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纪委机关刊:“反腐败影响经济论”是一戳就破的肥皂泡

林水/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2016-02-20 15:16
来源:澎湃新闻
打虎记 >
字号

听到还有人在鼓吹“反腐败影响经济”,笔者不禁感到可笑。对此论调的批驳早已屡见报端,角度各异,理据皆在,本不值再费口舌。奈其不时复生,迷惑人心。就此,笔者想从理论来源和心理动机来谈一谈,看看其论据是多么苍白无力,鼓吹者居心是多么叵测。

掀开“反腐败影响经济论”的面纱可以发现,这一论调最早起源于美国学者亨廷顿1968年提出的“腐败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在亨氏看来,传统的法律或官僚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障碍,腐败行为常常是跨越这种障碍的有效手段,起到“润滑”经济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亨廷顿理论开始进入中国,很快就赢得了一些信众和市场,“反腐败影响经济论”可以视为其“本土化”的变体。实际上,亨廷顿理论即使在西方也没有多少市场,不知为何到了中国,反而成了有些人眼中的“香饽饽”。

根本原因就在于西方总有些人看我们不顺眼。“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不过是他们炮制的“障眼法”,背后折射的是他们的“选择性失明”和“酸葡萄心态”。在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带着这种偏见看中国,怎么看怎么不对劲。我们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他们就散布“中国威胁论”;我们适应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他们就散布“中国崩溃论”;我们改进作风、加大反腐败力度,他们就散布“反腐败影响经济论”“反腐败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总之,他们就是不希望你“日子过好”,无论你怎么做,都有问题。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反腐败的确也会影响一些不法商人、贪腐分子的既得利益,“可能会让一些人觉得不舒服”,他们留恋挥霍公款带来的“好日子”,怀念昔日“任性”炫耀的特权,担心害怕反腐利剑落到自己头上。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他们虚与委蛇、装腔作势,不惜炒作各种论调,妄图绑架和操纵社会舆论,进而影响反腐败决策,以逃避惩治,或重续利益链条,重回过去“美好时光”。“反腐败影响经济”只是他们认为比较“好使”的借口之一,因为“影响经济”的理由听起来“高大上”,容易蛊惑人。

其实,这种“套路”并不新奇。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加大打击经济犯罪力度,就有人鼓吹什么“经济要发展,纪律要松绑”。对此,陈云同志曾旗帜鲜明指出,“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狠狠打击了那些人的嚣张气焰。“反腐败影响经济”,企图拿这种连自己都说服不了的理由说事,那是低估了党中央反对腐败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最终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进一步反证了自己的确有点“做贼心虚”。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在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下,针对各种奇谈怪论,善良的人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为其所蒙蔽:对别有用心总是挑刺者,要勇于批驳,坚决斗争;对另有所图蛊惑人心者,要及时揭露,大声喝止。决不能稀里糊涂、人云亦云,中了他人的圈套还不自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