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人鱼》:一部影片,已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猪一样
2016-02-16 11:45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如果您还没看过《美人鱼》,需要从普通观众——而不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水军——那里获得一份真实的观影评价,那么我认为这部比周星驰之前拍的《西游降魔篇》略好些。

影片情节不再依托《西游记》构架,故事更加通俗易懂,“环保”主题人人明白;出现的笑料没有《西游降魔篇》那么尴尬,保留了不少周星驰之前影片桥段的特色;虽然也有部分血腥暴力的场景,但至少是符合剧情发展需要的,只是口味略重了一些,有心理准备就可观看。

如果您只是听说《美人鱼》票房大捷连破纪录,或是看到影院上座率不错好奇想去看看,那么我建议您也不一定非要赶这个趟。

3个月内电影频道和网络就会正版上映这部电影,在小屏幕上不花钱看获得的愉悦,可能会比在电影院和大家一起挤着看更多。因为这不是那种视听轰炸的大片,片中3D都是示意图性质的,您也不要太较真。

主要还是看气质。喜剧气质。

如果您是星爷的忠实拥趸,那么您可能已经二刷或三刷这部电影了。如果您对周星驰一点也不感冒,那么看不看都没什么损失。

以上,您都不需要我的建议。

这篇言简意赅的影评到此结束。

以下全是些可有可无的废话,

以下全是些可有可无的废话,

以下全是些可有可无的废话。

好了,我已经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了。希望没几个读者看这些废话,我真实的目的是为了凑字数骗稿费,万一有人看了那我先对不起浪费了您的时间,恳请神保佑大家不要骂我阿门。

因为周星驰确实是太火了。无数小镇青年和城市青年在十年前都疯狂喜爱周星驰。包括我。于是“我们都欠星爷一张电影票”,一度成了表达情怀的最佳电影宣传语。

这里面包含着“即使眼前这盘菜是屎做的我也打算花钱把它吞了,因为过去我喜欢这个厨子烧的菜而且我从没给过钱”,这种非理性逻辑。

因为情怀,情怀就是自己曾经的年少轻狂,根本不需要讲什么道理。

面对数量庞大的粉丝,对周星驰的任何一部影片开展正常的社会主义文艺批评,都是往油锅里泼水。

除了赞,就是赞。只能赞赞赞。

周星驰的火确实是有根基的。在香港电影最繁盛的上世纪90年代初,周星驰就是一切。他火到什么程度?仅举一例:

1992年香港年度票房前十位,第1-5名分别是《审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记》、《武状元苏乞儿》、《鹿鼎记II神龙教》。

主演都是 周 星 驰。

当之无愧的影坛半壁江山。

其他所有香港演员张国荣、周润发、张曼玉、成龙、林青霞等等,合起来挤在另外半边墙上。

想象一下,在国产电影市场全面萎缩的时代,根本没有互联网这种看片渠道,需要笑声的几亿大陆观众只能窝在数万家烟雾缭绕的录像厅里反复观看周星驰的影片一遍又一遍。对周星驰这种宗教仪式般的狂热和喜爱,就是那时种下的。

而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电影频道播放《大话西游》上下集,观众们又惊异地发现原来周星驰影片中不仅只有无厘头搞笑,还有错失、悔恨、离别、怅然这些动人元素。原来一部影片可以既集合着爆笑和脑洞,又可以让人瞬间就潸然泪下。

似一碗绝佳美味的“黯然销魂饭”,世间竟有如此精品!

于是周星驰就彻底成为了神。

在狂热喜爱周星驰的同时,影迷往往会忽略一些显然易见的事实:

周星驰并不是这些影片的导演。他只负责自己表演的那部分。影片的整体风貌特征与导演和制作人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逃学威龙》系列有陈嘉上喜爱的枪战元素,《鹿鼎记》两部是王晶和程小东的古装群戏;《家有喜事》则是黄百鸣的贺岁喜剧系列。把这些都称为“星爷作品”,是不准确的。

而今天最经典的《大话西游》,则带有明显的刘镇伟烙印,也有不少借鉴于王家卫的文艺情结。而上映时惨淡的票房状况,反映了当时香港观众仍习惯于把周星驰视作欢乐的耍宝者,而对他努力展现的文艺情调一开始是不适应甚至抵触的。

但作为一个演员,周星驰并不满意自己总出演耍贱的活宝,不断重复自己。他开始介入影片整体风格的创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和李力驰合作导演的《破坏之王》、《唐伯虎点秋香》、《国产凌凌漆》、《食神》、《喜剧之王》等几部影片,形成了周星驰的银幕风格的转向:搞笑中带着无法直言的深情。有狂热不羁的一面,也有深沉内敛的抒情段落。

