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大代表建议将自然海岸线设定为生态红线,严控围填海活动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温潇潇
2016-03-10 21:52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加上长达1.4万多公里的岛屿岸线,总共约3.2万公里长的海岸线总量确实庞大。然而,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和环境规划的张玉珍却指出,我国单位国土面积拥有的海岸线长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仍然靠后。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玉珍在《关于加强我国自然海岸线保护的建议》中提到,近年来,沿海地区开发活动占用了大量的海岸线资源,导致自然岸线(包括海洋岸线及江河湖泊的岸线)保有率严重下降。“自然岸线的改变,通常是永久而不可逆的。”

在《建议》中,张玉珍认为,目前我国海岸线的保护面临“海岸带开发无序过度”、部分海岸线“高度人工化”,保护存在“多头管理”、缺乏“统一规划指导”等四大困难

《建议》分析道,过度且发展方式粗放的围填海造地使沿海大量的滩涂、盐田、水域变为了建设用地,对近岸海域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以盲目设立大量港口码头为典型的建设行为令海岸线人工化的趋势更为显著。而就在海岸线屡遭破坏的情况下,海岸线的保护更是面临有效综合协调机制的缺失,以及从上而下的统筹管理。也就是说,海岸线资源在被过度高度开发的同时,资源重复浪费的情况一再出现。

2015下半年,沿海各省陆续将自然岸线写入十三五规划。2012年,国家海洋局公布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中提到,“严格控制占用海岸线的开发利用活动,至2020年,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张玉珍认为,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自然岸线的重视。

对此,她建议将自然海岸线设定为生态红线,严格保护自然海岸线,建立国家及地方层面的立法保障,并通过全国和各省海岸线功能规划和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对不同岸线进行分级分类的规划引导。

此外,自然海岸线的保护还需建立海岸线管理综合协调机制,尽量高效地利用已有的人工岸线资源,严格控制围填海活动。海岸线有偿使用、跟踪监测岸线项目建设等都是对自然海岸线保护的有效尝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