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文明网丨金昌:“一倡、四治、一实践”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

2021-08-31 15: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8月30日,中国文明网刊发了《甘肃金昌:采取“一倡、四治、一实践”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文章,报道了金昌乡村文明的新风尚。

甘肃金昌:采取“一倡、四治、一实践”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

“亲家,你看8万元彩礼行不行?”

“彩礼只走过场,现在都在提倡移风易俗,订婚的时候,你们拿来多少,原拿回去,要么就给娃娃们置办些家具,只要娃娃们过得幸福就行,我们一分也不要!”

2021年2月,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赵家庄周佟一家与焦家庄镇河滩村吴瑜昌一家齐聚一堂,商议二人婚事。女方吴瑜昌父母不要彩礼,为这场婚礼增添了时代气息,文明婚嫁新风正在祖国镍都蔓延,引领乡风正气。

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对遏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金昌市文明办积极作为,结合工作职能,着眼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深入落实市委“农村‘培根铸魂’工程”,采取“一倡导(倡导弘扬文明新风)、四治理(治理高价彩礼、治理厚葬薄养、治理村庄环境卫生、治理落后生活习惯)、一实践(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方法,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今天的金昌,不要彩礼的好媳妇获赞誉、受尊重;简朴而不失温馨的集体婚礼受欢迎、成时尚;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响应号召,红白喜丧一切从简变主流、成习俗;美丽乡村“净”显颜值,“倡”出新风,乡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明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一、倡导文明新风

新时代引导群众“移”什么风、“易”什么俗,必须要让老百姓充分理解,才能万众一心,群策群力。金昌通过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宣传宣讲活动,多渠道宣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新风正气,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厚养薄葬、铺张浪费等行为,推进移风易俗。

一是加大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引导。在报纸、广播电视台开设了专题专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好典型,深刻揭露高价彩礼、炫富比阔的危害性,提高群众认识、转变婚嫁观念。充分发挥手机、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快、易接受、覆盖广的特点, 在金昌文明网、文明金昌微信公众号、以及县、区和各乡镇村微信公众号开设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专题专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婚育新风、孝老爱亲家庭美德等内容,全市每年通过各种媒体发送移风易俗先进事迹、工作信息、法律法规、倡议书等宣传信息1100余条,将移风易俗理念厚植在了百姓心中。

二是突出村社宣传阵地建设和作用发挥。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在各村建立文化展示墙、乡风文明长廊、乡风文明宣传栏、村规民约展示墙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内容,全市共建立移风易俗宣传栏2600多块。金川区宁远堡镇东湾村、龙景村及双湾镇陈家沟村、新粮地和永昌县南坝乡何家湾等村采用墙体绘画形式,在村民集中居住点制作了“移风易俗·文明新风”展板、墙绘,对村民进行直观、形象的宣传教育,成为乡村传播文明的新窗口,教育群众的新阵地。

三是采取多种形式构筑无死角宣传攻势。以“思想培根”“精神铸魂”新时代文明实践金牌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基层”“移风易俗我先行”等系列宣讲活动,通过“大讲堂”固定场所、固定时间定向式以及“大喇叭”全天候普及式和“小板凳”“小马扎”“休闲场所宣讲”“炕头院落宣讲”“田间地头宣讲”等流动式,充分利用群众碎片时间向群众宣传《民法典》《殡葬改革条例》等法律法规,广泛开展“反对高价彩礼,倡导婚嫁新风”教育引导,发放宣传彩页、倡议书、宣传纪念品,弘扬抵制高价彩礼、文明节俭办婚丧事宜、其他喜庆事宜不办的新风,通过多轮次、高密度的宣传,推进移风易俗已经成为人知人晓、民心所向的民生工程。

二、治理陈规陋习

几百年流传下来形形色色的陈规陋习,在农村根深蒂固,治理这些顽疾,必须下真功夫。金昌充分利用村民自治资源,积极发挥各类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用好村规民约的影响力、约束力,形成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整治陈规陋习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推动革除婚丧陋习、抵制天价彩礼、解决孝道式微等问题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加强组织推动,深入教育宣传和发动群众。通过“先锋引领”金牌项目,积极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医生、教师等公职人员在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中示范引领作用,切实做到“四个带头”(带头宣传和落实上级关于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的政策措施及具体要求;带头抵制高价彩礼,支持红白理事会开展工作;带头落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带头劝阻近亲属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为群众树立榜样和标杆),建立了“关键少数”婚丧事宜报备制度和移风易俗承诺制度,把执行情况列入党员干部年度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或年度工作总结必须报告的事项,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使党员干部等“关键少数”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走在前、做表率,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和带动群众。金川区宁远堡镇中牌村党支部书记王立校在女儿出嫁时不要彩礼、不办婚宴、不收礼金,做出了榜样;双湾镇新粮地村社区工委主任、红白理事会副会长高泽忠母亲去世后,主动劝说4个兄弟在母亲丧葬期间不做法事,只邀请近亲属寄托哀思,简办葬礼,在全村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各村结合实际,对红白理事会进行了完善,对有关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惩戒措施进行修订,赋予时代新内容新要求,将“抵制天价彩礼、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内容加入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婚丧事宜规定、办事程序、礼金数额、宴席标准、奖惩措施等内容,部分村镇建立彩礼报备和公示制度,通过社会监督和舆论遏制高价彩礼。金川区宁远堡镇中牌等村彩礼数额大幅下降,甚至不收彩礼;村民甄伟国结婚时,准备宴请所在村民小组全体人员,在村红白理事会反复上门劝说下简办了婚礼。永昌县城关镇赵家庄村近两年婚嫁待客标准常维持在10桌左右。

