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交大校友、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讲述中国电力装备百年艰辛

中国能源报官方微信号
2016-04-11 17:29
来源:澎湃新闻
能见度 >
字号

交大校友、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

本文为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创立百年纪念大会(2013年)上的演讲,原题为《机械工程学科百年的光辉历程》。

以下为张国宝演讲全文:

交通大学的机械工程学科伴随着社会的风云变幻,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连,饱经艰难和曲折,承载光荣和梦想已经走过一个世纪的不平凡历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教育百年来为祖国培养输送了千千万万的人才,校友们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为建立中国的现代工业、现代科技、现代国防、现代教育体系奉献力量,为中华民族的抗争、崛起和伟大复兴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在交通大学机械学科完成了研究生学业,成为交大机械学科众多校友的一分子,40多年来亲历目睹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并有幸走上领导岗位,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回首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充满骄傲和自豪。

交通大学的机械学科从电机学科起步,中国的电机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了七、八十年,在旧中国由于装备工业落后,电机工业的出现甚至比电力工业还晚了38年。从1905年天津教学品制造所生产出威姆爱斯特发电机,1917年上海华生电器厂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实用直流发电机中国的电机工业才蹒跚起步。中国近代史上敌不过西方国家的坚船利炮,受尽屈辱,清末发起的洋务运动喊出了"师夷之长以制夷"的口号。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交通大学设立了机械工程学科。诞生于积贫积弱旧中国的机电工业,不畏列强的围困、冲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桎梏、穿越军阀混战的烽火、经历了国民党政府的专制统治,在漫漫长夜中循着依稀星光蹒跚缓行。

但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仅有184.9万千瓦装机容量,且几乎全部是进口设备。1954年新中国在捷克的援助下生产的第一台汽轮发电机仅有6000千瓦,而如今我国已拥有11.44亿千瓦的装机容量,与美国并列为世界上电力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是解放初的620倍,改革开放初的17.6倍,已生产单机100万千瓦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55台,在建25台,成为世界上生产使用该高参数机组最多的国家,上海外高桥三期电厂使用上海发电设备集团生产的该型机组每千瓦时275克标准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2004年起我国平均以每年一亿千瓦装机容量的速度增长,创造了世界电力建设史的奇迹。特别是近几年国产设备已有了绝对竞争优势,不仅国内电站全部采用国产设备,2008至2012年分别出口发电机组1452万千瓦、1648万千瓦、1540万千瓦、3012万千瓦、1584万千瓦,五年共计出口9236万千瓦,其中2010至2012年三年向印度出口4639万千万,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电力设备提供者。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我们走过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之路。近年我国装备制造业进步很快。“国产装备,装备中国”是几代人的梦想,我认为这个梦现在百分之八九十实现了。2000年我国机械装备工业总产值达到1.44万亿元,2005年达到4万亿元,2010年达到14.38万亿元,年均增长25%;2010年资产总额10.4万亿元,“十一五”比“十五”翻了一番,相当于5年再造一个机械工业。据统计,2009年机械产品销售额达到1.5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机械制造第一大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5%。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步是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是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向民族复兴、祖国强盛的写照。

正如《中国电机工业发展史》序言中写道:"一个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国土辽阔的大国,如果没有以重工业为骨干并与轻工业相互协调的强大工业体系,就不可能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就不可能用先进工业技术设备武装农业、服务业和国防事业,也就谈不上国家的真正独立自主、安全和强盛。"

序言中还写道:"中国不仅发展起来了,而且正在加快走向现代化;中国人民不仅获得了解放,而且正在实现共同富裕;中华民族不仅获得了民族独立,而且正在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近代以来所有志士仁人和全国各族人民追求的救国、兴国、强国的理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

我国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重大装备国产化的支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买是买不来一个现代化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装备是人大脑和四肢功能的延伸,是一国工业技术的综合体现。我在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和国家能源局局长期间坚持依托重大工程推进装备国产化工作,到今天我们批量生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生产世界上最大的单机容量80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机组,中国的电力设备制造能力无论在质上还是量上都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特别是近年依托能源建设项目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百万千瓦核电装备、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设备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以及3兆瓦、5兆瓦陆上海上风机,百万千瓦空冷机组,在消化吸收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与之相配套的大型铸锻件,5英寸、6英寸晶闸管、DCS控制系统、泵阀、高压管道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机电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落后走向先进,不少产品进入到"百万量级",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百万伏电压等级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核电反应堆就是世界先进水平了。

