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新经济人群自述|咖啡师王建国:好品质才能支撑高价格

澎湃新闻实习生 俞雅芸
2016-02-16 15:40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咖啡师王建国

32岁的王建国在上海已呆了整整11年。2004年刚到上海时,他只想要找一份稳定工作,后来偶然成为咖啡师;如今,他已是拥有两家咖啡店的老板,月收入三万左右。

由于上海较大的生活压力和快速的生活节奏,处在创业阶段的他,全年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他最梦寐以求的,是未来可以每周都享受到一天睡懒觉的时间,带着老婆孩子晒太阳,吃一吃早午餐。

王建国自述:

我是山西人,2004年我来到上海,最早只是想要找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有地方吃,有地方住,偶然成为了咖啡师。我现在上海开了两家咖啡店。一家在长乐路,做了两年多了,后来在长寿路上,又开了一家主要做咖啡教学的店。

我一般早上六点开始烤面包,长乐路的店七点钟开门,这边住了很多外国人,他们习惯这样的早餐方式,我早上就会卖一些面包和咖啡,这段时间几乎是这家店里一天最忙的时候。等到十一点,我就到长寿路店里来,这边附近刚好有商务楼,需要准备一些午餐,然后下午会开始一些咖啡教学的工作。所以一天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时间。

我刚来上海时,接触到的还是上岛咖啡,属于比较商务型的咖啡店。那时还没有咖啡机,也没有意式的咖啡,只能简单地用虹吸壶煮咖啡。

到了2005、2006年,星巴克进入国内,咖啡市场也慢慢变大,白领式的咖啡馆开始变多。但那时咖啡的受众群还比较小,只有成功人士、海归或外国人,不像现在这么普及。

现在从全国来说,上海也是咖啡最普及的城市。因为上海比较开放自由,接触新兴事物也更容易。上海对于咖啡品质的认知度也会更高,比如,在二三线城市,一杯咖啡就可以卖到很贵的价格;但在上海,就必须要有好的品质才能支撑起较高的价格。

我希望,未来上海街头巷尾都能找到各有特色的、好的咖啡。现在还是常会出现复制的情况,看到这家店生意很好,就会在隔壁开同样的一家。但这样很不好。

我对创业者也有一些忠告,咖啡行业其实很辛苦,不要仅仅因为觉得咖啡馆有情怀,或者觉得门槛比较低,就贸然创业。因为目前而言,上海大部分私人咖啡馆都没有盈利。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