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环境经济学视角下的《美人鱼》

李志青/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6-02-24 14:1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春节以来,“星爷”周星驰执导的电影《美人鱼》大热,影片的海报及形形色色的观后感已经在各种“圈”上刷了无数次屏。笔者也赶了一把时髦,在《美人鱼》影片的首轮播放即将收尾之际,到影院里切身感受了一下。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是“可赞”,不愧是星爷掌舵的影片,充满笑点之余又不失人文精神。整部影片将环保题材大而化之地融入到一个“地产投资+人鱼爱情”的故事中,看点和笑点都对得起将近30亿元的票房纪录和数千万观众。第二感觉是“可叹”:在有关环保题材的影片中,能有几部能做到《美人鱼》这样的风靡?大部分环保题材的影片都过于小众和文艺,即便获得奖项,却也无法撼动“冷酷”的电影市场,从而很快被束之高阁。第三感觉则是“可惜”:就娱乐性而言,影片中的故事及其表现形式已充分照顾到了电影市场的观影需求,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就略显沉重的环保话题而言,影片只是传递了一些隐隐约约、似是而非的信息。对于观众而言,如果这仅仅只是一次单纯的观影经历,在短暂而轻轻的心灵触动之余,他们其实很难对影片中所涉及的“环保”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就如之前的环保影片一般)。

颇为遗憾的是,从春节首播到至今差不多三周时间里,对于这么一部有着将近30亿元票房,以及几千万观众(加上间接受影响的人数,广义上的观众人数可能还不止这个规模)的影片,无论是影片制作方,还是广大环保机构及工作者,却都没能真正抓住这难得的良机,对影片进行专业意义上的解读,进而形成“二次观影”意义上的全民环保动员及普及效果。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表达赞叹和遗憾之感后,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影片究竟表达了什么环保理念,我们又如何才能真正读懂故事情节背后的寓意?

首先,也许很多观众会直观地以为《美人鱼》所讲述的环保故事,重点在于“声纳武器”对于美人鱼造成的威胁,然后由此引发美人鱼的奋力反抗(包括由此衍生的爱情故事),因此这是一个围绕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所展开的压迫与抗争故事。

其实不然,对美人鱼而言,声纳固然是一种污染和威胁,但却并不是影片的重点。整部影片真正想道出的是,谁才是“声纳”背后的推手?造成这种噪音污染,并威胁到美人鱼生存的原因何在?

是自然界自身吗?显然不是,声纳是人制造出来的,而人制造声纳的原因是“图利”,是开发青罗湾这片海域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说穿了,如果说,这部影片有其深刻之处,那最深刻的地方就在于,它讲述了一个美人鱼版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两者间如何加以平衡的故事。与此前的另一部性质相似的大片《阿凡达》所不同的是,美人鱼其实是在偶然之中,借助于爱情,而不是暴力,才为自己赢得了重生,使得环境保护的诉求最终战胜了经济发展的诉求。

既然这是一个环境+经济的爱情故事,那么就不妨让我们用环境经济学的视角跟着影片的故事情节来做一次“另类”的回顾。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基本上是采取了柳暗花明、迂回曲折的传统手法。一开场,出现的是火热的地产拍卖场景。为何有这么多人盯上青罗湾这片海域呢?是因为这里背后的价值。不过,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价值,对于男主人公而言,青罗湾的开发价值在于可以填海造地,如果真能凭空造出很多土地,那么再高的拍卖价格都是物有所值的;而对于其他投资者而言,青罗湾的价值其实只是造势,也就是用青罗湾的价值来抬高周边地产的售价,这也就有了四爷等其他投资者取笑男主人公的开场。而当男主人公拿出填海造地批文后,其他人的脸就变绿了,这又是为何呢?这背后其实隐含着几层意思。

其一,根据目前国际社会通行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于有海豚等濒临灭绝的保护性海洋物种栖息和生存的海域,在捕猎和开发上都是有严格限制。因而,既然青罗湾有海豚栖息是众所周知的,那么按照法律规定,这个海域是根本无法开展填海造地等建设活动的。也就是说,生态环境本身是该海域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制约因素。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体现为投资的外部社会环境成本极高(高到要吃官司)。这也是青罗湾初始估值不高的原因所在。

