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基层干部手记|不得不回到城市:农村青年的乡愁与无奈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宋家金
2016-02-29 23:23
来源:澎湃新闻
市政厅 >
字号

为了孩子,不得不出去奋斗

“大雷、美凤,今天你俩再检查一下寒假作业做完没有,没做完下午接着写,要不去你婶婶家也行,货运公司那边催得紧,明天就是大年初十了,我和你妈明天天不亮要走,今晚上我把你叔叔伯伯喊咱们家聚一起聊聊天,你俩在家要听奶奶的话,好好用功读书”。福耀夫妇对自己的儿子和女儿说。

但福耀眼里和心里更多的是不舍与无奈,与家族成员节后聚会,往年都是初七晚上。因母亲身体得病,必须要到县城医院做手术,然后让弟弟弟妹在医院伺候母亲,所以,今年外出往后推迟一两天。

福耀的家乡位于豫东平原睢县县城南的一个小乡村,福耀从小在这里长大,是土里生土里长的农村孩子,并且性格倔强,学习成绩又不好,每学期总有五六次因与同学打架被老师请父母到学校,小学三年级没读完便辍学。

村里的池塘与村后的小河是他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地方,虽然现在村里的池塘有的已被填平,河水也没那时清澈,但福耀还是对这些地方印象深刻。17岁的时候,青春的冲动让福耀看上了后村的一同龄姑娘。该姑娘夏季每天下午要到河里放羊,他也借着放羊的机会与该姑娘多次接触。俩人产生了爱意。但此事被女孩的父亲知道后,多次拿着刀到福耀家里,要砍死吊儿郎当的福耀。因为这事儿,两家族差点打起来,动静非常大,前后两村都知道了。

在女孩的坚持下,最终俩人喜结连理,走进婚姻殿堂,终成眷属。结婚不到半年,他们便有了孩子。

年青力壮的福耀,为给孩子挣奶粉钱,从没到工地出过力的他,靠出卖劳力挣钱。虽然没有学问,但他也不想在建筑工地出卖劳力一辈子。他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希望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不过,福耀母亲看他整天在家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有时都没有零花钱,被老丈人骂的一无是处。可怜天下父母心,福耀的姨和姨夫在浙江跑运输生意,每年收入相当可观,福耀母亲便多次与他们商量,让福耀跟他们一起。最后,福耀姨同意让福耀一起去,但前提是自己买辆大卡车。一辆运输车成本三十多万,福耀父亲去世早,母亲含辛茹苦把妹妹和弟弟养大已很不容易。为了这辆大卡车,母亲把家里粮囤里的麦卖了,找家族、亲戚邻居借了一遍,后来又在同村人帮助下办了贷款,才凑齐这笔买车的钱。刚开始生意不错,加上福耀媳妇嘴甜会说,与货运公司老板娘关系处得不错,每月可以加班多跑几次,他们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两年内不但把贷款还清,也把借的钱还清了。第二年春节前回到家后,福耀还把借钱的“恩人”喊到家里设宴以示感谢。

靠跑运输改变了生活境况,夫妻俩为让孩子将来长大有出息,跳出农门,便和其他村里人一样,把孩子送到县城里的寄宿学校上学。每年年前货运公司放假,两口子便从浙江回到河南老家,这也是他们每年惟一一次与亲人团聚的机会。

家里的地让母亲来种,现在种地全是机械化,很方便。母亲在家养了几只羊。福耀每月都会给母亲打些生活费用、零花钱。学校每月一次专车,把俩孩子送到村口,母亲把他俩接回家,为他们做点好吃的,然后到周日下午,再把孩子送到村口,等学校专车来接走。

农村孩子到县城接受教育,本来是好事,但一个班里全是农村来的学生,效果和在农村学校学习没啥区别,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改变。因学校是封闭的,父母不在家,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是为孩子安全着想,于是学校倒成了留守儿童的托管所。

与父母相隔千里之外的孩子有很多,他们的童年没有享受到父爱、母爱。为弥补父母对孩子严重缺失的爱,福耀夫妻年前回来,总要带着俩孩子去县城公园、商场逛逛。每到这时,孩子对自己的亲生父母倒感到挺陌生。

大年初一已过,福耀夫妻开始忙着走亲戚,亲戚刚走完,又要远赴浙江为新一年的生活而奋斗奔波。其实,他们也不想出去,孩子媳妇热炕头的生活最美好,宁愿在家多陪陪孩子。但他们心里最清楚:俩学生的寄宿费用每半年交一次,一年下来一万多元;邻居们都盖起了二层小楼房,购买了家庭小轿车,而自己家的房子旧了,每逢下雨就是外面大雨屋里小雨,早该翻新了。为了改变生活状况,奔着自己心中永恒的梦想,他们必须到城市中去奋斗拼搏。但城里呆的时间再长,也永远不是自己的家,他们也想过,国家的惠农政策对农民种植养殖扶持力度很大,可以找机会把大卡车卖掉,然后回到老家,搞养殖或承包土地种植。但他们还没有去实践过。