总结我国机电工业发展实践我们可以看到要发展和拥有电机工业及其它各种工业的新技术新设备,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尽可能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国际技术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有益管理经验,不断增强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拒绝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者一味依赖引进,都是不正确的,都应该注意防止。这是我们在发展和创新先进技术过程中必须牢记的一条基本经验。这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辩证关系,值得我们认真记取。

虽然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差距在缩小,有些领域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装备制造业进步很大,产量和产值都已成为世界首位。许多装备的硬件我们逐渐能够制造了,但我们还要冷静地看到我国的整体创新氛围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我们高端制造业的一些高技术含量产品和关键零部件或者还不能生产,或者质量不敌国外产品,还是要依靠进口,高端装备在整个机械制造产业里的附加值非常高,技术含量非常高,由于我们自己还不会做,所以不得不以高价从外国进口。国产产品主要分布在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原创技术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以工业控制系统为例,尽管浙大中控、和利时这些企业在工业控制系统领域近年取得了不少成绩,一些化工企业,60万千瓦核电常规岛开始采用国产控制系统,但在大型、关键的工程上仍然是国外产品具有竞争优势。核电站的关键控制系统我们还是不敢碰。数控机床的研发现在进步很大,但大部分分布在中低端,特别精密的控制系统还是和国外产品有差距。正因为如此工业控制系统价格昂贵,一台30万千瓦发电设备的控制系统价格是1500万美元,而后来国产化以后只有500~800多万美元。

师昌绪老先生给胡锦涛同志信中提出了我国燃机的落后。现在国家设立了燃气轮机专项,正在论证。的确相对于我前面提到的动力机械,燃机我们还有很大差距。飞机发动机、工业用重型和轻型燃机,总之主机还主要是国外产品的天下。我在任时抓了依托燃气轮机电厂的打捆招标,虽然有一些进步,但知识产权全是人家的,关键部件还要外商提供,出口也受到限制。三菱重工告诉我他们研制的单机70万千瓦重型燃机即将推向市场,并且还可以使用低热值燃气,而我们自主设计的6万千瓦燃机还在图纸上。所以有时我们戏称中国工业产品有心脏病和神经病。

■再如船舶工业,我国船舶生产量、新增船舶订单和累积手持订单2010年已居世界首位,但是导航仪表系统基本是国外的。发动机有的船东仍喜欢选择国外产品。LNG运输船、海工装备等高端船舶的设计制造能力仍不敌韩国,2011年以来在新增船舶订单上高端产品大部分落入韩国造船企业之手。

■再如风力发电设备,我们这几年发展特别快,虽然风力发电机大部分是我们自己生产的,但是至今轴承,特别是变速箱里的轴承大部分还是国外进口产品。2010年,我国高端装备进口额2553亿美元,其中进口高档数控机床120亿美元。在汽车制造领域,中国也在数量上超过美国,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制造业大国,但我们的自动变速箱还主要依赖于进口。

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原创的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50%。高端装备、关键设备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赖进口,例如动车组的轴承、火车轮对等动设备全靠进口。2011年我国申请国际专利合约共16406件,仅是美国的1,且技术含量有较大差距。2011年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内地仅21个品牌入选,其中制造业仅7个,远低于美国的239个,法国的43个,日本的41个。

技术创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赖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那些最前沿、最先进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现在随着中国的制造能力增强,外国对我们的戒心也越来越大,不像在改革开放初的时候他们对我们没什么戒心,高端技术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研发。

去年二月份我到美国去参观生产核电主泵的EMD公司,看看我国在那里购买的AP1000三代核电技术的主泵试验得怎样了,前两次试验都有缺陷。据介绍EMD公司的前身是发明飞机的怀特兄弟创建的,开始是生产飞机,历史上曾经是美国的第二大公司,后来在波音等公司的竞争下退出了飞机生产,转而生产发动机等部件,一直演变到现在生产核电厂里边技术最复杂,安全要求最严格的主泵,总是在高端技术产品方面发展。我当时的感触是怎样才能让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是生产一种产品,抱着一种技术,一定会被淘汰出局,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

