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卫组织:2012年约有1260万人在不健康环境中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2016-03-16 17:28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据世卫组织的最新估计,2012年约有1260万人因在不健康环境中生活或工作而死亡,这占全球死亡总数将近四分之一。各种环境风险因素,例如空气、水和土壤污染,接触化学品,气候变化,紫外线辐射等,导致100多种疾病和损伤。

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占环境相关死亡总数的比例最高

《通过健康环境预防疾病:对环境风险疾病负担的全球评估》报告(第二版)指出,自从十年前发表了首份报告以来,空气污染(包括接触二手烟草烟雾)造成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目前高达820万人。中风、心脏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人数现已占不健康环境造成的死亡总数的近三分之二。

与此同时,通常因不良水质、环卫设施恶劣和废物处理不善造成的腹泻病和疟疾等传染病死亡人数则有所下降。安全用水和环卫设施的改善,以及人们进一步获得免疫接种、经杀虫剂处理的蚊帐和基本药物,是死亡人数下降的主要因素。

通过改善环境增进健康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指出,“健康环境是人口健康的基础。如果国家不采取行动创造有益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将有数以百万计的人生病和过早死亡。”

报告强调指出,国家可以采取低成本、高效益措施,扭转与环境有关的疾病和死亡上升趋势。这些措施包括少用固体燃料做饭,并进一步提供低碳能源技术。

世卫组织公共卫生、环境和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司司长Maria Neira博士说:“迫切需要投入资金,实施旨在减少城市、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风险的战略。这类投资可以显著减轻持续上升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和癌症带来的全球负担,并可以立即节省卫生保健费用。”

报告发现,环境风险对年幼儿童和老人影响最大,其中5岁以下儿童和50岁至75岁成年人受害最深。通过改善环境管理,每年可以预防170万名5岁以下儿童和490万名50岁至75岁成年人死亡。下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而老年人则受非传染性疾病影响最大。

世卫组织各区域的疾病负担

该报告发现,按区域统计,2012年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和西太平洋区域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承担的环境相关疾病负担最重,共有730万人因不健康环境而死亡,其中多数人死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

•东南亚区域每年380万例死亡

•西太平洋区域每年350万例死亡

•非洲区域每年220万例死亡

•欧洲区域每年140万例死亡

•东地中海区域每年85.4万例死亡

•美洲区域每年84.7万例死亡

在环境造成的各类疾病和损伤负担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负担最重,但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一些非传染性疾病也对高收入国家造成较沉重的人均疾病负担。

与环境相关的主要死亡原因

报告发现,纵观100多类疾病和损伤,绝大多数与环境相关的死亡是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造成的。

1.中风——每年250万例死亡

2.缺血性心脏病——每年230万例死亡

3.意外伤害(例如道路交通死亡)——每年170万例死亡

4.癌症——每年170万例死亡

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每年140万例死亡

6.腹泻病——每年84.6万例死亡

7.呼吸道感染——每年56.7万例死亡

8.新生儿疾患——每年27万例死亡

9.疟疾——每年25.9万例死亡

10.故意伤害(例如自杀)——每年24.6万例死亡

旨在减轻环境疾病负担的战略

报告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善环境和预防疾病战略。例如,使用清洁的家庭烹饪、供暖和照明技术和燃料有助于减少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烧伤。进一步提供安全用水和良好环卫设施并提倡勤洗手将进一步减少腹泻病。

颁布禁烟法规可以减少接触二手烟草烟雾,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感染。改善城市交通和城市规划并建造节能住宅将能减少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并有助于从事安全的体育活动。

世界各地已有许多城市开始实施众多低成本、高效益的措施。巴西库里蒂巴市投入大量资金改造贫民窟,回收废物,采用大受欢迎的“快速公交”系统,并辟出绿地和人行道,鼓励步行和骑车。尽管该市人口在过去50年期间增长了五倍,但空气污染水平低于许多其他快速发展的城市,而且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多两岁。

世卫组织执行安全用水计划,努力确定和处理饮水安全隐患。根据世卫组织安全用水计划,尼泊尔阿马拉普利村认为露天排便影响水质,进而助长了该村疾病。全村每家都修建了厕所。当地政府后来宣布该村为“无露天排便区”。

目前,世卫组织正与各国一道开展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治理行动。世卫组织将在五月世界卫生大会上提出路线图,以增强全球卫生部门应对行动,减轻空气污染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