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张翎新作《死着》出版,曾对《唐山大地震》结尾与冯导有分歧

澎湃新闻记者 赵振江 实习生 滕艺菲
2016-03-14 08:37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每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千姿百态》书封

13日下午,华裔作家张翎的新作长篇小说《流年物语》、中短篇小说集《每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千姿百态》在京发布。发布会上张翎透露,继《唐山大地震》之后,新作《死着》(收录在《每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千姿百态》中)将再次与冯小刚导演合作,不久将搬上大银幕。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张翎开始在海外写作,她的作品《余震》《阵痛》《雁过藻溪》等作品曾获得多项奖项,尤其是根据小说《余震》改变的灾难巨片《唐山大地震》受到注目,《余震》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是“至今写地震写得最好的小说”。此次写作《死着》,张翎把生死瞬间的人性纠葛刻画得更加错综复杂。作品尚未出版,影视版权就已授权著名导演冯小刚。

华裔作家张翎的长篇小说《流年物语》

曾与冯小刚对《唐山大地震》结尾产生分歧

张翎在发布会上透露,起初《余震》的结尾被改编时,她十分不解,不愿意改变小说结尾中原有的意境,也曾与冯小刚对影片的结尾产生分歧。

在解释自己的看法之时,张翎引用了“凤凰涅槃”这个词,凤凰背负着人世间的所有恩怨情仇,甘愿投身于烈火之中自焚而换取幸福,而张翎则认为,小说中的“火”和“鸟”的关系并不是传说中那样伟大。

“在小刚工作室的时候,我曾表示不解,我说这一种‘火和鸟’在现实中没有直接的关系,不是所有苦难都可以造就人,有一些苦难真的是没有办法克服的。小刚看了我一眼说,‘你非得不让他们见面吗姐姐,13亿人民是坚决不干的。’”张翎介绍,最后在冯小刚的劝说下,她放弃了自己的坚持。“如果故事的结尾放在欧洲那就是永不见面,在好莱坞就是我小说中开放式的结尾,而面对中国的观众,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相见。”

与小说不同,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最终母女相见

面对改编,张翎表示现在对待自己作品的改编能够完全放下来了,她将自己的作品比做是嫁出去的女儿,心态十分豁达。张翎谈到,自己在选择导演时十分严格,冯小刚、张艺谋等导演都十分青睐《余震》这个故事,之所以选择与冯小刚合作,就是因为冯小刚的每一部作品都让人十分惊喜,从《天下无贼》的黑色幽默,到《集结号》的铮铮铁骨,再到《1942》的灾难困苦,冯小刚总是让人眼前焕然一新,“写小说是我自己唯一认为有自信能做好的事,除此之外我是非常无能的人,电影是另外一个行当,我不懂。我觉得我不懂的事情要交给懂的人去做。”

此外,张翎透露,在《死着》尚未出版之前,冯小刚导演就买下了该故事的版权,“他当时感觉这个角度不太一样,目前这部电影不是马上要做的项目,至少要在他一两部(电影)之后才会做。”

《唐山大地震》剧照

“疼痛是带着影子行走的人”

张翎在谈到两部新作《流年物语》《每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千姿百多》之时,重复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疼痛”。

“疼痛有不同的种类,我把贫穷也想成是一种疼痛,但是贫穷又不是普通的疼痛,普通的疼痛是好了就忘了。我嫂子生孩子生了三天生不下来,她出产房第一句话就说,’太疼了我再也不生了‘,过几年又大着肚子了,这就是典型的好了伤疤忘了疼。贫穷早已消失了,但这个疼痛还是存在的。《流年物语》的疼痛是带着影子行走的人。”张翎介绍,小说《流年物语》讲述的是大时代的流年中,两个家族三代人之间的中国式家庭生活。小说中关于贫穷和恐惧、欲望和道义、坚持与妥协都有着她独特的思索,而这些思考都带有她年轻时代中贫穷的印记。

常年旅居加拿大,张翎用“看客”这个标签来形容自己,虽然与国内读者、出版市场有着断隔,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能够让她有一个理性的距离来审视中国的创作环境,“有利的距离制造理性的审美空间,我失去局部,我有了全部的。使得我不会随波逐流,不太会紧紧抓住时代。”

在与冯小刚合作电影《唐山大地震》之后,张翎曾经说过“小说描写了痛,电影讲述了暖”。此次再度与冯小刚合作的《死着》收录在了《每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千姿百态》中,书中都四个故事都描述了把人逼到生活的死角,审视他们突围都姿态。张翎认为,目前有很多文学作品是探讨如何艰难地活着,而讨论如何艰难的死着的视角似乎更特别,更能引人深思。

《死着》在纳入作品集前,曾在《北京文学》杂志刊发。有读者评论称:经典名著《活着》让人感悟生活不易,而张翎的《死着》却用更精悍的篇幅刷新我们的人生观——死,也许比生更艰难。而张翎自己也表示,机缘巧合定下《死着》这个题目,也算是对余华老师作品的致敬。

张翎

“与张爱玲相比,我的作品有缺口,有光亮”

作家莫言曾经评论说“张翎的语言细腻而准确,尤其是写到女人内心感觉的地方,大有张爱玲之风。当然张翎不是张爱玲,张翎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社科院文学所所长陆建德在发布会上评论张翎的作品时也表示,张翎与张爱玲虽然作品都有阴冷之处,但是张翎的作品还有克服阴冷的部分。

面对大家将自己与张爱玲的比较,张翎表示与张爱玲的区别除了语言推敲不同之外,最大的地方就是仰看世界角度不一样,“我们都描述了漫长隧道的黑暗,我们两个人描述方法不同,即使在描述同一条隧道,我还隐隐约约觉得有缺口,有光亮。”

在解释新书《每个人站起来的方式,千姿百多》书名的由来时,张翎解释说像《余震》中王小凳的生母,她从灾后站起来那种姿势:拖着一条腿,始终穿着灰衬衫,始终还翻着一片浆黄色领子,在灾难中死了丈夫,她认为她亲手抛弃了女儿,她非常没有希望,绝望是低入泥尘的希望。但张翎却用一个发卡和领子来说出她对生活的希望。“地震中死亡24万人,在多少个家庭里面每个人站起来的姿势是不一样的。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余震》中王小凳的生母电影形象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