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四十再当妈:女儿伺候我坐月子

汤秀娟
2016-03-14 16:36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题记】

几年前与仲曾有一面之缘,但时至今日无论如何努力回忆,始终记不起她的面容,更难将她与一个45岁刚生育二孩的高龄产妇相联系。通过她同学玲的牵线,我们相约于德政北路的一家湘菜馆。在一个较安静的位置坐下后,玲再次打电话给仲,她没有接电话,玲有点着急,怕仲记错了时间。我也有点担心,45岁刚生下二孩三个多月,她应该还处于非常忙乱的状态,忘记约会实在太正常了。就在我和玲正在闲聊时,仲迈着大步走到我们跟前。

她穿着浅紫色套裙,胸前背着婴儿,手里提着妈咪包,梳着短小的马尾辫,干净利落。还依然粗壮的腰腹恰到好处地将整个BB安稳地托着,三个多月大的婴儿紧贴着妈妈丰腴的胸脯正贪婪地酣睡。仲虽然化了淡淡的妆,我也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迎接一个不修边幅的妈妈,但第一眼看到她时,我还是小小地吃了一惊,她给我的第一感觉竟然是:这是一位年轻的外婆背着刚出生的孙子。可能是她不太白净和红润的脸色,也可能是刘海处些许的脱发和花白,又或者是那没来得及恢复的丰腰厚腹。顿时我心中不禁微微有点凉也有点怵,然而接下来她的侃侃而谈产生了强大的正能量,气场迅速逆转。

坦然道出:我是三个孩子的妈

“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一坐下来,仲就直接向我发问。如此开门见山,我与玲有点惊愕,但我们迅速回过神来,当然是听真话了。“我是很直接的人,我告诉你,我有三个孩子,怀里这个是我的第三个孩子。因为怕别人说我是另类,生这么多,所以除了我的亲戚外,其他人我都不说。我先生是梅州客家人,我是地道的广州人。我俩都很喜欢孩子,相比先生,我更喜欢一大家子,很热闹的感觉,尤其是老的时候,有儿有女,什么事情都可互相沟通,互相关爱。像我们父母那一代,有四个儿女,逢年过节,或者哪家有个病痛不适的,都可相互照应,我很向往。”

仲的先生曾经当过四年义务兵,复原之后在国企工作,在她的鼓励下,1992年起尝试做些生意,有一定基础后直接跳出来做生意。仲1991年护理学校毕业后便分配到医院工作,结婚两年后1994年大女儿出生,因属于体制内,从政策的角度已不允许再生,但她一直不死心。

2008年仲主动辞去医院的工作,加盟一个品牌化妆品公司成为一个独立经销商,因此重获了生育自由。她与先生商量再生孩子的事情,但先生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可能是觉得压力太大,他甚至很知足地安慰仲,女儿乖巧懂事,她健健康康就可以了。但仲的心中有一份仲持,也就在这种有意与无意之间,几个月后仲发现自己怀孕了。先生很担心她的身体承受不了,毕竟仲已经38岁,但自信的她反过来安慰先生,并成功说服了他。她并没有忘记听取大女儿的意见,那时大女儿已经14岁了,正在读初二。仲对大女儿说,想给她添一个妹妹或者是弟弟,让她有一个伴,陪伴她共同成长。没想到大女儿非常高兴,就这样2009年仲39岁时,二女儿顺利出生了,一家人乐开了怀。

2014年上天再赐给仲一份大礼——她又怀孕了。所以今年8月,大女儿21岁、二女儿6岁之时,就在仲结婚23周年之际,她再次顺利产子,这就是仲的第三个孩子,“我45岁再当妈。感恩!”仲说。

追求自由:我想出去看看

很多人以为仲是为了生孩子才跳出体制,其实并非如此。仲1991年毕业后一直在专科医院工作,她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很喜欢护士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能帮助别人,她特别有满足感。她还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的人,2001年还在职攻读了护理大专,同时还获得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专毕业证书。在工作中,仲的能力得到了认可,人际关系也处理得非常好。但是,长期的高强度劳动也给仲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常年便秘。

