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去年中国快递逾200亿件:包装垃圾回收难,建议建回收体系

樊一婧/北京日报
2016-03-29 16:16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当中国快递进入200亿时代,带来的是快递包装物料的极大消耗。  杨一 澎湃资料图

网购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方式,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200亿件。当中国快递进入200亿时代,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是快递包装物料的极大消耗,数以百亿计算的快递包装垃圾,甚至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网购消费者:过度包装,大多丢弃

网购达人艾女士最近在网上购买了一瓶乳液,撕开层层胶带,打开快递纸箱,拿出包装商品的塑料袋,再撤掉用胶带包裹着的气泡垫,这才看到巴掌大小的玻璃瓶。

如今,她家里已堆起大大小小十多个快递纸箱,“买了一个陶瓷碗,里外就装了两个包装盒,里面还有填充塑料,一打开箱子塑料泡沫全飞起来了。”尽管她意识到商家是为保证货物送到时完好无损,才特意包装得如此“豪华”,但不免增添了拆解难度,也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垃圾。

记者近日在一所高校门前看到,地上少则有四五十个快递,不少学生匆匆赶来领包裹,被抛弃的纸盒、胶带等将附近垃圾桶填满,剩下的就直接扔在地上。保洁人员也很头疼,“放学那会儿隔一小时就要清理一次垃圾桶。”

北京一家经营母婴产品的网店卖家告诉记者,一个月仅胶带就要用去近两万米,只为获得买家“包装严密”的好评。

包装材料如此繁多,网购者一般如何处理剩下的包装废弃物?采访过程中,大部分人坦言曾咨询过多家快递公司,得知都没有回收业务,而快递胶带和填充泡沫等,往往连收废品的人都不要,只得直接扔掉。网购一族刘女士说:“结实些的纸箱倒可用作收纳箱,但家里太多就用不上了,现在废纸箱每公斤才卖几毛钱,平时收完快递就顺手把纸箱扔了。”

快递公司:推出回收服务有难度

记者了解到,按尺寸和材质不同,快递纸箱价格从0.1元到十几元不等,而这些纸箱大多以每公斤0.5元至0.8元的价格卖给废品收购站。不过,现在很多快递包装物在废品回收人员眼里已不全是“宝贝”,“塑料一类的垃圾不收。如果纸箱上缠太多胶带也不收,没法再利用。”

对于快递公司来说,回收二手纸箱利润很薄,通常也不会花人力和物力去回收。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透露,现在工作节奏很快,他们不会在回收环节上浪费时间,“如纸箱上留有运单信息,有些客户考虑到隐私,也不会交给我们回收。而公司仓储空间有限,堆放废旧纸箱要占用很大场地,无法较好地储藏。”

记者询问了顺丰、韵达、天天快递、宅急送及京东商城等多家快递和电商企业,他们称并不回收这些包装材料。

不过,也有电商尝试了纸箱回收利用。“1号店”自2014年下半年推出了快递纸箱回收循环利用奖励积分的活动。据介绍,快递员送货上门时会询问客户是否愿意将完好的包装纸箱交还,每交还一个纸箱可换20个积分,购物时以相应积分兑换商品。客服人员说,活动推出后,客户普遍能接受。

专家建议:研究成立回收体系

国家邮政局公布2015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显示,去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同比增长48%。按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约200亿件核算,仅包装费用就超过了20亿元。据了解,现在快递包装所使用的塑料产品材料大多是不可降解的。如随意抛弃,会给环境带来巨大危害。而焚烧处理,燃料、净化空气的成本也不低

由于缺乏专门的回收管理途径,快递袋、胶带纸,填充泡沫等塑料制品都会被丢弃变成垃圾,快递纸箱也如此下场。大量材料一次性使用不但造成资源浪费,对水土环境的污染亦不容小觑。

北京印刷学院青岛研究院副院长朱磊告诉记者,以国家邮政局统计的2015年全年快递业务量推算,“初步估算去年消耗了编织袋29.6亿条、塑料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胶带169.5亿米、缓冲物29.7亿个。而国家邮政局统计2014年全国共消耗114.5亿米胶带,光是这些快递胶带接起来就可绕地球赤道286圈。”

朱磊说,编织袋、塑料袋、胶带和缓冲物缺乏必要的回收机制,“可考虑仓配物流一体化。由于仓配一体中的包装环节是由快递公司操作,所以其可根据自己的运输情况对快件进行合理包装,避免过度包装。随着网购越来越成为人们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兼顾销售和运输的快递物流包装将成为产品包装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产品包装可‘电商化’。此外,还应快递包装标准化。”

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永驿物联智库负责人邵钟林也呼吁,快递行业应尽可能做到快递包装材料无公害化,“尽量使用可回收、容易降解的包装材料。”此外,他鼓励用户重复使用包装材料。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