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只有一位自闭症者实现就业,患者家长需要专业支持

澎湃新闻记者 姜丽钧
2016-04-03 16:4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上海某儿童康复培训中心,一名自闭症患儿独自在玩耍。  高征 澎湃资料图

陈婕是一位自闭症患儿的母亲,她16岁的儿子齐齐一直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会了自已上街购物、自己乘车,并且在一年前进入一所初级职校学习面点制作,而她最大的愿望是通过这十几年的努力,最终使齐齐能够就业,真正融入普通人的世界。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由上海奇翔儿童发展中心举办的“爱,让星星更闪亮”大型宣传倡导活动举行,作为中心创始人的陈婕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闭症患儿父母们的上述心愿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到现在为止,上海只有一位自闭症者实现了就业。

自闭症的治疗被认为难于哥德巴赫猜想

“中国最早被发现的一批自闭症患儿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现在年龄最大的在30岁左右。但是,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自闭症患儿的问题才开始得到重视和干预。”陈婕表示,现在,那些没有得到有效干预的第一批患儿,有的只能在家里由年迈的父母照料,有的被无奈地送去了敬老院,有的存在自伤、离家出走等行为。

作为上海市残联精亲协会副主席的萧志华,本身就是最早一批被发现的自闭症患儿的父亲。他的儿子1989年出生,在两三岁的时候,他就发现孩子不太对劲。

“看过所有的医院,都没有结论,因为当时医院也不了解这一疾病。”萧志华回忆,直到1994年,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一位专家前往美国交流访问,回来后第一个告诉萧志华,他的孩子可能是婴幼儿孤独症。

“我们只知道大人受了刺激,会有抑郁自闭,怎么婴儿会有这个病。”萧志华当时觉得无法理解。而不幸的是,专家告诉他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这个病是终生的。而当萧志华问到,有没有办法可以治疗和改变自已的儿子,专家告诉他“这比哥德巴德猜想更难,没人知道答案”。

在萧志华的记忆里,当时和他一样的一批患儿家长,把能想到都做了,包括带孩子去打封闭针,甚至手术治疗,往来于一些宣称可以治愈自闭症的社会医疗机构。而在自闭症患儿中,男孩占绝大多数,萧志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虽然一般医学说自闭症患儿的男女比在五比一到六比一之间,但在他接触的范围里,100个患儿,女孩甚至不到十个。

萧志华的孩子是上海第一批以自闭症患儿身份进入学校学习的孩子,因为当时没有学校可以接纳,最终只能送去了智障儿童读书的辅读学校。现在,萧志华的儿子已经27岁了,身高近1米80。在萧志华的印象中,与其他残障的孩子不同,自闭症的孩子都有各自的个性,有的孩子绘画或是音乐才能比较强,有的孩子能够接受指令,有的孩子语言比较好。萧志华的儿子经过学习,到现在仍然一字不识,语言也比较机械,唯一让他安慰的是孩子情绪比较好。因为不具备就业的能力,现在萧志华的儿子只能待在社区的“阳光之家”。

目前只有一名自闭症患儿实现就业

事实上,与萧志华儿子同一批的孩子现在都已经超过了20岁,绝大多数都一样无法走进社会就业。而今年26岁的顾荐栋,是上海第一位走上工作岗位的自闭症患者。他每天的工作是在上海图书馆外借室内将读者归还的书刊按照颜色、数字编码分类后放回书架。

在萧志华看来,顾荐栋就业的示范意义大于本身的意义。但是,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接受一个自闭症员工还是比较困难。

十几年前,发现儿子一直不开口说话的陈婕,在精神卫生中心拿到“轻-中度自闭症”的诊断结果,医生告诉她,孩子未来的生活恐怕无法自理。“这种感受,就像一个健康的人拿到了癌症诊断书,我觉得孩子的一生就这样完了。”陈婕说

在孩子被确诊的一个星期内,陈婕就向单位递交了辞职信,决定陪孩子去参加康复训练。后来,陈婕索性自己办起了康复训练中心,专心致志地帮助儿子每天进行训练。

在陈婕的帮助下,齐齐学会了自己上街购物、自己乘车、自己游泳,学会了在不同场合结交不同的朋友。开始,齐齐与其他孩子在操场上追来追去,因为不够灵活,怎么也追不上别人。对此,陈婕总是鼓励齐齐参与,并告诉他,那些孩子本来就比他大,跑不过他们也很正常,所以齐齐从来都没有自卑或难过。

通过早期干预的努力,陈婕最终成功将齐齐送进了普通学校就读。不过,陈婕也坦言,因为接受能力有限,齐齐的学习有点跟不上,因此她决定让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学门手艺。“希望将来可以走入社会,靠自已能力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已。”在陈婕说,这是所有自闭症患儿家长的愿望,希望十年后,能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可以实现这一步,而她希望齐齐可以作为一个尝试的先例。

10多年来,陈婕参加上海市“随班就读个案研究”课题组和“自闭症谱系早期干预社会支持”课题组,并完成了自闭儿教育书籍《蜗牛牵我去散步》。

将为特殊儿童家庭编写康复教材

陈婕表示,目前,自闭症的发病率一般是1%,而上海14岁以下青少年中在册的自闭症患儿大概只有2到3万。还有相当一部分患儿,因为家长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去面对,处于封闭的家庭环境中。

在活动现场,民建普陀区委主委、普陀区政协副主席汪胜洋表示,对自闭症患儿,要让他们成为社会一员,而不是游走在社会边缘。“不能指望他们成为正常人,但他们可以走入正常人的生活。现在,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很痛苦,因为他们不专业,也没法让孩子得到专业的指导、扶持和帮助,现在这个问题还是很严重。”汪胜洋说。

在此次活动中,奇翔儿童发展中心在上海人口福利基金成立的“星宝上学”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主要内容包括特殊儿童康复书籍出版、特殊儿童康复技能研发、特殊儿童家长培训、贫困特殊儿童家庭资助、特殊教育老师培训、特殊儿童公益活动活动及其他与特殊儿童相关的公益活动。

《为特殊儿童家庭编写康复教材》是该项目的第一个子项目,旨在为贫困的特殊家庭,尤其是中西地区特殊家庭编写一套行之有效、简单易操作的家庭康复指导手册,解决中西部地区特教资源的缺乏,同时也减少东西部在特教方面的差距。陈婕表示,这样可以使这部分家庭的孩子能力得到巩固和加强,缓解高额训练费对家庭造成的贫困和训练的中断,也可以减少西部家庭因训练带来的举家迁徙。

“不是所有的自闭症孩子都能像普通孩子的一样,在美国,自闭症者就业的比例是30%,英国是15%到25%。”在陈婕看来,除了帮助这部分孩子争取就业,他们还需要更多来自于家庭和社区的专业支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