就在2004年,仲接触了一个化妆品牌,她很欣赏这个品牌的经营之道和价值理念。经过慎重的思考,她在2008年向单位提出辞职,离开了工作17年的医院。很多人都觉得她傻,已经年近40岁(38岁)的女人,居然选择离开稳定的事业单位,放弃人人向往的铁饭碗,自己出去闯荡。但仲需要自由,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她想要出去看看。讲到这里,我会心一笑,可能她意识到这和那句很火的话相当接近,“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她并没有刻意模仿当下的流行语,这是她的肺腑之言。她非常明白,如果40岁之前再不离开,她就永远无法领略到拥有自由的富足。辞职的勇气少不了她先生鼓励的功劳。当她把辞职的想法告诉先生时,马上得到了先生的支持,他还鼓励她,他已经有一定的事业基础了,有能力支持她追求自由。于是,她义无反顾地走向新的领域。

2008年离开医院后,仲很快就怀孕了。从2009年二女儿出生到2015年小儿子出生,离开医院出来闯荡的七年时间里,仲一共生了两个儿女。她觉得,这是一种缘分,她很感恩。而在职场上,她工作的宗旨是指导女性发现美丽、培养美丽和展现美丽,美由表及里,从个体到家庭,因为热爱和认可所以很投入,真诚的沟通让她成为很多美丽女性的知心朋友。为了工作的便利,她还学会了各地的方言。在自己的努力下,她在广州、兴宁、梅州等开设了多间工作室,以她的名字命名。仲的父母相当支持她的事业发展,仲很感恩父母为她取了一个秀丽而坚强的名字。在仲看来,这个名字赋予了她美丽与坚强的特质,使她因自信而美丽,因勇敢而坚强。

2009年,仲怀孕八个多月,因工作需要还要赶赴梅州。工作那几天,着急的小女儿等不及,在梅州降生。仲是一个相当勤奋的人,尽管生和养孩子很忙,但她从不让工作落下。今年8月,刚生下儿子,还在坐月呢,她已开始工作了。儿子满月后,我还背着儿子去兴宁、梅州工作,她不休产假,但她很满足、很快乐。

勇敢选择:一切源自爱

“这三个孩子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仲这样形容,她认为自己也是同龄人中的少数派。她也承认,她是幸运的。可是,她的幸运又是有迹可循的,因为她一直都很有勇气,而这种勇气源于爱。她说,做事如果思前想后,顾虑太多,最后必然只会一场空。

她与先生相识相爱25年,结婚23年,原来各自有单位,后来先后跳槽,独自打拼,互相激励,共同进步。期间有过吵闹,但感情依然如初。仲说她的先生真的很爱她,处处为她着想。她的先生是梅州客家人,而客家人有多子多福的观念传统,而且很重视男丁,但仲的先生从来没有对她提出“一定要生男孩”的要求。2008年跳槽后,仲表示想再生一个孩子,她先生考虑到第一胎女儿是剖宫产,而且她当时已经三十八九岁,怕影响她的身体,不希望她再生,还幽默地开解她说,“美国总统可以多生也不生,不也只有一个女儿嘛,我们作为普通人家有一个女儿就足够了,我不想你太辛苦。”

仲说,她其实知道,如果当初可以选择,先生是希望多要一个小孩的,更清楚只生一个是先生慎重衡量后的决定,是对她深深的爱的表达。面对这份真挚的爱,她很感动,但还是决定勇敢尝试,以回报先生的爱。于是,仲运用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说服先生:只要母体健康,尤其是已生育一胎,三十八九岁再生育也不会有问题,至于第一胎剖宫产,以现在的技术再剖腹问题也不大。仲的自信和决心打动了先生,他同意了她的决定。仲的第二次怀孕很顺利,先生也体贴入微,对她的生活起居关怀备至。因为没有任何的不适,身体各项指标也很正常,仲怀二孩时像怀第一个孩子一样,照常工作,快生产时还到梅州出差,结果二女儿就在梅州出生,也是剖宫产,过程很顺利,母女平安。