做养殖业失败,还是去打工了

农村天地广,大有作为处。生于农村长在农村的青年更了解农村,直到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样的发展机会。社会关系、社会组织机构及农村发展模式的变迁,为农村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村里的二虎长得非常壮实,口才很好,很会说话,父亲还是小学校长,可偏偏没女孩喜欢他,到30岁还没结婚,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二虎也是村里少有的高中毕业,二虎上面有五个姐姐,是家里唯一男丁。其父母受传统思想约束,不生男孩誓不罢休,到第五个孩子才生了二虎。

仗着父亲手中的权力,二虎在村小学以民办教师身份在学校代课,直到33岁才结婚,婚后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随着国家对教育部门进人的管制,二虎到离开学校那天起,也没有获得“正式”的教师身份。家里母亲常年有病,父亲的工资和种地的收入仅够母亲看病和贴补家用,每到假期二虎就到工地做小工,每天几十元的收入,妻子在家靠传统的种植模式种地,维持着这个小家庭。

2010年后,二虎考虑到孩子已长大,父母年龄已高,并且自己是家里的独苗,平时家中花费开销很大,所以不想再到工地出卖劳力挣钱养家,必须要有自己的事业,才能撑起这个家。

此时国家对生猪养殖业有补贴,二虎便产生了养猪的念头。在几个姐姐的帮助支持下,利用家中院子闲置地方,搞起了庭院经济,建起了猪棚,搞起了养殖业。第一周期效益明显,二虎赚到不少钱,他还自学了动物防疫,防治、饲养管理等专业知识。或许是好运降到他头上,每逢生猪出栏时都赶上好价钱,夫妻俩乐开了怀。随着效益提高,他们养殖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养殖数量最高达400多头,在本村及邻村小有名气,其它养殖户也慕名前来学习。不过,在他养殖赚钱的同时,也给邻居生活带来了烦恼,每到夏季,猪粪味臭气熏天,邻居对他意见很大,私下议论都劝他把养殖场搬到村外。

此时,二虎手里已有一定积蓄,经过外出参观考察、选址,建厂投资一百万左右,在村头建了一个很像样的、非常现代化的规模养猪场。猪场投入使用时,二虎特别高兴,叫来亲朋好友,来家中喝酒庆祝,畅谈自己的发展规划。

但或许是市场不景气、价格不稳定,又或许养殖综合能力还需要学习提高,新猪场投资使用不到两年,二虎便关闭了养猪场。自从猪场关门后,二虎在人群中与人聊天,再也不提他曾经的辉煌岁月,说的最多的,是老母猪光死,小猪光生病。

“辛辛苦苦好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二虎的生活状况回到了从前,村民再也没看到过兽药、饲料、疫苗销售人员开着车把醉醺醺的二虎送到家的那部小轿车。两个孩子在大学读书,高额的学习及生活费用,让二虎感觉到了经济负担。二虎精神明显消沉好多,在农村他曾有过辉煌,但现在,为了家庭他不得不和其它村民一样到建筑工地,重新学习粉墙的技能。有个粉墙技能,在工地上起早摸黑一天能挣三四百元。

总结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大,农民走上了柏油路,安了路灯,吃了自来水。科技下乡、文化下乡给乡村带来了无穷生机与活力。

但每年过了正月十五,村里的年青人都外出务工,空心化的农村没有了生机。村民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小农经营意识是农村发展的主流。村民大都靠外出出卖自己的体力为生。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不外出务工就没有收入来源,家庭的经济负担会加重;随着种植成本提高,农产品价格走低,仅靠种地很难提高经济收入,所以必须离开农村谋生。

一些情况下,在外谋生的村民依靠合力,不仅钱袋子鼓起来,村庄也小有名气。譬如,“拉面村”(全村人在外地做拉面)、“卖菜村”(全村人在北京卖菜)、“北京村”(全村人在北京承包建筑工地)。

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现代化的今天,农门靠种地,也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他们面对一家老小,如果没知识没文化、没有专业技能,就很难养家糊口。而农村需要的是有知识文化、视野开阔、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在城市发展,依靠出卖劳动力,的确很难立足。他们的根在农村,城市最终不是自己的家,但回到农村又无经济收入来源。虽然如此,他们仍然这样坚持着。

(文中姓名为化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