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际思想周报|为争夺欧洲霸权而战

彭渤
2016-02-29 08:28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为争夺欧洲霸权而战

近来,围绕是否应该脱欧(“Brexit”),在英国引起不小的争论。日前,首相卡梅伦宣布将于今年6月23日就是否脱欧问题举行全民公投。然而,英国朝野上下对欧盟28国领袖艰难达成的妥协方案褒贬不一,就连执政党和政府内部也出现了分裂。尽管分析普遍认为基于自身利益以及与欧洲大陆的紧密联系,英国最终选择与欧盟分道扬镳的可能性不大,但这道悬而未决的选择题仍将继续困扰着英国和欧盟。

支持或反对英国脱欧的阵营,主要围绕贸易、欧盟债务、欧盟规范、移民、影响力等五个方面展开论争,《经济学人》将两大阵营的观点整理成如下简表:

伦敦市长约翰逊(Boris Johnson)决定为英国脱离欧盟拉票,22日,约翰逊在《每日电讯报》专栏发表文章,表示英国只有脱离欧盟,才能寻回主权。

约翰逊说,二三十年来,改变的人,不是我们,而是欧盟。欧盟已经大大改头换面了——“今天它是盘踞在比利时首都鹅卵石街道上的庞然玻璃帷幕建筑物、重重的欧元宫廷”。此外,他指出,“我们正在看到的,是司法的殖民化”,这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缓慢过程,欧盟渐渐渗入公共政策的每一个领域。接下来,欧盟在每一个领域中都会取得最高的决策权。

约翰逊还提到荒唐可笑的欧盟法规,比如规定茶包不得回收再利用、8岁以下的小孩不得吹气球、吸尘器的吸力必须有上限等等。

学者与公共知识分子们也加入了这番论争。提摩西•加顿•阿什(Timothy Garton Ash)在《卫报》上警告说,新的战斗开始了,其结果将决定英国和欧盟两个联盟的命运。如果英国投票离开欧盟,苏格兰人将投票离开英国,然后英国就不在了。同时,Brexit对欧陆的震荡可能意味着欧盟的终结的开始。

英国籍苏格兰人学者尼尔•弗格森(Naill Ferguson)以英国历史学家A. J. P. 泰勒名著《为争夺欧洲霸权而战》(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Europe)为题,在《波士顿环球报》上感叹说,欧洲的谈判曾经充满魅力。五百年前,当亨利八世在加来附近会见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时,有那么多都铎王朝的徽章金光闪闪,以至于这里后来被称为金衣之地。与之相对比的是,上个星期卡梅伦和其他欧洲领导人敲定英国在欧盟中的新的“特殊”地位条款时,不得不忍受使人蓬头垢面的马拉松谈判考验。

弗格森说,曾几何时,帝国的成功给了英国人一种可以将其与大陆脱离的幻觉。但这种“神圣的孤立”只是一句反讽的话。首先是拿破仑,然后是希特勒,揭示了英国根本无法弃绝“大陆约束”。通过脱欧公投,英国人是可以宣称“英吉利海峡上的浓雾,切断了与大陆的联系(fog in the Channel — continent cut off)”,但一个没有英国的欧洲将加剧动荡。

弗格森指出,这是一场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德国历经大约起于1989年,一直到2015年的优势之后,如今陷于疲软。默克尔去年夏天草率打开的德国边界,正如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布伦希尔的自焚现场。中风后,德国的欧洲霸权轰然倒塌。而卡梅伦曾经认为他是与柏林谈判,如今发现自己要应付从巴黎到布拉格的27个不同力量。为什么谈判能成功?弗格森相信这是一种所谓“怀疑论”的根本转移。

弗格森说,在1990年代,相信乌托邦的人都支持欧洲。他们真心相信一个无国界的欧洲,连同其单一货币会神奇地演变为欧洲合众国,超越过去邪恶的民族主义。现在相反的是,支持脱欧的人成了相信乌托邦的人。真正的怀疑论者如今指出,脱离欧洲不仅是放弃英国对其主要贸易伙伴未来关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破坏了欧洲安全本身。