那么,第二,男主人公又是如何拿到填海造地批文的呢?按照上述提及的原因,这应该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在影片中,美女地产商就不无羡慕地表示男主人公的确有“过人之处”。随着影片的展开,我们发现,其实男主人公的这个“过人之处”并不是运用了商业上的什么潜规则,而是找到了“科学家”这个帮手,针对性地采用了特殊“声纳”仪器。在特殊声纳的作用下,海豚只好逃离家园(或者被消灭)。

尽管在这一点上,笔者对影片的逻辑存疑(既然法律不允许填海造地影响海豚等生物,那么为何能纵容用声纳来驱逐海豚呢?),但姑且就同意这个逻辑,即男主人公“聪明”地钻了法律的一个漏洞,使得青罗湾不再有海豚的踪迹。这样一来,地产开发可以绕开相关环保法律上的规定,从而男主角可以顺利拿到填海造地的批文。也就是说,从投资的角度看,既然最主要的环境代价和成本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就足以确保开发商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其三,还有一个原因使得其他投资者后悔不已,那就是,一旦青罗湾的投资价值升高,那就会影响到周边地产的价值。为何呢?这是因为,从影片的地产分布图来看,青罗湾是最靠近大海的一块地,而且正对着大海,一旦填海造地的话,青罗湾本身仍然可以依海而建,但其他地产距离大海的距离却变得更远了。从地产的环境价值角度看,青罗湾会因为有着较好的环境禀赋(如海景房)而卖出高价,但其他的地产呢?却会因为与大海的距离变远而发生贬值。况且,随着地产供给的增大,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青罗湾还极有可能挤压其他地产的生意。正是这些因素,才使得其他投资者由笑变哭。

紧接着,如观众所预期的一样,影片的第二个关键桥段是美人鱼的出现。美人鱼的出现其实是有点意外,声纳驱逐的对象海豚并没有出现在影片中,而出现的是同样会遭受声纳折磨的美人鱼。从影片的角度看,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美人鱼会说话,而海豚无法言语,况且海豚也演绎不出后面的人鱼恋。但是,即便声纳伤害的是会言语的美人鱼,其实质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人类的发展活动已经直接地伤害到了生态环境。

问题的关键还不在这里,如果说,填海造地的投资活动是破坏了人类自身的某个生存环境,并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譬如形成雾霾,那么按照当前有所觉醒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样的投资活动显然是不正当和不道德的,也有损人类自身的福利。因此,影片通过引入美人鱼所想要展现的另一种思考是,如果人类的经济发展活动仅仅是影响了另一个物种,而这个物种与人类的生存并无关联的话,此时,填海造地等经济活动还是不正当的吗?

这种思考不无道理。从影片所展现的情节来看,其实有相当比例的人群赞同填海造地的正当性。假如抛开美人鱼与男主人公之间的偶遇及爱情故事,单就经济上的价值而言,很多人就认为,即便是驱逐所有的物种也都是值得的。主要原因在于,这样的驱逐在表面上并不会损害到人类自身的福利。

不过,影片显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男女主人公不止一次地提到这样一句话:“如果地球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那么财富还有什么价值?”意思是说,生态环境和资源都被破坏了,那经济发展也就失去其全部意义。在这方面,影片所传递的信息似是而非,从泛泛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这的确是对的,但就影片所提到的这个填海造地的个案而言,这又是与广义上的环境保护风马牛不相及,因为,用声纳驱逐美人鱼并不代表人类就完全忽视那些对自身有着切身关系的生态环境。

当然,话说回来,影片中的美人鱼仍然让我们绕不开这个话题:人类究竟是否可以为了发展牺牲与自身无关的物种和种群利益?作为语言上和能力上的弱势群体,美人鱼其实与其他不会说话的动物、植物没有两样,是无法在人类的强势之下捍卫自身利益的。那么,有着完全主动性的人类呢?影片给出的答案是“不可以”,这其实也是主流社会的价值判断,人类不能为了发展(况且是过度发展)去牺牲包括各种物种在内的生态环境。

理由何在?有两点原因。一是效率,二是公平正义。

其一,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的利益,充其量只是短期效率,从长期来看,人类只能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中获得长久发展。

