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何汉理:中美需要新的“战略再保证”

澎湃新闻记者 郑怡雯
2016-03-02 19:56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2015年,美国掀起了一场对华政策大辩论,主题是“美国该拿中国怎么办?”

——“现在到了转变对华战略的时候吗?过去8届政府继承的接触政策失效了吗?”在华盛顿的中国和亚洲政策研究圈内,对中国的焦虑感正在增加。时至今日,这场旷日持久的大辩论仍未结束。

3月2日,2016年美国大选迎来了初选分水岭 “超级星期二”,正值总统大选季的美国也时不时出现“中国议题”讨论,尽管这是竞选人们惯常的“炒作中国议题”,但在候选人纷繁的陈述中,又为未来美国对华政策走向蒙上一层迷雾。

“很多人相信中美之间不会爆发战争,但是对中美关系未来持悲观态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公共政策学教授、克林顿时期特别国家安全顾问何汉理(Harry Harding)3月1日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时说道,他坦言,中美关系的现实是竞争大于合作,竞争并非坏事,但中美需要健康型的竞争而非有高风险和高代价的竞争,并需要扩大合作。

在这场题为“美国对华政策辩论和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分析”的讲座中,这位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建议,中美之间需要一定条件的“战略再保证”,即建立“有代价的、真正的互信”,而中美关系的问题更多在于美国缺乏“展现战略决心”,即美国对华政策缺乏具体的战略设计,比如奥巴马政府在处理对华热点问题上显得犹豫,这也是下一届美国政府需要避免的问题。

该讲座系复旦大学牵头筹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高端系列讲座第3讲。

何汉理(Harry Harding)

几十年来最为深刻的辩论

“美国对于中美关系的讨论愈发激烈,这是几十年来一场‘最为深刻的辩论’,不禁让人想起上世纪50年代美国关于‘谁失去了中国’的那场辩论。” 何汉理说。

2015年12月,何汉理在《华盛顿季刊》发表了一篇篇幅达20多页的《美国对华政策失败了吗?》评论文章,文内针对辩论聚焦的3个问题分析:第一,美国为何对中国过去几年的行为感到不满?产生的不满是否合理?第二,美国的政策是否导致了这些不满?第三,若政策已经失败,那么要做出哪些改变?如果政策没有问题,又该怎么做?

在讲座中,何汉理详细梳理了这场美国对华政策讨论的4大议题。他认为,这场讨论基本围绕中国的国际地位、美国在亚太地区核心利益、中国未来经济和政治制度以及中美实力对比变化。

“一些声音认为,中国外交政策变得越来越主动,在中美的实力较量中,天平更倾向中国。不过,也有对中国行为持积极态度的声音,他们认为中国对国际问题的处理方式正在向美国和国际社会看齐。还有积极的观点认为,中国正在变得更加遵守国际社会规则,建立金融组织以应对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也属合理。”他说。

对华政策三套替代方案

美国对华政策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何汉理归纳说,有观点表示,美国对华政策的问题在于执行力不够——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没有投入大量精力关注对华政策,在处理热点问题上也显得怯懦和犹豫,这些都是促使中国走向“强势”的原因。

还有观点称,美国对华政策根本上就是错误的。美国对“再平衡”的关注太少,忽略了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或者认为“支持”中国就能换来中国的认可和感激并且消除不信任。

“辩论各方仍然无法对对华政策的‘替代方案’达成共识,但可以归纳为三派——第一,保持现状派,即美国增强现有对华政策的执行能力,建立战略互信。第二,达成‘交易’,美国应更大程度接纳中国,在重大议题上让步,如台湾、南海等,以换取中国在美国关心的问题上让步。第三,强硬对待。美国应联手盟国对华施加更多压力,迫使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但是美国难以保证盟国的全力支持,并且将为实施该政策付出代价。”何汉理说。

他表示,现今美国对华政策的辩论尚未结束,不过这场辩论更多集中讨论美国以往对华政策的失败,但未能讨论出新的替代方案,现实主义派学者、自由主义派学者之间很难达成共识。

美国对华政策往哪走?

除了从去年持续至今的“对华政策大辩论”,在2016年美国大选如火如荼之际,热炒“中国议题”也是层出不穷。

民主党竞选人希拉里就直接妄指中国“窃取美国商业机密和政府信息”;共和党竞选人特朗普也在他的首次参选演说中23次提到中国,并将美国人失业归咎于中国。

但何汉理认为,在今年美国大选的外交政策讨论中,中国议题并非“首要议题”,俄罗斯、以色列和伊朗问题才是在大选中被提及更多的话题。

“无论是希拉里当选,或者是其他候选人当选,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他们对待TPP的态度,希拉里曾是TPP的支持者,但是现在参选的她却反对TPP,特朗普反对TPP,而卢比奥、克鲁兹则是支持TPP的一派,新总统对TPP的态度将是对‘中美经济战’造成影响的最大变量之一。”他说。

对于中美是否必将走向冲突,何汉理认为,很多人相信中美之间不会爆发战争。他本人也更支持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和迈克尔·欧汉伦(Michael O’Hanlon)所著的《战略再保证与决心:21世纪的美中关系》一书中的观点,即“战略再保证”与“展现战略决心”是管控中美关系的重要机制。

何汉理表示,中美间真正的互信需要一定的条件和代价。“如同卢比奥所说,仅仅只有对话、交换意见和想法、增加透明度并不是真正的互信,这些远远不够,唯一建立互信的方法是‘有代价的互信’,牺牲国家的某一些利益以表明一国想与另一国建立信任。”他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