弗格森意味深长地说,500年前,亨利八世的Brexit版本是放弃罗马天主教,同阿拉贡的凯瑟琳离婚。在那些日子里,一个怀疑论者会劝他不要脱离欧洲,并团结起来对抗土耳其人。

当地时间2016年2月20日,英国伦敦,英国首相卡梅伦正式宣布英国将在今年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 视觉中国 图

SCI-HUB与互联网罗宾汉

学术研究成果是否应该免费公布?期刊是否应该收取高昂的订阅费用?如今,论文收费常被质疑阻碍科研发展,而互联网上对收费论文的反抗已经溢到所谓“暗网络”(the Dark Web)领域。

大多数现代学术工作者被关在一道“付费墙”后,除非他的计算机连接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网络,而它们恰好购买了价格昂贵的数据库,否则他将需要为下载的每篇论文支付通常为30美元的一笔费用。

许多学者认为,这个付费系统使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等富得流油,该公司旗下拥有2,000多本期刊,其市值约等于美国三角洲航空公司,而对学者和大众来说,他们并未分享到什么好处。但有人担心,如果不付费的话,那些免费的学术刊物将无法像收费刊物那样坚持严格的选稿标准和同行审查。

几年前,哈萨克斯坦一名神经科学研究员Alexandra Elbakyan创立了Sci-Hub网站,其口号是“移除科学路上的所有障碍”。用户只要输入所需论文的链接,程序就会自动尝试通过已订阅该期刊的大学用户账号,免费下载相关论文,同时间该论文亦会储存到Sci-Hub之内,供其他用户将来继续下载。Sci-Hub网站声称,目前系统已收集了超过4,700万篇学术文章。

不过2015年10月,纽约地方法院宣判该网站的做法是侵犯版权,并要求网站立即关闭其sci-hub.org的域名。而近期该网站死灰复燃,并利用了新网址sci-hub.io重新运作。

《大西洋月刊》一篇文章指出,即使新的域名被关停,sci-hub仍可在所谓“暗网络”上访问。“暗网络”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它需要通过特别软件访问,并且无法被搜索引擎捕获,因而常常充满毒品、武器交易与儿童色情。著名的“丝绸之路”网站就是暗网络的一个毒品市场,存活数年后于2013年关闭,其创始人被判处终身监禁。

Sci-Hub为什么要不顾麻烦,提供论文免费访问呢?在提交给纽约地区法院的信里,Elbakyan说,为一篇论文支付30美元简直是“疯了”,因为研究人员通常需要访问几十甚至数百篇文章。

Elbakyan同时指出,学术研究自由出入也有利于促进研究人员的独立性。 如今,期刊认购价格都非常高,人们需要加入现有的研究机构,才能合法免费获取,这抑制了研究人员的创造性。

在去年纽约地方法院宣判Sci-Hub违法后,即有科学家发起行动,抵制论文出版商爱思唯尔。他们发出一封公开信批评,爱思唯尔作为最大的学术文章出版商,赚取的利润竟然高达37%。另一边厢不少研究人员的薪水低微,大学生亦要承担大笔贷款债务。就连全球最富有的大学之一的哈佛,亦曾表明难以负担高昂的论文订阅费。

【言论】

人均乳酪消费和意外被床单勒死的人数有很强关联性。年复一年,美国拼写比赛(Scripps National Spelling Bee)获胜词的字母数与被毒蜘蛛咬死的人数紧密相关。

——颠来倒去解读丰富的数据,偶然关联性会层出不穷。这样一些事例已被编入一本新近出版的名为《伪关联》的书中。

带有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并不像某些人以为的那样“民主公正”。

——去年以来,寨卡已经感染了大约150万巴西人,患者多集中在炎热且贫困的东北地区,《华盛顿邮报》说,寨卡病毒嫌贫爱富,专找穷人。

经济学家们对数学有一种幼稚的热情……他们的数学建模已成了一种隐秘的反智主义。

——有笑话称“经济学的唯一例外就是现实世界”,近日,一位历史学家在《高等教育纪事报》上向经济学家集中开火,认为经济学应该向史学学习,看重事实,而非理论,更不要沉迷数学建模(“其目的是隔绝学科竞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