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香港喜剧教父为何要来《欢乐喜剧人》接受考验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陈会玩
2016-01-29 16:37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2016年1月20日,香港,詹瑞文舞台剧《男人之虎》宣传活动。 东方IC 图

上周末东方卫视播出的《欢乐喜剧人》,最大的意外是淘汰了香港喜剧“教父”詹瑞文。

作为一档竞演淘汰类综艺节目,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指出了中国喜剧的现状——大多数观众对喜剧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北方”;或者说,至少在电视这一大众媒体的局限性中,地域性的、小众化的艺术形式,想在短时间里扭转颓势,依然任重道远。

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赋予了詹瑞文这次离场更多的悲剧英雄意义。

站在詹瑞文的立场来说,他有一百个不参加《欢乐喜剧人》的理由——对于大多数功成名就的老艺人来说,参加这种竞技类的节目,往往是给自己挖一个“晚节不保”的坑——但他还是来了,而且没有像上一季吴君如那样退出,而是硬生生接受被淘汰的命运。

尽管知道语言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是一道很难逾越的鸿沟,詹瑞文倒是用一种老顽童的心态,放下所谓的“江湖地位”,与“年轻人”一同传递喜剧的欢乐。这种勇气,是这次观众的一种收获,也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欢乐喜剧人》一直想要表达的喜剧人文精神。

詹瑞文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反串女角。

詹瑞文的离场,多少有去年《我是歌手》中陈洁仪被淘汰时的即视感。

陈洁仪的浅吟低唱,虽然让洪涛导演泪流满面,却抵受不住握有“生杀大权”的观众们喜爱飙高音、喜欢R&B、喜欢韩流音乐的大众审美倾向。而陈洁仪上世纪90年代的唱风,的确也是与时代特征不符,因此其美学价值,也仅仅是在被淘汰时而彰显得越发激烈——因为人们只有在失去某件东西时,才愈发感受到珍贵。

不过话说回来,在香港“笑”果十足的詹瑞文喜剧作品,为何来到内地则光彩尽失。有人分析,拗口的港普是最大的败笔,直接导致了詹瑞文与观众沟通互动不畅,但真的是这样吗?要知道,粤语版香港电影可是广大内地观众的心头爱,粤语歌曲也常常能成为大众流行,为什么到了喜剧,粤语就不灵光了呢。

仔细想来,原因可能有三。

首先,电影的时长比一个小品长得多,展现情感的方式更多,更有美女靓男加持,观众对于语言的要求则相对减少。但像《欢乐喜剧人》这样的竞技舞台,现场观众的好坏感受直接导致排名是先还是后,詹瑞文一旦有一处台词卡壳,就可能导致表演节奏出现问题;

其次,电影允许有NG,把最好的画面和情节带给大众,但喜剧舞台则是“一次性的”;

第三,早期香港电影工业高于内地,因而吸引力较强。但是香港喜剧类舞台作品在内地口碑不足,很难引起关注。

来自台湾的喜剧团队“全民大剧团”也遭遇同样的壁垒

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来自宝岛台湾的喜剧团队“全民大剧团”也遭遇同样的壁垒,赵正平、从从等人因在台湾综艺节目中表现出色,备受内地观众喜爱,但是到了真正参与喜剧竞演,则反响平平。其中原因也绝非简单的水土不服。

比如被内地粉丝也称为“赵哥”的赵正平,之所以受到欢迎皆因为其在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中经常与小S拌嘴吵架,爱激动的个性夸张至极,让人感觉好笑又可爱。但是《欢乐喜剧人》不是访谈节目而是一场比赛,不但没有小S“惹火”他,令其性格魅力无法得到彰显,而且仅凭着撒泼是无法赢得现场观众的喜爱的。毕竟,《欢乐喜剧人》的舞台着重于演员的表演和语言包袱,甚至在作品情节上也要求“出其不意”才能达到“制胜”,这一点从开心麻花、小沈阳团队就可以看到。

把詹瑞文比作堂吉诃德,或许并非十分贴切,但其中的理想主义精神还是昭然。长期以来,中国观众对喜剧的理解,几乎就是被赵本山的小品和郭德纲的相声所涵盖,詹瑞文的尝试,无疑让内地观众看到了喜剧艺术的另外很多种可能。同时,也是《欢乐喜剧人》一直试图打破地域壁垒的喜剧实验,尽管这样的破壁仍需要很长时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