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公益机构关注贵州留守儿童,将真实事件改编成心理剧上演

澎湃新闻记者 姜丽钧
2016-01-21 20:4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日前,上海一群热心公益的人士制作出品互动心理剧《小艺的故事》在沪上演,以贵州山区留守儿童小艺一家为主线,通过嘉宾互动等环节,为当前这一社会治理难点探索解决方案,参与演出的几乎都是上海的普通市民。

捐钱捐物并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

《小艺的故事》来源于真实事件。2014年夏,浦东民政局辖下的公益机构上海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志愿者,参与了共青团中央组织的贵州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活动中,志愿们遇见了小艺,她出生仅40天就被交给爷爷奶奶,父母双双到南方大城市打工。一走6年,直到妹妹出生,父母送妹妹回来,小艺才见到他们,而此时她基本上与父母形同陌路。

“小艺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甚至是普遍存在于中国的乡村中。”惠迪吉公益人心理关爱中心志愿者表示,现行的留守儿童关爱活动限于送钱送物、监督孩子学习,但并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2015年以来爆发的一系列留守儿童事件,贫困并非唯一的原因。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惠迪吉开始计划将这一事件改编成互动心理剧。“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可以现场邀请观众及志愿者上台体验,直面留守儿童的内心和生活,没有任何台词和排练,都是最真实的情愫演绎。”惠迪吉中心副主任卢丽华说。

2015年12月13日,在浦东新区宣传部支持下,《小艺的故事》进入兰馨·悦立方剧场,成功首演,并在2016年1月19日进行了第二场演出。这台演出没有专业演员,出演留守儿童小艺和小鑫的是两名学生,出演奶奶的唐海燕是白领、出演爷爷的乔治是画家,出演爸爸的王彦黎是媒体人,而出演妈妈的张笑则是化妆师。剧情是一年春节,爸妈又以工作忙为由不回家,自闭的小艺伤心地表示:“再不回家我就忘记他们长什么样了!”

此时,嘉宾被请上台,与这个家庭进行真实的“互动”,但是,就连资深主持人阿丁在宽慰孩子时提出让父母接孩子到大城市,也受到了孩子的激烈抵触。最终,专业志愿者用陪孩子聊天和念诗的方式,认同她的生活,也打开了她紧锁的心扉。

上海志愿者将前往贵州进行心理督导

据2014年的统计,全中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6100万,这个数字意味着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留守儿童,而近几年发生在留守儿童群体中的极端事件越来越多,不断牵动着全社会的敏感神经,这一难题如何解正成为令全社会焦虑的问题。

惠迪吉的发起人、心理学专家孙新兰博士表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应该转向心理,核心是政府、学校、家庭及孩子等每个人都是责任者,都要负起爱的责任,也需要专业心理志愿者的援助。

1月23、24日两天,上海的志愿者将前往贵州遵义湄潭县,趁在外打工的父母返乡之际,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督导。据了解,接下来惠迪吉还将把来源于公益活动的真实故事创作出更多的互动心理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