二女儿出生后,仲的先生更投入工作了,他说多养了一个小孩,自然要加倍努力。但无论多忙碌辛苦,都能依时下班,回家后更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家公家婆更是将仲视为女儿,热别积极帮忙带孙女,让仲得以尽快恢复并投入到工作中。对仲来说,第二个女儿的降生,如此的自然和幸福。但不知是自己的世俗任性,还是对家人深爱的感应,被包裹于温馨之中的仲,内心深处总有一种隐隐的遗憾和企盼。

如果不是家公的离世,这种隐隐的遗憾也许不会被激活。2013年1月,仲的家公病重,弥留之际将她与先生叫到床前,感谢她为家庭所做的一切,要先生一辈对仲好。仲很悲伤也很感动,泪水不停地流。仲的家公还说,一辈子没有什么遗憾了,就是缺一个男孙。这一句话在气若游丝的家公嘴里说出来,却像一个精尖的钢锤重重地敲击着仲的内心,将潜藏在她心底深处的遗憾感撞击了出来。

送走了家公,仲主动找先生详谈,表达她想再生一个孩子(男孩)的愿望。这次,先生说什么也不答应。他觉得这会让仲承受太大的压力和责任,再加上仲的年纪偏大,风险无法预计,所以坚决不同意她再次冒险。但仲心意已决,坚定地认为只要母体健康,再生一个也没有问题。人的健康取决于自己的心理,如果自己有信心,四十四五岁再生没有问题,于是她决定“先斩后奏”。

仲的先生一向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从不吸烟喝酒,早睡早起,为她的计划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说到这里,仲不经意地流露出得意的表情。2014年底,仲终于成功怀上了第三胎。但当她将好消息告诉先生时,先生惊恐之余坚决反对,尤其是怀孕初期她的不适非常明显,因对她的身体非常担忧,不断做她的思想工作,极力劝说她做人流终止妊娠。但仲不为所动,她先生最后还动员仲的父母、舅舅和婆婆劝说她放弃。可是,仲始终对自己充满信心,她告诉亲人们,她的身体是健康的,精神是愉悦的,她还年轻,孩子在她的身体内能感应到她的自信,第三个孩子一定是健康的。既然上天给她这个机会,她就不会放弃。先生被她的坚定打动了,只好欣然接受。

仲第三胎的怀孕过程相比前两胎稍为辛苦,期间还出现了高血糖和贫血等高龄产妇最可能出现的症状。她前三个月基本卧床,所有家务由先生和大女儿承包,而上一年级的二女儿则交由奶奶照看。在先生和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小宝贝在仲的体内慢慢长大,当四五个月出现胎动时,两个女儿也会情不自禁地伸手过来抚摸小宝贝,感受生命的奇妙,偶尔小姐姐还对着他(她)轻轻吟唱。此情此景,仲告诉我,这是她最大的满足,最大的骄傲。

特殊月嫂:大女儿伺候坐月子

在全家人的期盼下,2015年8月4日,仲剖宫产迎来了第三个孩子,是个健康的男婴。“他很会挑选出生的日子了,那时刚好是暑假,大学三年级的大女儿自愿挑起了侍候我坐月子的重担,在我的指导下成了一名特殊的月嫂。买菜、做饭、洗衣、喂奶、煲汤、煮姜醋……就连帮忙照看婴儿,也都做了,居然做到像模像样。”仲幸福而满足地说。

仲的大女儿已经21岁,在广州一间高校读本科,外语专业。她从小就学会了自立,乖巧伶俐,很能干也很有爱心。就在她14岁时仲打算怀第二孩,当时真的害怕她不接受,因为她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仲担心她变得孤僻、自私、冷漠,希望尽力改变她的成长环境,让她学会独立,敢于承担责任和懂得关心他人。这也是仲决定再生一个孩子的重要原因。

仲和其他父母一样,心中也充满了疑虑,一个在独生子女环境下成长的女孩,能接受一个小弟弟或妹妹吗?长期已形成的独生子女人格还能被改变吗?相差十多岁的同胞之情能融洽吗?

