动。如今,包括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在内的 20 余所高校,来自全国各地的 200 多所中学成为理事会会员。

“MOOCAP 配合新高考改革方案,衔接中学与大学、以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为己任”,MOOCAP 理事会执行理事长、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1 月14 日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指出,MOOCAP 将担当起衔接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重要角色。

这位自称“爱多管闲事”的校长介绍,目前来自西部边远及贫困地区的中学也已加入 MOOCAP 理事会,将与发达地区中学共享优良的教育资源。

王殿军曾于藉由慕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点,可以进行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统一比较。因此,未来将慕课作为高校选拔学生的依据,目前是比较可行的。

王殿军介绍,2006-2014 年哈佛、耶鲁、MIT、斯坦福、普林斯顿、加州伯克利等大学的招生结果显示,他们在们在招生录取时,均明确建议学生提交AP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的成绩;而且在申请材料中,大学先修课的权重越来越大。

“这都为我们我们未来大学的招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参考。”王殿军表示,MOOCAP 的应运而生,将会推动中国高考改革,为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评价提供重要的价值。

不过MOOCCAP的推动还需一步步走。“现在它还是个幼苗,不能给挂个衣架,挂个水壶,把它给压垮了。美国 AP 课程的大树长了很多年才长得粗壮强大,我们这个苗刚长出来,短时间内不要赋予它过多任务,这些功能要慢慢实现。”王殿军说。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

【对话王殿军】先修课能让10%的优秀生“吃饱”

澎湃新闻:您是什么时候开始着手推动 MOOCAP 课程的发起与建设的?是受美国 AP(美国大学先修课程)的启发吗?

王殿军:2009 年、2010 年时,我们学校启动了新的课程方案,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在广泛 研究了国内外课程后我注意到,与国外相比,国内课程在学习内容、时间、节奏上过于整齐划一,缺乏层次。

而实际上,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显著,造成一部分学生“消化难”,另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这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在研究中,我特别注意到了美国 AP,它与大学课程衔接,服务 10%左右的优秀学生进一步学习。自上世纪 50 年代出现以来,AP 课程在六十余年的发展中获得了广泛认可,我们是否可以借鉴?

对此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访谈研究,受访对象既有大学教授,也有刚入学的大学生,结果发现,学生在大学入学第一年,最容易考试挂科。

中学教学讲求细致,大学更注重“大思路”的把握,面对学习强度、难度的突然拔高,不少学生无法适应。平衡两者的差异,需要在中学适当铺垫,否则极容易造成中学与大学的脱节。这就让更我们坚信 CAP 课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015年10月17日,北京,清华附属学校举办建校100周年庆典。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澎湃新闻:MOOCAP主要针对什么样的学生?设计了哪些课程?是为了解决中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吗?

王殿军:主要针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占学生总体的 10%~20%。CAP课程有三大类:一是学术志趣类课程,如首批上线的6门先修课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普通生物学;二是素质拓展类课程;三是专业导论类课程。

其实,MOOCAP在衔接知识的同时,还希望解决选择性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文科,那么文综的学习可以让他对文科有广泛的了解,但如果特别喜欢历史学科,现有的课程就难以满足他深入学习的需求,容易耽误优秀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应该服务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发展。

中学深受应试之苦,要牵手大学改革招生选拔方式

澎湃新闻:我们的评价标准是否还不够多元?

王殿军:教学模式、评价方式把我们的老师和学生“程序化”了。学生只需要记住“怎么做”,而不用问“为什么”。

为什么不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把它推导出来?过去我教数学课很受欢迎,因为我倡导带领学生“重新发现”。

发现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未来真正的创新一定是发现前人没发现过的事。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在美国读书,期末考了满分,但最终成绩老师只给了 70 分。孩子找到老师,老师说:“多少个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最宝贵的思考分享给大家,你不可能没想法,但你从不分享,你过于自私了。你期末考试里也有别人的思考,70 分已经够高了。”

我们总是在抱怨,培养不出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其实我们就在一节一节的课程中,一次 一次的活动中,慢慢地把孩子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简单的背诵者和重复者,谁记得牢谁重复得多,谁就能得高分。

北京,来自清华附中的150名高中学生在圆明园遗址公园大水法举行成人礼。  东方IC 资料图

澎湃新闻:如何改变这种方式?