步入2000年,周星驰终于完全甩开别人的束缚,自己担当导演单干,开始追求完全属于自己的风格。在《少林足球》、《功夫》中,他的表演更加深沉而不再外化,甚至到了《长江七号》,他完全退居到配角的地位,真正完成了从一个演员到导演的蜕变。

通过简单回溯周星驰的创作史,可以得出一个最简单的结论:

“星爷”最好的作品,最受欢迎的几部,奠定群众基础的,比如《大话西游》、《喜剧之王》、《唐伯虎点秋香》等,其实都不仅是属于周星驰的,而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导演和黄金配角,都是不可或缺的。

周星驰自己创作的《功夫》等影片,则带有更鲜明的个人特色:对功夫元素的喜爱,对民乐风格特别是粤语老片和《小刀会组曲》的喜爱,情节线索简单,人物并不复杂,影片中串联了若干典型的喜剧表演段落。演员虽然更多,但越来越不是之前的那些黄金配角,而是另一拨星爷自己发掘的人才。

李安评价周星驰作品,是“小孩子的东西”。纵观周星驰近15年不多的几部作品,并没有更多能超越其他港片的内涵和追求。虽然王晶总被诟病是“烂片导演”,但本质来看,周星驰也是一样,作为北上发展的港人,他们都秉承着香港电影“尽是过火、尽是癫狂”的特性,习惯于把电影桥段推到夸张而不合情理的极致。

就像《美人鱼》中残忍捕杀的场景,就是极致风格的一种体现。过分的血腥场面表现了导演对于美学风格不加节制的追求,有时会触及到观众忍耐的底线。在《西游降魔篇》中,对妖精的展示甚至已经到了恐怖片的程度。《美人鱼》在这个程度上总算知道收敛了一些。

《美人鱼》的故事也是单纯而讨巧的,取了一个简单到不能更简单的《色|戒》故事模板。加上大家都看得懂的、无伤大雅的环保主题。显然相比《西游降魔篇》对经典小说的改编、多角色叙事来说,周星驰更能把控住这种单线索的情节方式。

没有了太多故事需要去说,周星驰就能腾出手来,把更多时间花在自己擅长的小情节场面中。整个影片也是依靠这些连续笑料的场景串联起来。

比如开场“众人参观博物馆”的笑料,是与后面情节脱节的。“馆长欺骗众人“,就是之前很多影片中“吴孟达欺骗周星驰”的情节变种。“土豪家中宴请众土豪”的笑料,奚落与反转方式与《食神》相似。而后面爆笑的“章鱼怪自砍章鱼腿”的桥段,就是《大话西游》中“割了吧”的另一次演绎。

周星驰重新捡起自己擅长的这些喜剧方式。很难说有更多创新,只是自己擅长的。

相比上世纪90年代中期周星驰一年拍摄数部影片,而且都在不断求变求新,今天很难说周星驰还有更多的创造力。他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了。缺乏与其他导演合作,单凭自己,周星驰很难创造出有深度的复杂故事和角色个性。仅仅是在自己过去的作品中不断挖宝。

周星驰不算一个多优秀的编剧,本质上仍是一个演员,在演员风格把控上他做得还算出色。即使自己没有表演,所有的演员也都在努力呈现着周星驰的样貌。包括那些基本不会表演的老太太们。

但影片的其他方面,则很难说有多完整或高深。作为导演,周星驰的喜好是很单纯而统一的。《美人鱼》就像一个童话故事一样善恶分明,通过男主角喜欢的粤语老歌,周星驰又再次追求了粤语老片的怀旧风格。这与《少林足球》和《功夫》,都是很相近的。

今天的电影市场与十年、二十年前已大不相同。喜剧类别中不再只有周星驰和冯小刚。开心麻花、大鹏、徐峥、邓超、叫兽易小星等风格都在纷纷崛起。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就像老师一样曾经影响过很多人,今天他不再是半壁江山,而只是其中一人。随着对他作品习以为常,该补的票也终于补完,观众会逐渐放下对他的膜拜心态,承认他也只是喜剧风格中的一种。那时影迷也不再会强求从他的作品中发掘出更多深度,以此证明周星驰“是个伟大的人”。好笑就是一种单纯的快乐。有的观众笑了,就够了。同样也会有观众因为《美人鱼》太傻太天真而不笑。

更多的选择,总好过单一的选择。

这些可有可无的废话就到此结束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