仲曾听过很多独生子女因为反对父母再生育而做出反常行为的事例。仲的担心让我突然想起娘家一个与我同姓汤的大姐的故事。这个大姐年近50岁时怀上了二孩,大学毕业已工作的女儿反应特别大,天天哭闹坚决不接受妈妈再生,结果这位母亲无奈忍痛放弃,她当时的不解与心痛表情我至今难忘。仲继续说,她觉得这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与孩子有效沟通和正确引导的后果。

仲和先生很重视大家庭生活,经常与兄弟姐妹相聚,有意无意之间为大女儿创造了一个乐融融的环境。仲非常重视与她的沟通,有意识地培养她的爱心。既出乎意料又惊喜的是,2008年仲第一次对女儿说想再生一个孩子时,她欣然接受了。小妹妹出生后,大女儿还开心地告诉班上的好朋友,她有了一个妹妹;妹妹开始学走路那段时间,每到周末便带妹妹到处去玩,动物园、游乐场等都留下了她们姐妹俩的欢声笑语。仲相信了,原来15岁的年龄差并没有阻碍两姐妹相亲相爱。小弟弟出生后,相差21岁的大姐姐更是当起了“月嫂”,既照顾妈妈,又照顾弟弟。21岁的年龄差距,完全是两代人的距离,但看着姐姐细心地哄弟弟入睡的模样,仲的内心涌起了一股幸福的暖流。

用爱培养:让先生成为超级奶爸

想生就生的勇气,除了爱的力量,还与先生用实际行动的支持和配合密不可分,家是夫妻两人同心协力的结果。仲生育了三个孩子,但并没有离开职场,相反她的事业和先生的齐头并进。她经常开玩笑说,孩子生得越多家业越旺。

这样的一个大家庭,家务由谁来做?结婚以后尤其是生儿育女后家务事开始杂乱繁重,因婚后家庭事务理不清最终导致矛盾重重甚至夫失和的不在少数。为了调和矛盾,现代女性往往做出牺牲,要不顾及家庭退出职场,要不侧重于职业发展,不生或少生,很有人有条件做到两者兼顾。仲是幸运的,她生了两三个孩子竟然还稳守职场,甚至不断向前推进,这都得益于她先生的对家庭事务的共同分担,以及对她事业的支持。

刚结婚时,仲的先生不会做饭,却自觉承担起做饭的重责,一做就是23年。有时仲比先生早下班回到家,婆婆会习惯性地对她说,她儿子做的饭好吃,等他回来再做,你先好好休息一下。婆婆的“纵容”,先生的疼爱,仲很少操心做饭等家务事,而先生则成长为家里的“大厨”。第三个小孩出生后,除了大女儿的帮忙,先生也会给小孩洗澡和喂奶,所以尽管45岁再当妈,仲依然很潇洒,最起码不用愁帮手。有时仲需要外出工作,想带上刚满月的孩子,先生觉得她会很辛苦,孩子也会劳累,便不允许,仲发现他居然可以一个人就把孩子照顾得妥妥的,一点也不比她差,是一个深藏不露的超级奶爸。仲很感叹,好丈夫是要用爱培养出来的,现代女性必须懂得培养做家务、带孩子的丈夫,才能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事业上。

因为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俗话说愁生不愁养,只要生得健康,养育就不是难事,仲赞同这种说法,不过她认为难与易只是相对而言的。供书教学自然是难事,尤其是三个孩子。有人曾做过大概的估算,在广州养育一个小孩直到大学毕业,最少需要200万元。如此大的成本,她愁吗?仲回答说,养孩子的成本取决于如何养。