80年代初我在国家计委机电司负责技术引进工作,当时我熟悉GE、卡特彼勒、霍尼威尔等一批企业。2011年初我在胡锦涛主席访美时又接触到这些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的产品和我80年代打交道时已完全不同。例如卡特彼勒是生产工程机械的,现在他们生产的用于分散型供能系统的小型燃机、低热值燃机总功率数居世界第三位。霍尼威尔是生产飞机等仪控系统的,现在他们也涉入新能源产业,连钞票的防伪装置也在生产。这些变化给我一个强烈的印象,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

中国是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优点也是包袱。曾经是文明古国的希腊、埃及为什么在现代科学技术上都不占优势,而历史很短的美国却创新不断,这一有趣的现象值得社会学家去研究。美国最近有人撰文说不用担心中国会超过美国,中国可以培养出千千万万勤奋的工程师,却很少有创新的发明者。近代影响世界的计算机、互联网、无线通讯都未出自中国,因为我们的思维受到很多传统文化框框的束缚,我们的人文环境也影响了科学技术领域。创新也需要有人文环境。

我看到一则报道,讲的是一个在美国成功的中国留学生,他原在美国东部留学,毕业后在大学任教,有份不错的工作,但他感到美国西部硅谷创新氛围要优于东部,毅然放弃工作到硅谷创业,现已拥有2~3家亿元以上的公司,而他同时代的同学远没有他这样的成就。他总结认为是西部宽松的氛围和金融支持成就了他,这包括社会容忍失败,良好的雇用环境和金融信贷系统。这个事例说明创新需要社会环境,万马齐喑的氛围是不容易创新的。

当代的装备制造业已经是多学科技术融合集成的创新。例如我们在考虑研发更高参数的发电设备,把锅炉蒸汽温度进一步提高到700度以降低煤耗,遇到的障碍是耐高温的材料制造不出来。上个月我刚到云南的鲁布革水电站去看过,这是我国第一个使用世行贷款采用招投标方式建设的水电站,进口西门子水轮机,三号机正在大修,拆开一看叶片光滑如初,而在天生桥水电站的国产水轮机叶片汽触有拳头大的坑,我们的材料技术、质量、耐久性都还有差距。纳米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机电产品的制造,只知道传统的机械制造知识而没有激光、纳米、数字技术等新学科的知识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

交通大学培养的千千万万机械制造业人才在我国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动力机械领域,我因工作关系到几个核动力设计院、中核总、中广核、国核技以及三大动力,看到主管业务的领导、总工程师很多是交大的校友,而且他们默默耕耘在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我们不会忘记千千万万为我国机电工业奋斗了一生、作出了各种贡献的人,无论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他们在国家建设史上留下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我们要永远记住他的功劳,学习他们的开拓精神、奉献精神。

我国电机工业乃至其它产业要保护良好发展势头、争创世界一流水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就必须继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激发各条战线上广大工人、技术专家、领导干部的紧迫感、责任感和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使命感。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装备国产化的工作,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为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在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推动电力装备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在确定的主要任务和重点突破中,第一项就是"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包括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型水电机组及抽水蓄能水电站机组、大型空冷电站机组及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等新型能源装备",第二项是"开展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和800千伏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研制,全面掌握500千伏交直流和750千伏交流输变电关键设备制造技术"。

■2008年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制定了《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鼓励订购和使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加大对重大技术装备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等,对重大装备研制发挥了重大作用。

■2009年5月,国务院发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高效清洁发电和特高压输变电位列十大振兴领域重点工程之首。

这一系列文件表明振兴装备制造业已经是国家战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08年机械装备总产值超过了美国,成了世界第一。我国在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过程中,以市场换技术,依托重点工程研发重大装备,打捆招标等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在推动重大装备国产化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政府管理部门要有战略眼光,要以满腔热情支持重大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我国机电装备领域的进步折射出中国工业发展乃至整个中国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盛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机械工业取得了璀璨夺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装备,对世界工业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正在实现着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的理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新中国机械工业的发展是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为脊梁,取得了一项项璀璨夺目的成就,向人们揭示了发展经济、发展工业的一些宝贵经验。

回顾交通大学机械学科的百年发展历程,先辈们的不懈努力,创造了辉煌成就,留下了丰厚的基业,也凝结了宝贵的经验,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我们必须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继续奋起直追,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创我国机械装备工业和整个工业发展新局面。为实现民族复兴,振兴中华而继续不懈努力奋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