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河南患者遗言送医生锦旗、不然心不安,医生称是本职不值得谢

澎湃新闻记者 赵孟 实习生 严小晶
2016-04-09 16:53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一位患者临终的话让人温暖。

3月28日, 河南周口67岁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薛兰真去世。弥留之际她告诉儿子王留伟:“无论我能不能扛过去,都要替我送面锦旗,不然我心里不安啊。”

4月8日,王留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母亲住院一年多里,得到河南省一家医院血液科主任房佰俊等医生的悉心救治,她在弥留之际告诉王留伟,要向医院表达感谢。

当日,他特地从老家赶到郑州,完成母亲的遗愿,“光送锦旗不能表达感激,还要给他们写一封感谢信。”

王留伟写感谢信。

患者家属称医院像个大家庭

2015年4月,薛兰真因腰痛到一家骨科医院就医,被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大夫建议转入河南省某医院血液科。“脑瓜里也知道既然是往上级医院转,肯定是患的病比较重。”王留伟说,他看着肿瘤医院的牌子就蒙了,“这怕是绝症啊”。

王留伟初中没毕业,不熟悉大医院的治病流程,只知道这种病得找专家。后来,他拿到血液科主任房佰俊的电话,房告诉他可随时电联,晚上10点前不休息。这让他觉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不让你走弯路子,都给你想办法,没想到这里的人会这么好。”他说,住院的一年里,每次见到房佰俊和张青兰医生,对方都面带笑容,没有架子,木讷的王留伟感觉这里像一个大家庭。

王留伟说,母亲刚来住院时心理负担大,一来对疾病有恐惧,二来怕花钱,天天念叨着要回去。房佰俊很耐心,每次查房都会安慰母亲,有时还单独来病房看望老人家,叮嘱她保重身体。

多发性骨髓瘤易感染,经过半年多的治疗,薛兰真骨痛症状大为好转。但在去世前的近半个月,母亲感染上了肺炎,高烧不退,呼吸困难,后因呼吸衰竭,转到了ICU。

王留伟说,母亲住进在ICU的日子里,每天早上8点,房佰俊和张青兰医生就会来和里面的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再向他告知母亲的病情。

遗憾的是,3月28日,薛兰真因病情加重离世。王留伟说,母亲临终前两次交代他,“不管我能不能扛过去,都必须替我送面锦旗,不然心不安啊。”

感谢信

站在病人角度考虑问题会减少误解

4月8日,在医院的一间办公室里,王留伟一笔一划地抄着摆在桌面的一封感谢信。“我想感谢一下大夫,但又感觉送锦旗不能表达感情,我是个农民,不会写,就找人帮我写好后,我自己抄一遍。”

“这是俺娘最后的一个交代,我怕做不好,她心理不安。”他哽咽着说。

对于王留伟的感谢信,房佰俊心态平和。“没什么值得让人家感谢的地方,就是本职工作。”他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做了12年医生,这些年收到锦旗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他觉得真没有必要。

澎湃新闻从王留伟那里得知,一位病人由于子女在外打工,出院后没有路费回家,房佰俊直接拿出200元路费。对方说不够,他又给了100元。房佰俊并不觉得这件事有多了不起,他说很多医生面临这种情况都会解囊。

房佰俊透露,他自己也是肿瘤患者,如今身上的肿瘤都尚未切除,也曾消沉过一两个月。但他逐渐意识到,一直沉浸在悲痛中无济于事,最终还是要笑着积极面对生活。

他经常以此安慰患者,“咱俩都一样,只不过你在住院,我边工作边住院”。他调侃“这就是在医院工作的好处”。

房佰俊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缘于双方之间的误解。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关键就在于多沟通,站在患者及家属角度考虑问题。

“真心实意对待病人,解决他们的问题,时间久了,自然就能相互理解,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融洽。”他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