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常态上海实践①|“北斗硅谷”:西虹桥科创企业抱团冲百亿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鲍思琪
2016-03-06 08:0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编者按

立志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已经踏上了新的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了上海的这一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三年多里,上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自贸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推进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成绩斐然。今日起,澎湃新闻推出“新常态上海实践”系列报道,从上海多名普通劳动者的视角,讲述一些小人物的创业故事、一个高校的创新实验、一条街区的转型、一个产业园的崛起、一个区的改革路径等,以此记录在全国引领经济新常态的上海实践。

上海,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 

“永远不能把登山的保险绳交到别人手里。”李坚说,这是所有北斗导航系统研发人员的共识。

每当有人来参观,作为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的运营管理者,李坚总会带他们去看一看展示中心,那里有他精心收集的“宝贝”:无人驾驶车、无人机、3D激光扫描系统、移动环境信号采集车、智能扫地车、车辆大数据管理平台以及40纳米射频基带一体化北斗芯片等众多的创新产品,这些都是基地企业研制生产的北斗应用产品和创新成果。

李坚是上海西虹桥导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所管的这个基地则是全国第一家正式投入运营的北斗产业园区。

北斗提供的是时间和空间的信息,李坚就此一再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强调,这对主权国家非常重要,不容别人掌控。

登山的保险绳

很多人在私家车或手机等设备上免费使用GPS导航,体验很好,所以一提起导航人们就首先想到GPS,很多人不知道我国也有一套自主导航定位系统。而知道北斗的,也有不解,有GPS不就可以了吗?GPS的定位精准,用起来很顺手,中国再投入精力、花费成本进行北斗系统的研发是否多余?

在李坚看来,这样的想法其实是陷入了误区,而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永远不能把登山的保险绳交到别人手里。”

“北斗是我们的国家战略项目,作为时间基准信号的传感器,北斗提供的是时间和空间的信息,这对主权国家而言非常重要,是不容别人掌控和主宰的,更必须要掌控在自己的手里。”李坚说。

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位于青浦西虹桥商务区内,毗邻虹桥枢纽、国际会展中心等标志性设施,四周高速飞架,直通大枢纽,链接长三角。基地由原总装备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授牌,于2013年12月31日开园运营。

李坚就在这一年成为“北斗人”,而这似乎是命运的安排。

1985年从国防科技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就曾在上海航天局从事雷达系统总体设计,并在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与日本合资的上海尼赛拉传感器有限公司从事应用产品开发。8年里,作为一名航天科研工作者及工程师,李坚参与了多个型号产品的研制以及应用产品的开发。

1994年,李坚前往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任中国区销售总监。2004年进军广电行业,就职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裁。

2013年,在青浦区政府投入西虹桥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后,负责园区招商和运营管理的上海西虹桥导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李坚凭借专业背景就职公司的总经理一职。

虽然变更了角色,李坚却仍然机缘巧合地转回到与航天相关联的卫星导航领域。他更看重的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在未来大众应用的实践方面,将拥有无限前景和远大意义。而建设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安全、维护国防安全等,更是具有十分特殊的战略意义。

李坚。

弯道超车

在李坚看来,导航和其他行业的跨界应用能超乎想象地改变普通人的生活。

“北斗系统比GPS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民用尤其是大众应用,北斗相当于一个‘药引子’,给了其他行业更多的转型升级的空间。”李坚对澎湃新闻说,北斗系统现在的应用相当广泛,并不仅局限于应用在测量测绘或者导航,现在拓展了很多新的领域,比如居家养老,大健康,老人、学生甚至宠物安全。

李坚认为,在北斗导航产业发展过程中,研发的根本是要落实到应用上。西虹桥基地在教育系统、民政等系统全面推广示范应用,以基地所处的上海市青浦区作为试点进行过推广。园区的上海位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美迪索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承担了“北斗青浦大众位置服务系统”示范工程项目,根据市场需要,现已研制出国内体积最小、功耗最低的北斗卡片式终端,在上海市青浦区老人关爱、学生学业管理、旅游等方向形成2万台套终端的典型应用示范。该项目的实施,推动了国家北斗高新技术在百姓民生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北斗的应用规模从百万至千万再到亿,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时间。”李坚表示,根据国家规划,北斗导航从2012年起开始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服务,到2020年将向全球提供服务。整个系统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