王殿军:教育方式的改变,我们现在也在尝试,但做起来难度较大。

比如我们正在进行的互动式教学,要做好“交互”,照顾到每个学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们要帮助老师转变思路,这项工作就急不得,要坚持。老师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才会动起来。

实际上,虽然步子不大,高考改革也做出了很多改变。目前综合素质评价开始纳入参考,这就打破了原来“大一统”的模式。虽然彻底的改变还需时日,但中学必须提前准备,不能 到了改变之时措手不及。

中学深受应试之苦,要想改变,要从改革大学招生选拔方式做起,我们自己得先伸出手,向大学示好。当然,大学也需要伸出手。比如先就自主招生,双方“握手”,参考一下综合素质评价,参考一下大学先修课,不要再另外出题考试,否则又成了另一个“小高考”。

慕课可以全国统一考试,作为高校选拔依据

澎湃新闻:为什么高校不能像美国那样综合评价录取?

王殿军:高校不愿意承担风险。事实上,自主权越大,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这是一把双刃剑。对学生进行二次选拔,压力大,风险高。多年来大学都是站在高考分数后,划一条线择优录取,简单明了。但如果说以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占比有 30%~40%,估计大学就没这么轻松了。

慕课(MOOC)就是把学习交给学生,然后再回到课堂,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把上课变成目的明确的“大讨论”。藉由慕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点,可以进行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统一比较。因此,未来将慕课作为高校选拔学生的依据,目前是比较可行的。

澎湃新闻:慕课将会如何改变中国的高考局面,从而有效改变中学基础教育的状况?

王殿军: 我们曾经对 2006-2014 年哈佛、耶鲁、MIT、斯坦福、普林斯顿、加州伯克利等大学的招生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他们在招生录取时,均明确建议学生提交 AP 课程的成绩;而且在申请材料中,大学先修课的权重越来越大,从 76%上升到 85%左右。这些都为我们未来大学的招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参考。MOOCAP 的应运而生,将会推动中国高考改革,将会为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评价提供重要的价值。

大学先修课还是个幼苗,短时间不要赋予过多任务

澎湃新闻:现在有多少学生上慕课?这些学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王殿军:5 万多名学生,遍布全国。比如江浙 2017 年要进行高考改革,涉及到有些科目会被削弱,因此积极性非常高,通过先修课的学习正好把这部分补上。同时北京上海这些教育强区也很积极。另外也不乏像贵州省盘县二中、甘肃省会宁一中等地处偏远的中学。只要有网络、有电脑,就可以上慕课。

澎湃新闻:大学会给算学分吗?

王殿军:要按这个方向去努力。现在它还是个幼苗,不能给挂个衣架,挂个水壶,把它给压垮了。美国 AP 课程的大树长了很多年才长得粗壮强大,我们这个苗刚长出来,短时间内不要赋予它过多任务,这些功能要慢慢实现。

澎湃新闻:MOOCAP课程目前在清华附中推行的大致情况如何?

王殿军:推行得很好,我们甚至还设置了线下的先修课,好多都是请清华、北大的教授来授课,也有部分课程是大学老师和中学老师合作开的。

参加MOOCAP学习的主要是学有余力的学生。MOOCAP侧重于大学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学习先修课程,既能开阔视野,又能提高某一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大学选专业及 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目前看,MOOCAP的学习反馈很好。学生大都愿意选择并坚持学完,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有的孩子还得了满分。

澎湃新闻:作为家长,如果你在为孩子选择中学,会把清华附中作为第一选择吗?

王殿军:肯定。在我看来,清华附中是把中国教育的现实压力和教育规律的理想处理得非常和谐的一所学校。我们没有走极端,而是用一种科学的、符合人发展规律的方式,把能力培养和应试结合得很好。这当然很难做到,得益于我们有办法、有自信。

我们发现,素质教育和应该教育不矛盾,素质上去了,成绩也就上去了。不能错过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期,不能为了分数,把素质丢了。 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就会变得阳光、开朗、智慧、聪明,有激情有兴趣,这会逐渐转变成一种能力,相应地,学习成绩只会更好。作为家长,当然要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