三是推广婚嫁新形式新风尚。近年来,金昌以倡导婚事新办、简办为切入点,组织开展 “青春激扬”百家媒体行之新青年专场、“热血忠诚”双拥专场、“爱我中华”民族专场等不同主题“薰衣草之约”集体婚礼19场次,参与人员2000余人次,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健康科学文明的婚姻观、消费观、价值观,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自身优势,以“搭建青年交友平台,倡导婚恋新风尚”为目的,成立“青年婚恋交友服务联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建立青年联系微信交流群,整合发布交友活动信息,举办青年婚恋线上讲堂,形成“青春有约·金彩团‘缘’”品牌,今年共举办“抵制高价彩礼·弘扬婚恋新风”青年联谊活动3场次,参与青年150余人,将“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纳入到互动环节,通过玩游戏、发倡议、做承诺、知识竞猜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家庭观,营造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

三、构筑“孝善矩阵”

现在农村“一老一少”问题突出,特别是老人的养老、陪伴等,亟待解决。金昌紧盯问题根源,积极探索,通过文明实践活动,督促子女陪伴父母成为常态,化解家庭矛盾,自觉承担家庭责任。全市各级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加强对农村留守、孤寡老人的关心关爱力度,营造了孝亲敬老的浓厚氛围。

一是“孝善基金”引领物质精神双丰收。推广普及“孝善基金”,动员更多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参与到“孝善基金”建设中来,全市设立“孝善基金”的村增至69个,引导更多农村子女参与其中,在每月回村缴纳赡养金的时候,自然而然回家看望父母、陪伴父母。在永昌县南坝乡西校村开展试点,进一步拓展“孝善基金”作用发挥,将为父母做一顿饭、开展一次打扫除作为孝善基金发放“必修课”,让子女在为父母服务中增进感情,体现孝道。如今,子女定期回家看看父母、在父母身前尽孝已成为在城务工子女的行为习惯。每月通过村喇叭宣传、举办孝善宴等方式大张旗鼓发放孝善基金,并集中组织开展宣讲理论、文艺演出、义诊体检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孝善氛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对那些不孝顺的子女形成“道德压力”,促使他们尽到赡养义务。如今,孝善日已成为老年朋友心心念念的“节日”,在这一天里,老人们不仅可以领到孝善基金,吃到当地羊肉粉汤、油饼卷糕等美食,还能和子女团聚、共享天伦,一起观看红色文旅轻骑兵带来的文艺节目。

二是文明实践助力培育良好家风。在“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以及“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精心打造“亲人互夸、邻里相助”崇德向善文明实践活动。推广普及以“给婆婆一个赞、夸媳妇一声好”等为主题的“婆媳互夸会”我为你点赞活动,在全市推广普及,每年平均举办70多场次,参与家庭260多户,受众7000多人。婆媳面对面互相讲诉生活中那些难忘和感动的瞬间,通过身边的事例引起群众的共鸣,在对照审视中改正不足,让家庭更温馨、邻里更和谐,群众直言“婆媳互夸、妯娌互赞、邻里互誉,说到了心坎,感动到流泪”。由此衍生出给婆婆梳一次头、给婆婆一个拥抱、给婆婆买一件新衣服、给婆婆洗一次脚等互动环节,让媳妇们用最真诚、最朴实的礼物和行动表达了对婆婆的爱,增进了婆媳感情,共同营造幸福家庭生活。