在普通使用者看来,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任何人都能搜索并接收到GPS信号进行定位和导航,看似免费使用,其实不然。GPS的芯片和核心技术都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的,收益都归国外所有,最终还是中国消费者买单。而北斗系统的芯片和核心技术都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的。

李坚相信,我国北斗全球导航全面建成后,将使国内导航终端的生产厂商获益,实现弯道超车。

更重要的应用是在国防上,几乎所有的战机和导弹都需要导航和定位等功能。2020年,北斗实现全球卫星导航功能后,能使我国的作战效能提高100~1000倍,作战费效比提高10~50倍,这无疑将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

被舍弃的10亿土地出让金

这个西虹桥“北斗硅谷”的创建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基地的创新孵化区占地约57亩,周边是别墅区。李坚说,青浦区政府如果将这块地用于建别墅,光土地出让就可收入10亿元。但他们没这么做,反而投资近7亿,将国内有潜力的卫星导航企业集聚于此,欲在北斗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

弃别墅而取孵化区,得失孰大?李坚说,这笔投资是值得的。他展示了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咨询中心的分析数据:到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年产值超过了2250亿元,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该产业的国内用户规模将达到世界第一,年产值超过4000亿元。

李坚介绍,北斗西虹桥基地在市和区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全力对接国家“北斗”发展战略:园区制定和出台了绿色注册通道、税收减免、财政奖励、扶持上市、人才补贴等相关政策,为加快产业快速集聚与壮大,青浦区还设立了北斗西虹桥园区专项扶持资金,支撑优质企业发展。目前,入驻(含注册)园区企业近80家,包括业内龙头企业——上海华测,以及威固信息、海积信息、位盟信息、真灼电子等快速成长型企业,此外,如上海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SSNA)、上海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等业内精尖机构,也已入园开展工作。

在“一核两翼两平台”的发展框架指引下,园区坚持开放建设的模式。由政府主导,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有效引导和整合多元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上海西虹桥导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园区的专业化服务,即日常运营、招商及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创新团队等的建设工作。在创新产业集聚平台,助力企业发展方面,园区建设了公共信号环境、联合创验室、发展战略研究所、咨询与会展服务、前沿技术体验等,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在加强北斗示范应用,服务大众民生方面,由园区企业承担实施的大众应用长三角示范工程已全面铺开,重点推广实施了万余台/套针对国计民生领域的北斗终端设备。同时,园区积极扶持并帮助企业成长壮大,鼓励其挂牌上市。预计未来2年内,园区内多家企业有望在创业板或新三板上市或挂牌,3-5年内将有更多企业走向资本市场。

从“北斗+”到建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

“在上海的支持下,北斗导航系列企业,已经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连成串,结成片,共同在上海青浦区的中国北斗导航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组团式发展。”上海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陆星海说。

2015年,上海的北斗导航产品在高精度测绘应用、阅兵保障、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招标、重大项目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上海华测导航是高精度北斗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先企业,研制并推广了我国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测量型多模卫星导航(GNSS)接收机,产品远销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上海司南卫星导航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北斗高精度接收机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占据了国内1/4的市场份额;上海服控华龙公司推出的北斗多模多频基带芯片,在手持双模终端、车载双模终端等项目,实现占有率全国第一;上海远景数字信息公司的北斗/GPS卫星同步授时、同步实践在线检测产品,成功中标乌拉圭、墨西哥等国家电网项目……

而李坚心里还有一本账:西虹桥基地前期已引进了很多北斗产业链上的上、中、下游企业,后期会更侧重“跨界融合”、“北斗+”的发展战略,引进以北斗卫星定位导航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如机器人、无人机等;以及以位置服务为核心的服务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如智能交通、现代健康服务、物联网等。

上海青浦区区长夏科家表示,上海将以西虹桥基地为根据地,进一步吸引北斗导航相关企业入驻,上海导航产业2015年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2016年预计增长仍将超过20%,到2017年,产值有望达到100亿元规模。

“我们现在考虑的,就是如何尽快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陆星海说,上海着眼世界发展趋势,已经布局了北斗导航、高温超导、机器人等一系列重大科创项目,这些重大项目已成为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