如果说,牺牲某些生态环境和物种的出发点是因为这可以帮助改善人类的福利,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是浅陋的。这是因为,这样的改善只是短期的。因为,从系统的角度看,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类与其他物种也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着内在的联系和依赖性。破坏生态环境、驱逐其他物种的不利结果,最终会以某种形式反馈给人类自身。此外,目前的科学还很难完全理解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某种暂时看起来对人类没有“用处”的物群,可能就是人类世界不可或缺的“朋友”。

故此,经济学里将这些貌似无用的生态环境价值界定为“或有价值”(optional value),也就是有必要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来保留人类发展的选择权,否则的话,到头来,人类从破坏生态环境中获得的总福利可能还要少于损失。

其二,抛开所有的功能和效用,作为弱势群体的美人鱼或者其他物种,还与人类之间有着另一层重要的关系,那就是“伦理关系”。从物种的起源来看,动植物其实都是人类的“亲戚”,破坏生态环境并使得某些物种濒临灭绝,其实是在根本上违背了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固然重要,但维系基于伦理关系的种群平衡则是人类作为最高等动物的本义所在。为此,公平和正义是实现种群平衡的重要基本原则,我们保护美人鱼的根本需要,在于通过这样的保护来体现公平和正义原则。

影片中的人鱼婆婆说得很明白,人与美人鱼其实是同宗同源的,失去基本伦理价值观,失去公平正义的发展,其实不仅是在毁灭美人鱼,而是在毁灭人类自身的生存之道。

紧接着,影片的故事情节就自然过渡到美人鱼对地产开发商的抗争上了。一开始是来硬的,结果是不行,因为仅有长矛刀叉的美人鱼显然斗不过武装到牙齿的开发商,而即便凑巧成功地搞掉了男一号地产商,还会有其他的二号、三号出现。所以,然后就是来软的,男主人公被击中了,然后被感化,加入到抗争的队伍中。最后,在男主人公的不懈坚持下,美人鱼获得了重生。影片非常强调感性的力量,从人鱼婆婆提到600年前人鱼族获得郑姓人士的帮助而生存至今,到男女主角最后的幸福生活,这一点其实不无道理。

如前所述,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美人鱼的内外价值不可估量,这也是为何在效率意义上也必须反对牺牲生态环境的理由所在。反而言之,既然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是无价的,那么只有从生态环境中获取同等无价的效用才足以平衡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爱情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同样无价和不可估量的力量。

当然,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并不相信感性的力量就足以维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要想在两者之间取得持续的平衡,还是离不开理性的力量。也就是说,只有真正厘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两方面各自的运行规律,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些什么规律呢?

一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基于保护美人鱼等的需要,必须搞清的是,什么是美人鱼的最基本生存边界,我们固然不能任意地去残杀美人鱼,却也没有必要去过度地保护她,否则的话,生态环境也会失去必要的自我生存和竞争能力。

二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要发展,福利要提高,这些都无可厚非,但这样的发展和福利是否一定要体现在对物质或财富的无限追求上,这样的发展和福利是否必须是“生态环境外延式”,则有讨论余地。一方面,究竟什么才是适度的消费、投资以及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能否找出第三条道路,在尊重生态环境规律的同时,通过提高效率来提高福利,获取财富?具体到影片所讲的地产投资,其实从市场效率的角度看,如果能够对现有地产和房产进行合理有效配置,福利也好,财富也罢,都已经足够高、足够多了。

三是人类的行为规律。作为高度理性的群体,人类整体上必然会走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终点,但却无法排除内部的异质性,即在某个阶段,或者某个群体那里,出现有失平衡的发展路径和选择,就如影片中的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财富而滥用所谓的高科技来对付美人鱼,虽然这也符合人类追逐功利的冲动本性,但对具有较强反思能力的人类来讲,这样的冲动显然是非理性的。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制止这样的非理性行为呢?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尽管《美人鱼》强调爱情的力量,但事实上,从上述自然和人类发展及行为特性等方面出发设计合理的约束制度,包括激励制度,方能规范人类自身的行为。也就是说,美人鱼其实不必等待那可遇不可求的爱情来求得生存,而是应该依靠人类最伟大的理性之力。其实,根本上而言,这理性之力所保护的并不只是美人鱼,也包括人类自身。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