三是丧事简办成为农村新风俗。选举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老模范以及致富能人等新乡贤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全程介入该村的白事,进行监督评议,越来越多的群众对老人生前膝下的孝子孝女点赞,“厚葬”风光不在,成为了让人抵制、令人不齿的行为,丧事简办的新风正气相沿成习、约定俗成。在全市范围内,对逝者停留悼念时间由原来的5天或7天,普遍缩短为3天;永昌县新城子镇、城关镇、红山窑镇等部分村镇丧事不设宴席成为习俗,以一碗本地清汤羊肉招待亲朋来宾,人均花费仅20元左右,同村相亲不计报酬以志愿者身份帮忙办理丧事,一场丧事花销仅万元左右。金川区双湾镇新粮地等部分村丧事只宴请亲朋,不摆烟酒;新粮地村村民王兆和母亲因病于2020年1月去世,没有花圈、没有追悼、没有挽联、未摆宴席,一切从简,王兆和及亲属一行10人隔天就将老人静静送去安葬,那一夜,全村微信群从子夜想到了凌晨,乡亲们用特殊的方式向王兆和一家送上最真挚的慰问,少了喧嚣热闹,却多了爱与思念。

四是志愿服务弘扬孝老敬老传统美德。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组织农村党员、村干部和好媳妇先锋队等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学史力行·培根铸魂”关爱慰问老军人、留守老人、孤寡老人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为经济困难的老人带去大米、牛奶、衣物等生活慰问品,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帮助老人清扫院落、清运垃圾,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了他们身边。今年以来,共有3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为510余名经济困难的老军人、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提供志愿服务1200余人次。创新开展“暮年老人生日会”、夕阳红“德润”生日会、“孝善宴”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由村党组织牵头,志愿者参与,共同在老人生日或元宵、端午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留守、孤寡老人吃一顿“团圆餐”,3000余名老年人在活动中感受到关爱温暖,2000余名志愿者在活动中尊老敬老,营造了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四、整治人居环境

城乡差别,最直接的表现就在基础设施,尤其是乡镇及村容村貌和公共环境卫生问题。金昌市以农村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两净一亮”(路净、院净、观瞻敞亮)工程,把村庄清洁行动与推进基层治理新模式、乡风文明建设、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及凝聚人气温暖人心、鼓励群众首创精神等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农村社会内生活力。

一是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以集中整治与长效治理相结合,积极探索建立标本兼治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上标准化、常态化、制度化、可持续化轨道。在全市开展优秀《村庄清洁公约》及机制推荐评选工作,各乡镇、各行业部门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典型经验做法,形成了4类村庄清洁公约及机制,139个行政村形成了各自的清洁公约,12个乡镇、3家国有农场健全完善了清洁长效制度,11个重点行业部门制定了行业清洁长效机制,将18个获奖作品通过金昌日报、金昌电视台及新媒体开设“乡村振兴·村庄清洁行动”专栏进行展播推广,引导村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二是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全市各村镇均组建由乡镇领导干部、村委会成员、驻村工作队、村妇联主席、学校老师等共同参与的督查宣讲队,在开展日常督查巡查的同时,与群众“零距离”互动,全方位展示各乡镇在开展乡村清洁行动中取得的成效以及亮点、经验,干净优美人居环境已成为全市农村居民共同的向往和追求。成立了全市村庄清洁行动督导工作组,每天进村入社开展督查督导,对发现的问题立即拍照并在工作微信群中公示,相关镇村责任人第一时间认领,即知即改,并将整改后的效果图发到工作微信群中展示销号。每15天开展一次“红黑榜”评审,并在全市通报;定期召开推进会,适时发布工作动态,找问题、抓落实、比干劲、亮成绩、晒经验,形成了互学互促互比的良好氛围。

三是发挥党员群众主体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和“包帮带建”金牌项目,持续开展“洁村行动”“随手拍、随手捡、随时清”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全市153家帮扶单位及基层单位的数万名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动员102家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通过自身行动和宣传引导,调动农户“主人翁”意识,让村民主动投身到环境整治工作当中,去年以来,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农村居民共同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400余次,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赞,百姓跟着党员干”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村民都成为创建美丽家园的践行者。永昌县东寨镇红光新村结合村域面积小、人口居住集中的实际情况,借鉴“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探索出了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共同组建的三级网格管理模式,网格长和网格员担负起宣传员、服务员、示范员职责,同村民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组织村民开展“亮身份、比院净、兑承诺”活动,带动村民从屋内向屋外、楼内到楼外全面无死角整治环境卫生。

五、建设美丽庭院

庭院里的设置和房间里的陈设以及环境卫生,就是这个家庭家族的家风及“风俗”的凝固化表达。开展建设美丽庭院,是金昌市推进移风易俗的一个具体抓手。通过抓美丽庭院建设,引导群众抛弃“不讲究”的落后习俗,争做“讲究人”。将整治家庭院落环境卫生作为提升人居环境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评选先进、梳理典型等形式,充分调动家庭成员积极性,清洁庭前院落垃圾杂物,改变不良卫生生活习惯。

