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北临储库存玉米达2.5亿吨陈化风险大,农业部宣布将改革

澎湃新闻记者 孙利荣
2016-04-07 17:3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质量观 >
字号

2016年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东方IC 资料图

东北高达2.5亿吨的临储玉米库存带来的陈化粮风险,在2016年将得到全面改革。

4月7日,农业部宣布今后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以改革过去临储制度带来的高库存和陈化风险。

从2007年起,国家从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以带动种植积极性稳定玉米产量的政策实施以来,在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取得了良好效果。但2011年之后,包括玉米在内的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跳水,而中国玉米收储价格却逐年提升,这让国内库存不断堆积,玉米出现严重供给过剩。导致了国内国外粮食市场产生巨大价差,国内粮食库存不断突破历史新高。同时库存畸高,陈化风险极大。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2016年3月10日曾对东北临储玉米高库存的陈化风险作过报道。报道根据全国人大代表、中粮集团吉林管理中心的总经理佟毅《关于提高东北产区玉米加工产业产能利用率 加快玉米去库存进程的建议》,指出“据市场机构估计,截至2016年2月底,仅玉米品种的政策粮库存已达2.5亿吨之巨,每年仅利息和仓储费用就高达500亿元,其中存储时间超过或即将超过3年的库存达7000万吨,面临陈化质变和存贮安全等极大风险”。

同时,收储政策持续实施也导致了国内国外粮食市场产生巨大价差,导致华北和东北价格倒挂严重,出现华北玉米大规模倒流到东北腹地的反常现象。

4月7日,在农业部就玉米结构调整与生猪生产形势有关情况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潘文博表示, 2016年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新的机制实行后,玉米价格由市场形成,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调节生产与需求,生产者随行就市出售玉米,各类市场主体自主入市收购。过去由国家收储机制导致的价格倒挂将不复存在。同时,为了保障农民利益,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以保持优势产区的玉米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目前,农业部正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好这项改革措施”, 潘文博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