“孩子的培养没有既定的模式,主要取决于你想将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我一直认为,孩子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学习上尽力而为就可以了。所以我不为小孩择校,两个女儿上幼儿园、小学都是就近入学,没有为择校花一分钱,再好的学校也有差的老师,再差的学校也有好的老师,所以我觉得无必要择校,学得好不好主要决定于孩子自己。”仲持这种观点。她的大女儿由小学到大学都是凭能力考取的,她从来不给女儿施加压力,女儿现在读的大学也不是名校,她也不觉得也没什么不好。不过,她会强调培养女儿的能力,身心要健康、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大女儿并没有辜负仲的培养,她在学校是团总支书记,能力好、责任心强,也已经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书,明年毕业就可以去做老师了。仲也支持大女儿和自己一起生意,不管女儿如何选择,她都尊重女儿的选择。

即使是课外兴趣班或者补习班,仲也一向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两个女儿对舞蹈感兴趣,就送去学习舞蹈,她们不想学了,就不再上课。现在很多孩子都上补习班,女儿也曾回来跟她说,她也照样交给女儿们自己决定。她非常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不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因为她一直都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对自己有信心,肯努力,必然会成功。人生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人只管不断向前走,没必要想太多。有时候,想得太多顾虑就多,制约也会多起来,束手束脚无法前行。办法总会比困难多,少点瞻前顾后,行动果敢点,才不会后悔。

后记

人如其名,仲是坦诚的,有爱的,也是坚强的。我欣赏她的果敢和自信。为了追求自由,仲在38岁“高龄”时毅然跳槽,离开人人羡慕的事业单位,重新创业,并在39岁生下第二孩;为了爱,她坚定地在45岁生下第三胎,她不否认她对孩子的热爱,也不回避对生男孩的渴望。在她女性躯体下包裹着的是不同寻常的坚强的灵魂,敢想敢为,豪情万丈。

在这个男权社会里,因社会分工与评价标准的差异,女性实现同等的目标要比男性付出更多,在充满竞争的角逐中每每处于弱势。身为母亲,我不轻视女性,因为她们一头系着家庭,另一头牵着事业,举步维艰,小心翼翼;身为已生育女儿的母亲,我更是怜爱和心疼她,因为知道女儿未来的路一定不会好走。为此,数位已生育女儿的母亲(访谈了数位大学同学,现为中学老师),尽管已稳步迈进40大关,但面对着迟来的政策,反应异常强烈,似乎看到了一线的生机,她们再生一个男孩的愿望相比她们的丈夫要迫切得多,可能是因为只有儿女双全,才能抚平其内心的失衡与不安。然而她们又会深深地陷入纠结,因为生男生女全凭天意,而且40多岁,停止孕育也达15-20年,能否培育出健康的孩子也不敢盲目自信。

另一个让我们纠结的事情,就是孩子的教育。仲的潇洒有其自信的缘由,当然也有要求的差异。人的幸福感并不会随学识与财富的增加而提升,其实见识广了,选择也就多了,选择太多本身就是一种痛苦。40多岁的女性,家庭相对稳定,经济条件较为成熟,教育孩子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在这严肃的教育问题上,她们又何以做到听之任之,不择校?不参加课外训练?不上补习班?不上名校?放眼近年火热的早教课程、国际学校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层层升学选拔考试,真叫人眼花缭乱,心力交瘁。只要你曾经陪伴孩子走过上述的每一阶段,身为妈妈的你都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与苦楚。试问一位奔五的中年妈妈,如何与二三十岁的年轻妈妈比精力?或者勇敢地选择再走一次。相比仲,我们真的缺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壮志,也真的难以做到只顾不断往前走,不瞻前顾后的洒脱。只能说,什么年龄就做什么事,错过了就再也难回头。

(本文摘自方英、储冬爱等著的《四十再当妈?》,澎湃新闻经广东人民出版社授权刊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