一是积极发挥妇女在家庭环境卫生治理方面的主导作用。各级妇女组织结合“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广泛团结凝聚农村妇女,开展“巾帼共建美丽家园”清洁行动,从环境卫生整治入手,通过微信“比一比、亮一亮、晒一晒”方式,形成“半边天”清洁家园热潮,进而带动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告别“不讲究”,争做“讲究人”。举办金昌市农村环境政治村庄清洁行动“百企助百村·美丽庭院建设”爱心捐助暨“讲究家庭”“讲究人”命名活动,命名2020—2021年度“美丽庭院”示范村17个、“美丽庭院”示范户393户、高标准“美丽庭院”示范户48户、“巾帼共建美丽嘉园乡村清洁行动”示范户20户、“讲究家庭”76户,“讲究人”63户,以可信、可亲、可学、可比的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和家庭抛弃不良生活习惯,共建美丽家园。

二是积极发挥学校教育引导学生的独特优势。不断深化“小手拉大手”活动内涵,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党”等系列活动。今年以来,积极开展“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全域无垃圾·团员青年在行动”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次,近1万名青少年参与其中,以村为单位,组织开展“勤劳小手”“文明小手”评选活动,并发放奖状和学习用品,充分调动青少年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教育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家乡庭院清洁行动,力求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进而影响一个村庄,真正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意识转变。

三是定期组织进行卫生评比活动。通过开展“村对组”“组对户”环境卫生评比活动,引导农民群众遵守村规民约。永昌县城关镇、南坝乡等乡镇由村社村社干部及村民代表组成自评组,每月定期对农户室内和庭院内外卫生状况进行检查评比,在院门口张贴“清洁”“较清洁”“不清洁”标识,并将评比结果在村委会公告栏及村社微信群进行通报曝光,农户家庭内部卫生环境外化,激发农户荣誉感,评为“不清洁”的农户要在3天内完成整改,在被告知后拒不整改的农户将被列入本村“黑名单”,并在政策享受方面予以惩戒。

六、拓展文明实践

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考核评比、以奖代补,打造金川区双湾镇粮地村、宁远堡镇中牌村、龙景村和桂林路街道宝林里社区、金川路街道金建里社区,永昌县城关镇赵家庄村、永福苑、天锦苑、宝河苑和南坝乡何家湾村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实现了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的工作局面。

高频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助推移风易俗,涵育时代文明新风,在原有“常委讲堂”让理论宣讲有深度、“道德银行”让道德保值增值、“孝善矩阵”弘扬传统美德等10个金牌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拓展、总结提炼,新打造“德者传‘理’”让伟大思想浸润百姓心田、“思想铸魂”让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进村入户、“精神培根”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德者荣耀”引领乡风文明、“党员中心户”细微服务聚民心、“小红花”花开人心齐、“‘福’字进万家”墨香百姓情、“两净一亮”农村人居环境换新颜、“德者聚力”融入乡村振兴等9个特色品牌,形成了金牌项目带动下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对农村陋习的合围之势。

通过“常委讲堂”,市县区党政领导将移风易俗相关政策和发展趋势面对面传递给群众,提升了移风易俗工作的权威性。“德者传理”邀请群众身边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人物讲述新办、简办婚丧事宜、不办其他喜庆事宜带来的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维护家庭和谐、增加幸福指数等益处,用他们的嘉言懿行来垂范乡里、影响群众,让更多群众重塑观念,秉弃攀比。“德者荣耀”助推先进人物、先进典型扩大影响力,永昌县河西堡镇对“不要彩礼的好媳妇”吴玉梅,以敲锣打鼓进村入户送荣誉、挂绶带,送春联方式予以表彰,用新时代荣誉使身边群众强化价值认同,催发内生动力。“德者有得”“道德银行”分别对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宣传、劝导以及关心关爱老年人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优秀志愿者和新办、简办婚丧事宜、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意愿。“党员中心户”以近、散、活的工作优势,常态化组织开展上门送学、政策解读、敬老爱老、帮孤助残、文明倡导、移风易俗等公益性志愿服务,在辖区掀起了党员学先进、群众学党员的良好氛围。“小红花”成立“宝藏”剧团,广泛动员社区党员干部职工、居民党员积极参与到党史教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情景课堂的创作、编排和演绎中来,身临其境去学习,去感悟,增加行动自觉。“德者聚力”城乡各类先进集体、家庭、个人主动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示范推动农村产业提升、扶贫解困、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等事业发展,用积极主动作为感染身边人,产生集聚效应,最终带动亲朋好友和广大群众朝着“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和“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奋勇前进。(文/冯洋)

来源:金昌文明网

原标题:《中国文明网丨金昌:“一倡、四治、一实践”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